关键词:主题好,意义深远;主创好,丰富多彩;演奏好,震撼人心;民族性,湖南特色
王次炤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袁隆平是我们都非常敬重的一位科学家,而且他非常喜欢音乐,所以我们用音乐的方式来纪念他以及向他学习,是非常合适的。“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这个主题我觉得也很好,“一粒种子”虽然从语言上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是却很富有诗意、富有想象力。
我确实能感受到创作团队,包括怀化的领导、各界人士对创作非常重视。整个音乐会构想也丰富多彩,有配乐诗朗诵、二重协奏曲,还有二胡,相当于协奏曲的概念,还有声乐、纯乐队,我觉得作品都写得很好。整台音乐会形式多样,可见主创团队花了很多心血,非常值得我们赞赏,而且音乐会将来肯定会产生深远影响。
杜鸣心今年已经95岁却还在创作,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杜鸣心的作品一听就是旋律大师写的,多声部的技术运用是传统的技术方式,他把握得非常好。第一首作品《妈妈,稻子熟了》,孟勇写得非常好,他把袁隆平写给妈妈的信领悟得很透很深,而且中间有意识地与音乐和朗诵做了衔接、对称,考虑得非常细,所以指挥才能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另外,我比较喜欢《山的那边是海》《稻花飘香》这两首作品,不管是二胡和乐队的协奏,还是两支笛子和乐队协奏,作品都写得非常好。在《稻花飘香》中,刘一璋用了一些现代的手法,把鲜明的湖南地方特色体现得非常充分。7首曲目都采用了湖南不同的素材来进行创作,本身又是一个创意。
我提两个建议:一是音乐作品的介绍要更详细更专业,二是7首作品怎么向“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的主题更加靠拢,现在大家听了以后可能觉得跟“一粒种子”好像没什么关系,还是要有个交代,交代了以后,作品的主题将更加突出。
莫 凡
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
用“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这个主题来做音乐会是很有特点、很有意义的。袁隆平院士在我们心目当中是不计名利得失、精神境界很崇高的人,是我们的楷模。怀化人怀着深情为在此工作了30多年的科学家做这样一台音乐会,来发扬他的精神,非常有意义。
第一个曲目配乐诗朗诵《妈妈,稻子熟了》,是袁隆平给妈妈写的信,非常感人,虽然我们跟伟大的科学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对母亲的感恩,人人都一样。整首音乐配得非常好,头尾比较强烈,中间顺着朗诵节奏,情感铺排得很好。这也启发了我,可以把一些诗变成艺术歌曲。
《山的那边是海》写得挺有二胡特色,欢快的、技术性的和抒情的成分都有,十分协调。音乐演奏也非常好,二胡演奏家成功演绎了一个扎根泥土,有远见卓识、高尚情操的科学家。虽然作品不长,但是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而且它特别适合以民乐来表现。
我也很感佩杜鸣心,如此高龄,第一次写民族管弦乐《五溪新韵》,就写得工工整整,展现了老一代艺术家深厚的功底,让我不禁肃然起敬,要像他这样保持创作热情。
《稻花飘香》一出来,又是另外一种色彩。梆笛曲笛的结合,加上配器里弦乐的声部,很丰富,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情境,而且有一种新鲜感,年轻人特有的活力,让人为之一振。整台音乐会7个节目,每一个都不一样,搭配在一起非常精彩。
刘长远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这样一个主题的音乐会,如果能有一个剧本,它的起承转合可能会更好一点,可以想办法把它更好地串起来。
第一个节目《妈妈,稻子熟了》,诗让我非常感动,音乐也让我很感动,但是我不能同时顾及两者,因为诗的艺术语言和音乐交响的艺术语言是两个形式,这两种形式现在有点“打架”。二胡与乐队配合的《山的那边是海》地域风情很强,确实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品。《稻花飘香》让我也很吃惊,民族性很强,同时又不失有新鲜的音乐语言,写得也非常好。最后一首《美丽乡村》可以考虑以合唱的形式压轴。
很多作品需要长期在舞台上演奏,才能够把作品的意义彻底演绎出来,经典需要磨砺,需要在舞台上有更多的演奏机会,这样才能够慢慢凸显它的艺术魅力。怀化市高瞻远瞩,用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来表现地方风情,值得借鉴。祝贺怀化,祝贺作曲家们,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音乐会。
高 缨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
整场音乐会以袁隆平院士“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的精神为主题,这样的立意非常深远,用音乐的形式来讲故事,表达个人的魅力,很有力量,也很有温度。它其实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的正能量,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中国人的创造精神,象征着中国人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也非常敬佩主创团队,特别是从湖南省委到怀化市委,有长远的眼光,能够将这样一个很好的主题与当地的文旅项目相结合,把当地的瑶族、侗族等各个少数民族特色融入进来,作品充分展现了各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对文化传承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品很有湖南地方特色,能够体现出湖南人的一种精神面貌——很朴素,而且表达湖南人的一种性格——坚韧执着。有几个作品令我印象深刻:《山的那边是海》将民族管弦乐队和独奏乐器相结合,用形象的湖南语言特点,表现出诙谐活泼的特质;《南国雪峰》把苗族歌鼟移植到民族管弦乐当中,配器的色彩很斑斓,简练又精致;《稻花飘香》是一部非常成熟的作品,管弦乐队的铺陈作为背景,与前景的竹笛交相辉映,中西方交融的表达非常精彩。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的是,这其中有很多混搭,比如说老中青的混搭,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作曲家,展示出他们不同的技法风格。我特别敬佩杜鸣心,他能在高龄写出这么具有核心力量的作品,也展示了一个作曲家的功底和情怀——整场音乐会作品非常丰富。
期待将7个作品能够很好地链接在一起,能够以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
吴春福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对于整场音乐会,我跟其他专家和听众的感受有些不同,因为我曾经在湖南工作过十几年。有一段时间搞非遗调研,怀化是我调研的一个重点。苗族歌鼟、侗族大歌,还有侗戏、芦笙,我都了解过,所以我的思绪纷飞,早就回到当年的岁月中去了。
在湖南创作如此一场原创音乐会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怀化的经济并不是特别发达,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可能很难推出这么一场音乐会,所以我们要珍惜,要把它发扬光大。
袁隆平先生在怀化几十年的经历,包括袁隆平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去颂扬的。对作曲家来说,限定越多,限制也就越多。纪念袁隆平、民族乐队、怀化地方特色,都是这场音乐会的关键词,所以音乐会能呈现出这样的面貌,确实令人欣喜。因为这些限制没有束缚住作曲家的手脚,他们用各自的创造力和才能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虽然主题主旨是一致的,但是每首作品的形式完全不一样。
整台音乐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它的艺术性,首演的艺术性非常高,这得益于主创团队、演奏团队,包括邀请到中央民族乐团来演奏。作曲家团队老中青结合,大家来自不同地域,有在国外留学的,有在国内学习的,有外地的,有本地的,这种结合使音乐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另外,音乐会还具有很高的学术性。民族管弦乐历史悠久,如何处理好它跟西洋音乐的关系与借鉴吸收,业界讨论了很多年。但在这场音乐会里,既有像杜鸣心这样的作曲家创作的非常传统、带有交响思维的作品,同时又有年轻的作曲家所带来的比较现代的技法创作,大部分作曲家都没有背负太多包袱,充分用自己的才能来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场音乐会是具有学术价值的。
对于我们湖南人而言,难得推出这么一台音乐会,我们要推广它,放大社会效益;还要更好地和怀化的旅游结合起来,让文艺创作能够真真切切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宋 扬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
第一感受,用民族管弦乐的形式,用民族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中国当代的榜样、当代的杰出人物,这是文化自信的集中彰显。无论是湖南还是怀化,甚至整个民乐界,这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策划。
第二感受,节目册中的内容都是跟乡村有关。怀化乡村很多、少数民族很多。去年《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印发,提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音乐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我们想到一个词叫“反哺”,所以对于用音乐产业来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最好办法,就是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式,用植根于广大乡村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把它们用好、发掘好。就这点而言,这场音乐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第三感受,无论是长期扎根于本土的作曲家,还是在海外学习的青年才俊,都对中国音乐特性有很好的理解,尤其是二胡作品和竹笛作品的音调和特性,这是中国音乐作品精神传承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对于我们中国作曲家,从文化身份认同方面而言是一个最核心的内容。
杨又青
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
“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是物质上的改变世界,而且不仅仅改变中国,实际上袁隆平的科研成果是让全世界的人民受益,引申过来这也是一种精神,这一粒种子可以是精神的种子,它可以改变世界。这粒精神的种子似乎又可以引申为,中国独有的精神也是可以影响世界的。用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来表达这样一个主题,我觉得既反映了中国的民族精神,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第一首作品《妈妈,稻子熟了》,诗非常打动我,我听到了袁隆平的心声、他对母亲的爱。以诗作为第一首作品,这种安排特别好,从感情上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杜鸣心老师是我们从小崇拜的作曲家,如今杜老师以交响思维来创作《五溪新韵》这样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你可以听到他充分发挥了乐队的不同的声部、不同的层次的功能。同时,乐队演奏者演奏时也很开心。乐队演奏员的反应,实际上也是对作品的认可,由此可见作曲家的功力。作曲家的音乐语言首先要征服乐队演奏者,通过演奏者的手再来征服观众的心,所以我对杜老师肃然起敬。
另外两首让我印象很深的作品,一是金玥演奏的《山的那边是海》,这首曲子发挥了民族管弦乐队的特性,使用了弦乐、弹拨乐,音乐语言非常有个性。金玥的演奏非常精彩,特别能抓住观众。
二是《稻花飘香》,这首曲子的作曲家很年轻。作品极具怀化地方特色,弦乐在底下低沉的声音非常干净,唢呐、管乐器的运用,配器的色彩和声音的转换,都很漂亮。作品音乐的配器技术、音乐的语言技术和民族化的语言结合得非常紧密。竹笛演奏家袁非凡、张凯强的演奏也非常精彩。观众的掌声说明了这部作品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