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凌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在中国美术现代转向的历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拐点:晚明至清初、晚清至民国。前者主要是审美现代性的问题,后者主要是启蒙现代性的问题,在这两个历史拐点上,安徽的美术家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前者是新安画派,后者是黄宾虹。
新安画派与四王、八山人大、石涛一样,都是中国美术早期现代性的缔造者,其现代性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严谨冷峭的结构、清简淡远的笔墨、肃穆寂然的格调所构成的语言体系完成对现实物象的超越。在王阳明心学及遗民意识的共同作用下,以新安画派及龚贤、八大山人等为代表的画家群,形成了以“自我”“个性”为中心的现代型性格。新安画派完成了中国美术的形而上体系建构。所以,新安画派实则是中国美术早期现代性建构的一个重要支点,但这个支点无论是在历史评价方面,还是在现代性理论建构方面,都没有得到有效转化,在学术界来讲乃是遗憾。
郑 工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谈及新安画派在当代发展的可能性,重点应该落在文化现场和区域人文两个话题上。“场域”很有意思,涉及到转场的问题,正如石涛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以及“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就将个体性与地方性关联起来。“我”不在外部,而是在我心中,那是心里的“场”。在特定的区域把自我安顿下来,从而“借古开今”,这与“守正创新”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区域人文其实是文化语境。谈及新安画派,谈及渐江、弘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其风格清雅、简淡、不俗,而这里的雅俗问题关涉的正是现代性问题。如果谈及黄宾虹,雅俗问题同样回避不了,而再谈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建构,雅俗问题则更难以回避,那便是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关系。
钱念孙
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主席团主席、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新安画派的描绘对象主要是黄山,新安画派名家留下的黄山图,斑斓多样、风姿绰约,即便描绘同一景观,也各有不同视角和面貌,这表明画家们并不满足于描绘眼中所见之黄山,更不追求与客观表现对象相一致,而是在对大自然深入体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在表现对象中倾注、融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尽力运用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对黄山进行独到呈现。越是如渐江、黄宾虹等画派巨擘的作品,往往越与我们眼中的黄山景观相去甚远。
因此我们今天探讨如何传承弘扬新安画派传统,关键是要洞悉艺术大家杰作的迷人魅力由何而来,揣摩、考察他们摸索并确立自我创作风格的思路及办法,从而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义中找到繁荣美术创作的具体路径。
陈 明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安徽当代的美术创作繁荣围绕徽文化传统和时代命题获得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主题内容的繁荣、艺术形式的多样、时代精神的彰显。与此同时也会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课题,比如说传统文脉的赓续和发扬、创作语言风格的拓展等。推出创作领军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创作理论需进一步加强。安徽美术理论界在郭因等老一辈理论家,以及如今的陈祥明、陈明哲、刘继潮、唐跃、钱念孙等理论家的推动下,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谈到安徽本地的美术创作,首先要注意到安徽的版画,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新徽派版画在结合新的社会语境和新的社会题材后所进行的新拓展。它继承了漆画的特色和“饾版”的套色,突出体现了中国传统版画以线描为主的表现特征,讲求诗情画意,作品常配以诗文和印章,装饰性很明显。赖少其先生在版画和中国画创作两端都对安徽当代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油画创作方面,鲍加在1959年创作的《淮海大捷》,是新中国重大题材创作中的经典之一,更年轻一辈的如林加冰等一大批创作者,虽然在全国受到的关注不多,但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李永强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当代美术创作肯定要守正,守住我们的传统,继承我们的传统;至于突破创新要突破什么、创新什么?我认为,就是要突破旧有的创作程式和陈旧的审美。为什么我们看古代的作品或20世纪的作品,一眼就能分析出作品的创作时期,因为它们有很强的时代印记,以及通过题材、技法、审美等等方面呈现出来的作品气息。如果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创作的作品却没有反映出21世纪的时代声音、时代审美、时代气息,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我们的创作是否具备了时代性,如果我们的作品没有时代性,创作的意义又是什么?那就仅仅是个人完成的一幅作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