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安画派的个案分析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陈祥明
安徽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
安徽中国画学会副主席

  画学界主流观点将查士标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概括为“风神懒散,气韵荒寒”。他的作品,一类是仿古,一类是创作,两类作品都充满了天真幽淡的风神。一是尚天真率性,得自然天趣;二是尚幽淡简远,得山水灵性。这实际上与渐江的作品有很大差异。因此说查士标的绘画具有“萧散清逸的神韵”更为贴切。查士标不趋媚俗,萧散自适,而有野鹤放达静趣,不拘陈规,清逸弥漫,有闲云舒卷气象。郭因曾说:“查士标是松,不是奇松;是鹤,不是仙鹤”,这个概括是有道理的。

  查士标更多受到董其昌画学思想影响,主要传承南宗正派一脉,他泛游江南,貌写家山,这与渐江主要沉潜黄山白岳、高山峻岭有所不同,因此他的作品面貌与渐江拉开了很大差距。查士标作品中所特有的那一份清逸、那一份天真,正是被现代性所认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王永林
安徽省美学学会理事、
萧云从研究会副会长

  查士标家藏丰富,他也特别精于书画的鉴别,这样的家学渊源对查士标绘画的笔墨与图式以及绘画理论的建构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查士标的书法,楷书学倪云林,行草书则受董其昌的影响,达形神皆合之境。近代鉴定大家刘九庵说,查士标曾写信让朋友帮忙购买摹字画用的“油素纸”,并叮嘱不要与别人讲。“油素纸”是清初人用来覆在原作上摹写古代法书的一种纸张,由此可以想见,查士标有些可以乱真的“董字”可能就是用此方法作的,这些字让鉴藏大家宋荦也要“久之”方能看透。

  在“海阳四家”中,查士标是位高产的书画家,这或许与他以卖书画谋生有关。就境界而论,弘仁的士气当为第一,而就技法而言,可以说查士标为最高。他虽多学倪、黄,却能广泛吸收前人各家各派的画法,因此变化最多,声望也极高。

 

苏金成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晚明时期,无论是在草书或是山水花鸟方面,詹景凤的书画创作已自成面貌,尤其在鉴藏方面影响巨大。可到了清代,詹景凤的影响力稍有减弱。到了当代,很多人又开始从艺术史上的地位来挖掘他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影响力。

  詹景凤特别喜欢宋人绘画。黄宾虹评价其作品:“喜为南宋人画法,于马远、夏珪尤近。写兰竹尤多。”詹景凤还是仅次于祝允明的明代草书大家。在草书方面,大家对他的评价有很多,其中便有“狂怪”,字如其人。如果我们对詹景凤的人格魅力进行分析,一定与他的书法有很大的关系。从詹景凤的作品字形上看,与吴门书派的艺术家有很大的区别。从20世纪以来的关于书法的论述中,很少提到詹景凤,但是后来有很多艺术家还是较为关注他,因为詹景凤与吴门、松江、徽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董 建
黄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一直说渐江是歙县人,但是从历史上看,他可能与休宁有关。美术史上的“海阳四家”除了渐江外,另外的查士标、孙逸、汪之瑞都是休宁人,没有争议。渐江其实是水域的名字,指的是屯溪到篁墩这一段。汪世清在《关于渐江的几点考证》一文中曾谈到渐江旅居的问题:“渐江为歙县桃源坞人,更可以不必质疑。”一般史料也都是这么认为。

  既然有“海阳四家”一说,我想从历史中找出一点痕迹。我在康熙年间的《休宁县志》里找到依据:“隋文帝改新安郡为歙州,并黟、歙于海宁。改始新为新安县,并遂安及梁所割吴郡、寿昌来属者,皆入新安县以隶婺州,嗣复县黟、歙,割我县之篁墩于歙,徙治歙,时歙州领县三,我县为第三县(黔、歙、海宁),后改海宁为休宁,炀帝复以歙州为新安郡,领县三,郡治休宁,我县为第一县。”“割我县之篁墩于歙”很明确南溪南如今隶属于屯溪,在历史上就曾经属于休宁。从现在的行政划分来看,屯溪属于休宁的一部分,明代时,有一段时间篁墩属于休宁,已经明确。

 

吴军航
黄山市屯溪六中美术教师、
安徽省美学学会理事

  渐江的绘画构图开创了绘画形式美的崭新风格。渐江绘画取法宋元诸家,独钟倪瓒,得其精髓。在倪瓒的几何图形构图的基础上取法自然,在长期的探索中丰富和完善了以几何图形构图的模式,最终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渐江构图模式”。

  在渐江艺术创作的构思中,构图就是总体规划,一切立意和意境,笔墨都需要事先规划。渐江以构图为切入点,在经营位置方面进行突破,绘画表现语言依然为点、线、面、体。渐江精心运作富有装饰性的几何图形,巧妙利用大小块面分割画面空间。尽量使有限的二维空间布局有序,疏密相间,节奏和谐,使画面具有千岩万壑包藏宇宙的视觉冲击力。

 

沙 鸥
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姑孰画派研究会会长

  萧云从是明末清初的画家、姑孰画派的领袖,其绘画精妙,然书法却鲜为人知。萧云从擅长书法诸体,大多逢画必题,为后人留下了研究其画学的珍贵资料。

  从萧云从的书画作品中,很难用一种风貌探其源头。他学习宋元人的画理,总是尽可能地将其形式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因此后人在萧云从的作品中很难找到与宋元某家画法相一致的迹象。作为一名学者型画家,由于萧云从大量临摹宋元古画,故而有较高的鉴赏古画的能力。

  出于多方面的才能,故而许多画家、诗人、学人都相继追随萧云从,仅书画家就来往众多,从萧氏跋文中就可发现其踪迹。如他与鲍祖彪、戴本孝、萧一芸、汤玄翼、方沂梦、萧一旸、萧一荐、孙逸、陈醇儒、崔华、渐江、胡日从等文人的交往中,都留有轶事。

 

刘宬佑
《杭州日报》记者

  黄宾虹于1940年写下《渐江大师事迹佚闻》,其中提到了新安画派四家之中,渐江称首。他在临摹渐江山水画时,“得神似”是其观点之一。

  在与傅雷的书信中,黄宾虹写道:“观古名画,必勾其丘壑轮廓,至于设色皴法,不甚留意。”可见,黄宾虹临摹的方法为勾勒古人画的丘壑以及轮廓,皴法与设色不太重要。

  黄宾虹在《古画微》中认为,临摹古人的画法以及精神的作用就是“后学明灯”,并提到了三个时期: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所谓师今人,并不是说要学所有人,而是择其善者;师古人是要学习古人的方法。他在对新安画派的批评中提到过,新安四家之后,为什么这个画派没有继续下去,是因为他们只是做到了与渐江的图式相似,并没有领悟到渐江真正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