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山珠》现场表演
毕节市文联供图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充分发挥文艺的火炬、号角作用,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一线,开展文艺铸魂行动,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为基层群众送去优质的精神食粮。
“小队伍”做“大文章”
组建农村文艺宣传队巡回演出是文艺铸魂的一个重要创举。毕节市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热爱传统文化和喜欢文艺表演的积极性,广泛组建农村文艺宣传队,常年奔赴各地村寨院落、社区街道、田间地头巡回演出,让文艺宣传队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金沙县双兴社区文艺宣传队就是毕节农村文艺宣传队的一个典型缩影,队长姬益强作为一名平凡的普通农民党员,凭着对乡土文艺的执着热爱,一直扎根农村广阔天地传递好声音,讲述好故事,弘扬主旋律。多年来,宣传队创作《王幺奶说变化》《赞颂党的政策好》《乡村振兴促和谐》《双兴人民换新貌》《廉政建设人人颂》《学史明理感党恩》等作品,带领队员演出1000余场,每年义演40场以上,引导群众在说唱间讲变化、谈发展、感党恩。
截至目前,全市建有2000多支农村文艺宣传队,通过组织编排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小品、相声、文琴戏、花灯戏等文艺剧目巡回演出,用接地气的文艺开展活动11000余场,让群众在轻松愉悦中学到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
“小作品”有“大效果”
以作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铸魂的一种有效载体。深入开展“文化四件套进家庭”就是一类创新典范:各地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创作一副楹联作品,悬挂于住户家大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根据群众选择或结合农户家庭实际,创作一幅以勤劳善良为主要内容的书法作品,悬挂家中培育文明向上的家教家风;拍摄制作一张全家福照片,经装裱后悬挂在农户家庭正堂,展示家庭和美和谐,留存美好记忆;围绕反映住户家庭美好生产生活现状或家人喜爱的自然风光、花鸟等元素,创作一幅水墨画悬挂家中,让家乡美好的山水风光积淀老百姓乡愁情结。
此外,一些地方还结合当地民族风情、村容村貌、生产生活等实际,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民族民间文化、文明乡风等内容,采取图画、歌谣、顺口溜、打油诗等文艺形式建设文化墙(栏),广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打造与周边环境相映生辉的人文景观,为家园增添美丽点缀。
“小活动”起“大作用”
组织实施“送文化·种文化”下乡活动是文艺铸魂的一项服务行动。进入新时代以来,毕节市坚持抓文艺创作塑灵魂,组织开展创作一部影视剧《文朝荣》、采写一部报告文学、打造一台歌舞剧《磅礴乌蒙》、创作一组试验区组诗组歌组曲、编印一套试验区《品读毕节》《画说毕节》《图说毕节》文化丛书的“五个一”文艺精品创作活动,用文艺构筑毕节试验区精神高地。
在脱贫攻坚时期,文艺工作者把文艺“扶志”“扶智”作为开发扶贫的重要工作,运用喜闻乐见、鲜活生动的文艺形式,深入一线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扶贫奔小康”“乌蒙号角·智慧列车”行动工程等活动,把优秀文艺作品和志愿服务送到基层一线,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当前,毕节市正有序统筹组织文艺小分队,围绕政治教育、敬业教育、遵礼教育、守法教育、市情教育等主题,持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铸魂行动,把文艺的种子播撒到群众心中,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为加快把毕节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注入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