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文联:让文艺之花在基层绽放
栏目:新气象
作者:张知松  来源:中国艺术报

  厦门市文联盘点了“文联服务点”最近的成绩单:厦门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王鹭鹰来到前埔北社区,与大家分享了用塑料袋等废品进行艺术创作、宣传环保理念;全国剪纸“金剪刀奖”获得者刘进才来到洪塘头小学,从材料、选图、掏剪等方面与师生们分享了套色剪纸制作方法,展示中华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各行艺术能手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地,传播艺术创作之美。

  如何践行好“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福建省文联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精神,根据中国文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开展“强基工程”部署,组织动员广大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结对子、种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将政策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下沉,用更多实招化解基层文联工作难题,调动更多名家下沉基层指导创作、扶持“草根”队伍成长;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身入基层、心系人民,掌握更丰富的基层鲜活素材,创作出更多接地气、冒热气的精品佳作。

  政策向下,助力基层文联活起来

  基层文联如何抓好特色牌?缺少资金如何化解?福建省文联领导班子常年在基层走访、调研时,听到许多基层文联干部的倾诉、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期盼。

  福建省文联着力推动全省文联“一盘棋、一家人、一张网”理念的文艺创新实践,2022年以来,为推进福建省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挂牌成立了115个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为每个基地争取一批活动资金,现已覆盖全省九市一区83个县,涵盖各文艺门类。基地建设从先行探路起步,不断吸引周边文艺人才共谋创作、展演,很快实现了由点到线扩面的示范作用,成为各地文艺事业的领路人、示范区。一年多来,基地发挥了人才培养、专业辐射等效应,有效提升全省各地文艺创作能力,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是近年来福建省文联“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资金扶持量最大、历时最长、覆盖面最广的文艺惠民项目。

  福建省文联积极延伸工作手臂,在中国文联授予福建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和泉州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为“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上下合力推进全省首批31个“文艺两新”实践聚集地建设,通过开展调研、联络协调、采风创作、培训交流、宣传展示等方式,指导“文艺两新”实践聚集地各项发展工作,激发基层文艺创作活力,在全省上下形成闽派文艺崭新局面。

  “行走乡村”,已成八闽文艺一道风景线

  日前,三明市作协、尤溪县文联(作协)联合在联合镇举办“醉美梯田”文学采风活动,约20位市、县两级作家走进乡村,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秋收劳作,在田间寻找创作灵感,书写山乡变化。

  近年来,三明市文联奏响传承弘扬乡村文化“三部曲”。奏响“行走乡村”进行曲:建立“逐村采风”机制,组建10多支文艺家团队,先后走访53个乡村,召开座谈会60余场,采访600多人,创作推出散文集《新阳记》《管前传》《八字桥》等,举办专题展览10余场次,在《三明日报》开辟5个版面推介乡村山水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奏响“音舞诗会”交响曲:以重要节庆日为契机,先后在6个乡镇举办8届“音舞诗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呈现。以诗歌、音乐、舞蹈等为载体,穿插表演山歌演唱、地方戏曲、舞黑狮、作场戏等特色民间文艺节目,展示地方民俗文化,吸引各地观众近百万人次。奏响“特色基地”协奏曲:发挥16个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和3个“文艺两新”实践聚集地优势,举办乡村主播培训班,“大田美人茶杯”征文、摄影大赛,编制《泰宁写生手册》等,推动沙县小吃、大田美人茶、泰宁全域化特色写生等的开发推广。

  前不久,福建省“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走进顺昌县大干中心小学、元坑中学等5所学校,为孩子们开设摄影、陶艺等6类艺术培训班。专家用心讲授,深入浅出,让学生们了解掌握各类文艺技能,开启了一扇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课后,学校老师们发现,“圆梦工程”让学生对书法、摄影等文艺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活跃了校园文化。

  文艺惠民,一直在路上

  八闽文艺人始终践行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基层捕捉创作之光,让艺术在基层扎根焕彩。

  影像如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呢?2014年以来,福建省摄协与霞浦县人民政府已连续举办八届“我心中的那片海”霞浦国际摄影大赛,引导广大摄影工作者将镜头对准霞浦之美,在摄影家的拍摄、推广中,让更多人看到霞浦亮丽风光。“出圈”的照片让霞浦获誉“世界最美滩涂”,成为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

  “我每年至少有10个月都在基层演出,下乡演出,观众会零距离地给你反馈,让你找到酣畅淋漓的创作快感和表演激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艳艳说。莆仙戏上得了春晚,也下得了“村晚”!每年的演出季活动既在城市剧场,也深入基层的乡村、社区、学校、部队、景区等。每到演出季,梅花奖演员和戏迷“双向奔赴”早已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