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雪域高原的祝福
——民族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观后
栏目:新视线
作者:竹琳  来源:中国艺术报

民族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剧照 王崇玮 摄

  北京舞蹈学院2022年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而创作的民族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在首演一年后,以更精微细致地修改后的作品样貌日前再度登上北京的舞台,获得各界观众的赞誉。该剧以著名作曲家朱践耳60年前谱写的饱含藏族人民真情实感、曲调风格独特的同名歌曲为题旨,把西藏和平解放与发展建设事业70年来的光辉历程按时序串连,用舞蹈语汇讲述了农奴翻身作主人,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带领下修筑“天路”、喜迎民主改革、文化教育桃李芬芳等西藏当代重大历史事件和标志性成果,犹如展开感天动地的巨幅画卷。

  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在驾驭宏大主题上既体现了时代思想舆论导向,同时又成功避开了此类型主旋律作品容易落入的空洞套路模式。该剧以阿妈及兄妹三人组成的一家解放前后天差地别的境遇为主线。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历史题材舞剧,在刻画饱受剥削压榨和迫害凌辱的农奴因解放而重获新生,由日夜像牛马一样被沉重的劳作摧残,到欢欣鼓舞地沐浴在党的温暖阳光下,编舞在不同段落、不同情景中准确把握住各个人物类型的特征,通过一个个舞句和舞段编织起故事情节。观众仿佛置身于雪域高原,真切地感受到藏族同胞走过的那段震撼的历史道路。

  用舞蹈完整清晰地讲述西藏的故事,传达出藏族与各族人民一心向党、热爱祖国的炽烈情感,是民族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最引人瞩目的成功要素。编导根据情节铺排的实际需要设计独舞、双人舞及群舞,如在表现主要角色情绪的起伏变化时,聚焦于单一人物身上。而群舞场面也恰切地渲染烘托了不同的氛围,如凶狠暴虐的庄园主府上,巫师们恐怖阴森的“群魔乱舞”,与之对比的是解放后翻身农奴热情高涨、奋力劳动以及民族风情浓郁的婚礼及各种庆典仪式的舞蹈展示等。从这部舞剧中,观众不仅领会到创作者的思想与意图,同样能够饱览西藏地区的人文习俗,特别是舞蹈的编排既涵盖了藏族民间舞沿袭至今的典型元素,又增添和注入现代成分,因而更易被观众接受和认同。

  舞蹈之外,《唱支山歌给党听》贯穿始终的戏剧性也是舞剧不应欠缺的基本特质。从很多细节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创作者用心钻研探究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所下的功夫,如剧中正在逃亡经受颠沛惶恐之苦的农奴初遇解放军时的反应是紧张畏缩的,解放军干部则耐心地尝试接近并与他们坦诚沟通,包括把自己的衣服亲手披在他们肩上,怜爱疼惜地抱起襁褓中的婴儿,藏族小伙同战士比试摔跤开心嬉闹,老百姓心中的拒斥与隔阂终于冰消雪融,直到英勇无畏的解放军为开凿“天路”征服险恶的自然环境而牺牲,为西藏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献出宝贵生命,步步加深的“军民鱼水情”达到高潮,如此安排使剧本逻辑合理严谨,真实感和可信度增强。编创对舞蹈观赏性与戏剧文本性的要求兼而有之,难度因此加大,但该剧的创作团队经过深入细致的采风和调研,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在我国多民族团结政策引领下,各少数民族集中的省份和地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都走上了繁荣富强民主和谐的道路,《唱支山歌给党听》敏锐把握住这一关乎国家千秋大业的选题,并且与时俱进地提取凝练丰富的素材,由一个家庭入手,以小见大,有力地阐明该剧的立意和主旨。其实,近年来此类型舞剧为数不少,可以视为渐成热门题材范畴,但唯有像《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样真正做到“深扎”。与各族人民群众融为一体,认真倾听、坦诚交流,达到共情的境界,才能在编舞、编剧的过程中把故事“讲”得生动感人。

  《唱支山歌给党听》将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建设史用舞蹈展现,从头至尾渗透着创作团队布局谋篇的匠心,更通过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激昂细腻兼具的表演助推观众自然代入,身临其境地体验领悟西藏地区民众的坚定信念与质朴情怀。新时代的文化自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树立,这部作品原汁原味的民族舞姿和韵味极具吸引力,其内涵的深远厚重、对党和国家的一片赤诚令人心生敬意,在探索中国舞剧民族之路的前进方向与表达语汇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如同尾声部分一轮红日照耀下,大家伴着《唱支山歌给党听》那熟悉亲切、悠扬绵长的曲调翩翩起舞的画面,原创民族舞剧也将在新时代迎来又一次冉冉升起的广阔前景,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讲好多姿多彩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