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创作的新时代
——记“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大型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
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音乐家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讴歌新时代中国辉煌成就,凝聚奋进新征程、创造新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大型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10月9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音乐会由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指挥家俞峰执棒,由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宁波交响乐团组成的联合大五管编制乐团奏响磅礴之声,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北京音协合唱团和北京171中学金帆合唱团唱出真挚的歌声。
音乐会上半场带来的是《新时代组曲》之二,“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三个篇章依次展开,囊括了《序曲》《万里河山》《美丽中国》《众志成城》《砥砺前行》《山水欢歌》《云帆远航》7首原创交响作品。下半场奏响的是青年作曲家龚天鹏作曲的《新时代》大型四乐章交响曲。第一乐章用“壮美的行板”描绘祖国的万里江山、国泰民安;第二乐章用“奋进的快板”展现复兴圆梦路上的铿锵足音与日新月异;第三乐章用“深情的柔板”讴歌人民领袖、国之大者的赤子情怀和万山磅礴看主峰的壮丽景象;第四乐章用“憧憬的中板”,辅以青年女高音武赫的演唱,将中国精神、时代风采加以艺术化地概括表达,引发对未来的美丽想象。
为人民放歌,向未来展望
音乐会中,有多首作品聚焦人民群众,饱含深情地讴歌人民坚强之力量与人民凝聚之精神。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众志成城》,意在表现中国人民的坚强和乐观,讴歌了中国人民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郭文景表示:“我的立足点是人民,这一两年涌现的主旋律作品很多,但我觉得对于人民的书写与讴歌还不够。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里,中国人民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在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山水欢歌》(原名《幸福的歌儿唱不完》)中,观众能听到浓郁的苗族风格。王丹红表示:“我很喜欢这个富有画面感的名字,这主要来自于脱贫攻坚道路上具有代表性的十八洞村,除了苗族风格以外,作品轻松明快的状态展现了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于主题性创作,王丹红认为:“作曲家的音乐语言要聚焦‘人民性’,题材的选择要有亲和感,要写人民喜闻乐见的题材,要写人民听得懂的音乐。适当地借鉴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提高这种亲和力。”
科技元素为作品注入新鲜血液。正如俞峰用了6个“新”对音乐会的特征高度概括——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品新面貌,日新月异,焕然一新”。他表示:“我们正以全新的技术手段融入创作,全新的创作、全新亮相。”音乐会首先由中央音乐学院AI作曲系统创作的科技感“拉满”的管弦乐《序曲》开始,正是对创新性与时代性的鲜明体现。在全曲1分半的时长里,AI作曲系统描绘了新时代的日新月异和蓬勃生机。正如俞峰所说:“AI作曲系统创作的《序曲》,预示着今天的我们正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上,看今朝万事美好,看未来充满希望。”
对于作品标准的评判,郭文景和王丹红都认为音乐的最高标准是打动听者,而并不取决于作品是何风格。王丹红表示:“在更高的境界上,音乐不分是不是主题创作,就是看是否能够打动观众,是否有很高的艺术标准、很强的思想性。我们在创作时的思考应该更加全面,不仅仅考虑个性化的表达,而更应该自觉融入大的时代当中,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分子,要用音乐来书写、讴歌甚至引领、超越这个时代。”龚天鹏也指出艺术性对于作品价值的重要性:“我这一次在《新时代》的创作中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或‘证明’民族性。我理解的新时代中国是包罗万象的现代化国家。我一直坚信,一部作品但凡每一句乐思均是由衷而发的,那么无论它使用或借鉴了多少种不同的手法,它的民族性终究会像血液一样自然地循环在它的内核当中。”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此次创作质量之精显然也得益于去年“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展演系列音乐会演出后的总结。可以听出这次的作品在汲取民间元素、继承西方音乐经典精髓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例如郭文景在作品中借鉴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命运”动机体现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作曲家张帅借鉴电影音乐的写作手法塑造出宏阔的音响气势等。
聚焦新时代,再续百年辉煌
音乐会下半场呈现的是龚天鹏创作的交响曲《新时代》。令人惊奇的是,这部长度超过40分钟、动用200余人巨大编制的大型作品从构想到交稿只有23天。龚天鹏表示,俞峰在创作前召集作曲家在北京怀柔开的创作会意义非凡。而这会议对于他来说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与会专家均是中国作曲界的‘天花板’级人物,可以通过他们超凡的经验和犀利的判断力而进行深度交流并吸取营养。忧的是会议结束后,我几乎推翻了之前的全部创作方案,而那时我们离必须交稿的日期仅剩23天。虽然之前有积累,但还是想等到创作会之后再正式动笔,导致整个9月进入‘特工模式’,几乎要‘飞功出细活’。那时几乎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有时吃饭都是一边写作一边用吸管吸粥来解决。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缘,尽管挑战性极大,必须趁着年轻努力拼一把。”事实证明,龚天鹏圆满地、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一创作任务。
对于这部作品庞大编制所营造出的浩瀚音场,龚天鹏表示,“我自从少年时代便受到作曲家瓦格纳和马勒等人的影响,始终坚信真正能为终极效果服务的超大乐队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依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古典音乐传承的是百分之百的自然声,没有混音、扩声及加厚的技术可用,因此有时要追求至高无上的气势,那都只有靠增加乐队编制才能做到。”他同时也表示,包括主题性创作在内的任何音乐创作不应只追求高、快、响。过去那些最善于驾驭特大编制的大师们,他们真正的精华反倒体现在那些酷似室内乐、妙用微观镜头、引人深思、徘徊于天籁与惬意之间的段落,而真正动用全员的高潮仅在关键的几处爆发,使作品既丰富又统一,更能静得下来、沉得住气,这也是他这一次创作努力坚守的一个至要原则。同时,龚天鹏在作品中运用了人数众多的合唱队以及独唱,让人声彻底变成一支庞大的器乐声部来为整部交响曲附上决定性的“特效”。
2022年“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展演系列音乐会演出的交响曲《光芒》获得了热烈的反响,一年间在中国各地多次上演。有趣的是,在《光芒》和《新时代》两部作品中作曲家都用了萨克斯这件交响乐团中不常见的乐器。对此,龚天鹏自我剖析了这一巧思:“对交响乐中萨克斯独奏的钟情,来自于13岁时在美国留学时首次听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舞曲》。因此,从那以后每当我无法用任何其他常规乐器对故土倾诉衷肠时,编制表里必会多出一行中音萨克斯声部。”对于主题性创作的发展方向,龚天鹏认为:“不单是我国,世界各国的主题性创作都应该成为各国弘扬本国国魂的世界财富,也就是我们所一直在由衷宣扬的共同体意识。文艺界能做的一定是站在自己民族千百年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成的高原之上,吸收世界各国最优秀的文化成果,最终一起攀登至能够引领世界风气的高峰、一起汇入世界人文精髓的海洋。”
当下,既是伟大的新时代,亦是主题性创作的新时代。这次音乐会的创意安排,体现了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积极贯彻落实。近年来,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积极引导当代作曲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开展音乐创作,以原创作品歌颂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为奋进新征程、创造新辉煌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作曲家在创作上力图实现人民性、时代性、历史性、创新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已经经受了舞台的多次检验,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作曲家一定会守正创新,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代表当代中国水平、体现中国精神的高峰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