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曲艺绍兴(柯桥)高峰论坛举办——
建构新时代曲艺研究的
新起点、新视野、新思路
栏目:观察
作者: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中国曲协、浙江省文联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曲艺绍兴(柯桥)高峰论坛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举办。8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家和理论工作者参加论坛,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新时代曲艺”主题,共同研讨曲艺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明泉认为,中国曲艺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他表示,中国曲艺之所以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首先在于中国曲艺5个独特的地位:“第一,中国曲艺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丰富了中国艺术的样态、类型和想象空间;第二,中国曲艺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觉醒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意识和审美空间;第三,中国曲艺在民族精神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呈现了中华民族自强坚韧、旷达乐观的精神风貌;第四,中国曲艺在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浓郁的地方风情;第五,中国曲艺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拓展了文明形态的美美与共与大同世界。同时,中国曲艺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独特的艺术、独特的美学:它根植劳动,为农业生产增强精神力量;有浓郁的烟火气,为丰富生活提供旷达智慧;地域性强,为地方风情展现独特韵味;兼容并蓄,为文化交流敞开创作空间;娱乐心情,为健康身心筑就审美元素;精于艺工,为多元艺术探索无限可能。此外,中国曲艺更具有九大独特作用,即:传扬正义、讲述历史、观照现实、丰富认知、积极心态、谐和人际、调适情绪、激发才思、彰显自信。”对于如何从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来看中国曲艺发展的前景、更好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李明泉看来,第一,要讲究结构,体现艺术构思、艺术技巧的能力;第二,要把握节奏,从节奏感来观察思考观众的节奏和契合点;第三,要表达意蕴,从意蕴上来观察作品的思想性。

  聊城大学曲艺艺术研究所所长贾振鑫希望以新的使命激发曲艺美学研究能量,他认为曲艺美学理论体系研究是一项系统工作,既需要坚实的美学理论修养,也需要有大量曲艺作品欣赏体验的感性认识,还需要在通晓曲艺艺术规律基础上对既有曲艺美学文献的梳理转化。如此,才可能建构起美学学者、曲艺从业者、曲艺观众共同认可,并经得起时间与实践考验的曲艺美学理论范式。从曲艺表现形态的构成材料分析,曲艺的语言美、音乐美、表演美、艺术形象美共同构成了表现形态美,而语言美是其中最为基础的美。从艺术实践看,曲艺之“美”更多还是表现在耐人品味的审美体验以及“教化”的审美力量,作品通过合适的内容与手法对观众伦理观、道德观、人生观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精神培育、价值引领的教化作用。

  天津市曲协副主席、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鲍震培认为应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曲艺学三大体系,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用中国化的理论阐发中国曲艺艺术经验,是曲艺学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曲艺理论研究的使命所在。她结合当代曲艺艺术实践,主要就构建资源性学术话语谈到两个方面的关切:“一方面,阐发中国艺术经验,关切艺诀艺谚再生研究。结合现代文论和古代文论研究中华曲艺艺谚艺诀,以科学精准的诠释上升到理论层面,规范化达成可以使用的概念术语,长此以往便可以极大丰富曲艺理论评论语汇。另一方面,拓展曲艺概念范畴,关切古典文论勾连重组。要打通古代与现代学术话语的壁垒,秉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主性的核心理念,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新文化为旨归,让中国古典艺术理论成为研究曲艺话语资源、话语阐释、话语构成的源泉和方法论。”

  上海市曲协创作委员会主任徐开麟探讨了曲艺创作与观众审美的时代共融。他认为,新时代观众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他们与过去观众的不同需求和喜好,这些独特的审美特征反映了新时代观众与传统观众之间的不同,也促使文艺创作者不断调整和创新,以满足观众新的需求。曲艺创作必须自觉担负起文艺创作的时代责任,既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又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创作更多的优秀曲艺作品,吸引更广泛的曲艺受众与曲艺人一起繁荣和发展根深叶茂的曲艺事业。

  中国曲协理论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张家港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世海谈到网络新媒介生态下曲艺传播的渠道、方式及影响。他认为,曲艺有着与其他文艺门类不同的形式的叙述性、内容的世俗性、旨趣的娱乐性和风格的轻松性的艺术特征,面对新时代要求,应主动适应网络新媒介生态推进曲艺传播。利用网络新媒体渠道的曲艺传播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征设计精准的投放内容,创新曲艺产品的表现形式与趣味性,增强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性,合理利用各种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与特点优势。

  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编剧郭莹莹对新媒介生态下曲艺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新媒介生态下的人们更多通过新媒体平台在线观看和分享曲艺作品,因此探索新时代曲艺的传承和传播,就不能只单纯地研究曲艺本体,而是要打开视野,从大众传播学、观众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角度去丰满曲艺作品的创作,在坚守曲艺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尝试曲艺在新媒介形态下的新呈现、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