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中秋节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举办,以收获全网热搜超660个、#央视中秋晚会#微博主话题阅读量超82亿,晚会相关话题阅读增量超过55亿、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6亿次的成绩,赢得满堂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笔者观后,亦不禁想起苏东坡的这一千古名句。虽远隔千里无法亲眼一睹,但借助如今无处不在且便捷高清的移动互联网收视媒介,“唯美、真挚、抒情、浪漫”总台秋晚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几无差别地扑面而来,令人如临其境,时刻感受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交融碰撞,感叹现代科技并创新应用的匠心品质,感悟时代变迁中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今年的秋晚分为上篇《月涌大江》、中篇《江水三千》、下篇《江月年年》三个篇章,以郎朗与四川交响乐团根据《长江之歌》改编的交响乐章作为串联,围绕“诗、酒、月、水、竹”五种文化意象徐徐展开、全面铺陈。在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交融碰撞中,主要以歌、舞的艺术形式传情达意,或借助浩荡长江之景,或倚靠曼妙自然之境,或依托人文建筑之趣,寓真情于实景,情景、情境交叠,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
晚会中,毛晓彤和“好妹妹”合作演唱的歌曲《月》,舞台取景于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的李庄古镇,这座小镇不仅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还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居住6年的“人间四月天”旧地。只见歌手泛舟水面,对月当歌,亭台楼榭与小桥流水相得益彰,引人遐想。还有井柏然和郁可唯合作演唱的歌曲《不染》,取景于宜宾市流杯池公园。据传,“流杯池”由北宋黄庭坚在宜宾期间,根据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流水曲觞”意境,利用天然石谷建成,后常邀约文人雅士在此聚会。900余年后的今天,见证岁月变迁的“流杯池”令传统文化不断散发出幽香。“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的《把酒问月》仿若悠扬的笛声琴韵,抑或浓郁的酒香穿越古今,与当代青年演员碰撞出别样的浪漫共鸣。
与此同时,歌曲《父亲》《天之大》深情款款诉说父母恩情,《慢慢喜欢你》《一生所爱》唱出儿女爱情的缠绵与哀伤,《老街》《故乡》《儿时》是对乡情乡愁的细腻描摹,《九州》《江水谣》以及歌舞《江河恋》等关乎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经历有别、人生迥异的观众群,在此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惊喜、温暖与感动。古代典籍《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或歌或舞,或两两成对、轻歌曼舞,或聚众齐舞、载歌载舞。此次中秋晚会,真可谓深谙中华传统美学之道,借由大量温情、温馨、温暖的情感类节目,其歌动人心弦、其舞丰富多姿,人在景中走,景随歌舞留,如诗如画,亦诗亦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给全球观众,凝聚起海内外同胞“天涯共此时”的强烈民族自豪感、归属感。
诚然,这样的巧思妙技和匠心品质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有力支持及其创新应用的特色呈现。如今年秋晚的主舞台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的三江交汇处,设计上采取通透结构,以AB面360度展现。位于主舞台中央的视频“镜框”配合周边环绕的可动屏幕,以及环绕式布光和镂空结构的灯架布置,可以最大程度地让观众领略中秋月夜之下三江交汇处旖旎无穷的风光。此外,首次打造多点位立体舞台组合,并实现四个演区拍摄,最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处于视觉中央的“水池明月”与远处的白塔、夹镜楼等遥相呼应,再配合演员表演移步换景的唯美与浪漫,营造出一片片如梦似幻的场域。就这样,“思想+艺术”在“技术”的加持中,立体呈现中秋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温馨氛围,以崭新视角赋予秋晚新的生命力,甚至让无数隔屏收视的观众因此获得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
宜宾位于四川省南部,历史悠久。母亲河从长江干线航道零公里处奔腾向前,长江文明在这里同华夏文明一道生生不息,见证时代巨轮滚滚而来,至今绵延不绝。毫无疑问,今年秋晚的主舞台选址于此有着很深的象征意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长江文化的宏大叙事与兼容并蓄的气度,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磅礴伟力的象征,彰显着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可以说也是一部华夏儿女家国乡愁记忆赓续延绵、守正创新的传承史。今年的秋晚以浓缩家国情怀于词曲歌舞景,创新扩展传播载体,充分利用智能AI横转竖的裁切算法,并首次以竖屏方式进行新媒体制作,面向全球受众同步播出,诠释新时代、新场域下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把今天的历史讲给青年,把中国的现在告诉世界,感悟家国命运与共,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与回响,解答着五千年风云激荡,何以“中国”之问。
(作者系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