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音袅袅 “嵊”况空前
——嵊州“村越”(村DA)爆火的启示
栏目:聚焦
作者:郭克俭 叶欢欢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七月,比天气更为炙手可热的,是“富乐嵊州 村村有星”——嵊州市首届“村越”好声音(“村DA”)持续刷屏各大公共平台,全网流量超过五千万。“村越”火爆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接地气的办赛风格,将舞台设在人民群众中,还得益于群众对精神共同富裕的追求。“越乡村、越有戏”,来自百年越剧诞生地的宣传口号,响亮透彻而一语双关;虽然没有一流的灯光音响设备,没有顶流的专业乐队伴奏,更没有精致的戏装和华丽的舞美,但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精心组织、搭建平台,村民与“越迷”们互动合作,踏出了一条打开乡村文化振兴的新通道,构筑了一道靓丽的越剧文化“现象级”的新景观。

  “村越”何以爆火?“村越”魅力何在?“村越”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什么?“村越”推动戏曲传播、赋能乡村振兴又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接地气:村民成为主角

  从村头“的笃班”到戏曲梨园奇葩,越剧历经117年风雨历程。作为越剧诞生地,浙江省嵊州市现有500多个越剧演唱台门,100多支越剧演唱队伍, 20多个越剧戏迷协会,200个校园小小越剧团和官园、岩下等一批越剧专业村,素有“嵊州人,人人都会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嵊州越剧从业人员逾万人,越剧日益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重要支撑,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3亿元,赢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越剧产业焕发出朝气蓬勃的生机活力。

  自7月18日起,“村越”好声音海选分别在嵊州15个乡镇5大片区展开,经过初选赛、盲听赛、导师组内赛,8位越剧爱好者从500余名参与选拔的新老嵊州人中脱颖而出,进入7月31日晚的总决赛。“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嵊州人民很高兴,真的可以用一个字‘好’来形容”“我们是专门从北京赶回来参加的”“我们平时都是在路边唱戏,第一次登上这样的舞台总是感觉不一样的”……“村越”是属于嵊州人民自己的文化盛宴,展现了越剧文化在越剧故里的勃勃生机,展现了越乡百姓的新风貌。

  越剧生于乡间,在广袤的农村中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不少观众为了不错过比赛,提前从家中搬来椅子。选拔赛期间,村民们将戏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座无虚席,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幼童,大家手拿蒲扇,翘首以盼,即便是酷暑高温也难以抵挡村民们的热情。越剧在嵊州乡村摇身一变,变成了村民眼中的“嵊”式宴会,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村越”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村民从“看客”到“主角”的身份转变,正是这种置身其间、参与其中的主体意识,唤醒嵊州民众血脉中的“爱越”基因。将舞台送到村民身边,只要有勇气就能上台演唱,唱到熟悉的唱段,台下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哼唱;一曲唱罢,台下便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是百姓自我展示、自我实现的大舞台,是越剧本土文化交流的大平台。在这里,村民是绝对的主角,唱出心中最美的好腔调。村民深度参与,把“袅袅越音”融进了美好生活,助推乡村文明,透视文化风尚,承载农民的文化新期待。

  聚人气:助力乡村振兴

  “村越”源自乡村,服务着乡村,聚焦和反映着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越剧文化融于古戏台及农村文化礼堂,牵引出百年越剧的历史底蕴。

  近年来,我国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三个月前,嵊州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一批古戏台。古戏台记载着过去的历史文化,是跨越时空文化衔接的重要纽带,在推进乡村和谐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凝聚民心的功能。将“村越”搬上各大村落的古戏台,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性。大多数的古戏台都利用率不高,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样也不利于古戏台长久的传承保护。让村民走上自己村的古戏台和文化礼堂,拿起乐器,张开嗓门,是践行乡村文化振兴内核的有效举措。

  村民草根艺人走上舞台,台上的主角变成村民,熟悉的演员及艺术形式,能够让观众从心里认可,悄悄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每位村民都能从中获得体验感与满足感。从演员角度来看,以往在台上演出的都是专业演员,现在村民自己上台演,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增强了群众的自豪感,让文艺之火点亮了乡村之美。

  扬名气:媒体拓宽路径

  在举办“村越”比赛的这半个月时间里,该话题受到广大市民的热议。嵊州市文化馆在线直播观看人次超过50万,各大媒体平台相继报道有关“村越”的新闻内容,从省级媒体“中国蓝”“Z视界”,再到市级平台“绍兴宣传”“爱嵊州”“嵊州新闻公众号”等,全网流量共达2700万(不包括自媒体)。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村越”已被浙江卫视川源蹲点工作室列为重点题材。当然,随着热度的发酵,全网点击量还在不断攀升。

  由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让越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知晓?如今直播、短视频、公众号推送等新媒体传播方式逐渐成为公众了解各种信息的渠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制作出将越剧中民间、古典及现代元素融汇成“三源一流”的高质量节目,是打开“越剧文化记忆匣子”的重要手段。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了《加快推进越剧繁荣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中提到要“创新越剧传播内容方式”“拓宽越剧形象推广渠道”“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传播”等重视越剧宣传的要求。组建媒体矩阵、打造“大端大号”、创新传播方式,是擦亮中国越剧发展金名片的多措之举。新媒体所具备的数字化、交互性及超时空性等特点,已成为信息共享与文化交互的主要阵地,越剧文化的传播同样也离不开新媒体的力量,“村越”采用线上同步直播的模式,打破了空间壁垒,消弭了地域限制,转变了传统看戏方式。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各类以“村”命名的赛事频频出圈,激情涌动、热潮逐浪。“村越”同“村BA”“村超”“村晚”一样,是以村民活动为主体,政府担当保障角色的群众性活动。以越剧文化为“火车头”,村民们唱出一场场“富乐嵊州”大戏,跑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段时间来,“村晚”“村BA”“村超”的火热出圈,再到现在的“村越”,深层挖掘出乡村文化的潜力,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将农民心中对非物质文化的追求与现代文明传播手段结合起来,唤醒村民对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坚定农民对乡土文化的信心和自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农民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员,是兴国安邦的重要基石,更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只有让乡亲们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才能焕发乡村振兴新气象。欲兴乡村文化,必坚其自信,这其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乡村振兴更得依靠农民自己, “越乡村,越有戏” “迎‘篮’而上”等以“村”味出圈的文化活动,正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诉求,这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新启示,是乡村魅力的生动写照,也让乡亲们感受到了“家门口”的热闹。

  (作者郭克俭系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叶欢欢系浙江师范大学民族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