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明灿烂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珍宝,而于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中国艺术歌曲借助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逐渐发展为一种融合中国音乐风格特点展开创作的声乐体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便是这二者的完美结合,它通过对古典文学美和音乐美的深度挖掘,充分体现出中国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和歌词意境,为古诗词注入新的艺术活力,同时也成为声乐教学用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借古颂今的重要形式。
现阶段,“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日渐深入到高校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逐步成为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音乐与文化两方面兼具教育价值。将古诗词融入声乐教学既可以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形式,又能从内容上进一步满足音乐人才培养对新时代音乐教育的现实需求,尤其在提高学生的演唱技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音乐创作能力等方面大有助益,为新时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增添新生力量,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营造意境把握演唱风格
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即情感上的细腻表达。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时可以考虑的重要元素,其在韵律、意境、行腔、人文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尤为重视意境表达,给欣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借助意象丰富、内涵深邃的歌词来呈现包罗万象的自然景观,实现与人文情感的完美相融。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旋律优美、恰当运用字词声调,给欣赏者以沉浸式的听觉盛宴。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也是演唱者生动传达创作意图和情感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在将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入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吟咏式的行腔风格和节奏风格展开。相对于其他题材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吟咏风格表现为旋律较为固定,甚至可以为了诗词的韵律节奏而不恪守音乐的节奏,但需要演唱者依据语言行腔对旋律进行装饰,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营造诗词意境,再透过歌声来传达诗人独特的思想和审美境界。
融汇中西加强文化教学
将专业的演唱方法与民族风格相结合,有助于充分表达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美声唱法是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主要唱法,其科学性与规范性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从而增强声音的感染力。因此,深度掌握美声唱法也是学生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重要基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独特的音乐特点,如丰富的旋律结构、多样的音乐节奏、意境深邃的歌词,演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演绎一首古诗词乐曲时,学生要综合提升音乐表现力,平稳掌握音调和节奏、合理调用音色和演唱技巧。中国汉语语言的声调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鲜明地体现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因此教师要深度了解和掌握各个时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统调式、旋律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等创作特征,充分为学生进行解读,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通过古诗词文化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中国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事迹、写作风格等,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储备;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示范教学、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不同形式开展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积极总结有普适性的教学策略,促使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高校声乐教学融合。
诗乐合璧探寻美学意蕴
深邃悠远的诗词意境和余韵悠长的词韵音韵是中国古诗词音乐独有的审美特征,演唱者通过“诗乐合璧”将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生动地予以再现,使听者产生心灵共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深邃的“诗境”“物镜”“情境”创造出直击审美者心灵的穿透力,充分彰显诗词音乐的文学魅力和艺术魅力。为了将古诗词歌曲有效融入声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文化底蕴十分重要。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全面了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背后的文化底蕴和作曲家的个人风格,从旋律音调上探寻美学意蕴,引导学生深入掌握中华民族五声音调的和声及音乐织体。如作曲家傅雪漪在给古诗词谱曲时,频繁使用切分音来变化节拍和节奏音型,以实现吟咏的主题和强化诗意效果;作曲家黎英海在创作歌曲《春晓》时应用的是五声调式伴奏,并借鉴了西方和声分解式和弦,使得这首乐曲既表现出了古诗词吟咏的意蕴,又呈现出一种内在的张力。不同创作者、不同旋律音调的运用,使得乐曲最终传达出来的意蕴都独具风格。伴随着音乐领域的百花齐放,美学视野下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成为了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体味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感、深入探究作曲者的创作风格、不断开拓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审美新视野。
本体分析培养音乐美感
中国诗词歌曲独具韵律特色和音韵之美,学生要深入掌握平仄、押韵、音调、气息等规律,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使作品在音乐呈现和意境营造上更具美感。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演唱者应当以吟咏式的行腔为基础,运用科学的声乐唱法,将复杂又严谨的音乐结构、独特又清晰的旋律线条予以富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对于吟咏式的行腔风格,学生要掌握“腔音”技术。“腔音”是指具备一定音高、力度且带腔的音,类型有滑音、颤音、直音、装饰音和腔音装饰音。西方的音乐体系追求的是音高的稳定,以及和声、复调等纵向作用于美学的表达。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律更加重视以音核为基准的上下“滑行”,其旋律要严格遵循诗词声调的走向和平仄规律进行,但是更多的语音、语调需要演唱者借助“腔音”技术进行润色和表达。比如,作曲家罗忠镕在创作《秋之歌》(绝句三首之《寄扬州韩绰判官》)一曲时便严格依照中国语言声调的特点,对原有旋律中可能出现的“倒字”现象予以改变。教师在教授此类装饰音演唱时要引导学生用“腔音装饰音”的斜线式滑动,唱出中国韵味十足的风格。演唱者在演唱装饰音时,不论是强拍还是弱拍,都要做重音处理。对于吟咏式的节奏风格,学生可以依照吟咏的节奏进行演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夸张与强调,尤其对于富含诗词情感的字要加强演唱语气。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还需依托民族化的作曲手法,融西方调式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元素,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民族本土色彩的表达。学生在学习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过程中,要扎实掌握美声唱法,并深入了解传统民族唱腔;演唱时注重依字行腔和声情并茂,进而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蕴,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审美世界,让听众能够在动情中体悟中国古典文学之美和中国文人精神。
(作者系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美育视域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NGJGH202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