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歌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栏目:观察
作者:王楠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strong>  中国诗词歌曲与一般歌曲不同的是,歌曲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意境作为诗词歌曲的核心,演唱时对其准确地把握,可以更好地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使得演唱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用中国诗词歌曲时,提升学生对诗词歌曲意境的领悟力和表达力是非常重要的。</strong></p>
<p>  近些年,得益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民族声乐教学也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将中国诗词歌曲纳入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国诗词歌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哲理和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声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民族声乐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适应了现阶段音乐教育对声乐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p>
<p>  中国诗词歌曲源自千年的文化积淀,其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诗词和音乐表达方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态。歌曲中的诗词往往包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并通过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中国诗词歌曲的创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歌曲是直接以古诗词或近现代诗歌为歌词谱曲而成,保留了原作的韵律和意境;有些则是选取诗词中的某些片段,加入现代音乐元素进行重新演绎;还有一些是新创作的诗词歌曲,以现代语言对传统文化进行致敬与诠释。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涵盖了多种民族元素和音乐技巧。学生在学习和演唱这些歌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声乐技巧、文学素养、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p>
<p>  中国诗词歌曲以情感的细腻表达著称,其用诗情画意的歌词描绘出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意境、韵律、行腔、精神等方面有着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和教学价值。中国诗词歌曲注重内外相迎的意境营造。歌曲中的歌词意象丰富、内涵深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完美融合,呈现出包罗万象的独特意境;歌曲中的音乐,旋律优美、风格多样,与字词声调紧密契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受。两者相互呼应,彼此交融,给人一种和谐统一、浑然天成的审美愉悦。中国诗词歌曲具有独特的韵律和音韵之美。诗词歌曲通常遵循着特定的音韵规律,如平仄、押韵等等。这些韵律形式具有独特的音调、节奏,使得诗词歌曲在音韵上更具美感。例如,由李叔同填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歌词与曲调相辅相成,既有韵律美又富有节奏感,给人以绵延深长之感。中国诗词歌曲在演唱时注重声腔与诗词意境的契合,具有独特的行腔美。很多作品在创作时都会融入诸如京剧、曲艺、民间小调等民族唱腔,这些唱腔在音域、音色和音调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诗词的情感和意境。比如《长恨歌》中,就运用婉转动人的京剧唱腔,将白居易的诗词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沉湎于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中。中国诗词歌曲通过表达深沉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着独特的精神美。这些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传达着诗人深邃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涵盖了人类对自然、情感、道德、孝亲等方面的关注,展现出人们对爱情、友情、思乡、离别等情感的领悟,它们通过独特的诗意语言和细腻的音乐表达,引发了人们对人生、存在、价值追求的思考,让人们在欣赏中获得启迪和心灵的滋养,体味到情感的升华和对美的追求。</p>
<p>  气息是发声的基础,正确的气息控制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稳定的音色、扩展音域范围、增加音量和演唱表现力,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呼吸控制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发声音准和作品的情感表达,从而更好地传递作品的艺术内涵,所以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歌唱气息训练。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通常有着抒情、悠长的旋律。为了演绎出这种飘逸、婉转的音乐特色,学生需要掌握深腹式呼吸技巧,扩展呼气时间,使得气息保持流畅、稳定,从而支撑起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长音、延长音以及丰富的音色变化。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气息控制、气息支撑、气息调节的诗词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针对性练习中掌握正确的呼吸和气息控制技巧。比如《我住长江头》这首歌,从表面来看演唱并不困难,但想唱好却很难,因为此歌词句与旋律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在进行示唱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其根据乐句换气时的腰腹状态变化,指导学生通过调节呼气的速度和力度来控制气息的流动,以适应此曲平稳连音以及悠长轻声的歌唱需要。最终让学生掌握演唱中音乐的动态表现,学会根据歌曲的需要,灵活地调节气息的强弱和变化,实现更为出色的演唱效果。</p>
<p>  中国诗词歌曲通常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如古典的旋律结构、复杂的音乐节奏、意味深长的歌词等,演唱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在诠释诗词歌曲作品时,为了准确把握音调、稳定掌握节奏、合理运用音色等,学生需要习得多样的演唱技巧,全面提升自己的音乐表现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古诗词的研读和理解。帮助他们理解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主题,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通过深入了解诗词,来理解歌词的内涵,并在演唱中更准确地传达歌曲的意蕴。由于诗词的语言往往较为古雅和繁复,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吐字技巧,才能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每个字音和音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语言相对复杂的诗词歌曲,指导学生熟练诵读,让其练习和纠正发音的过程中,体会歌词韵律与歌曲旋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诗词歌曲也常常蕴含深刻的情感和意义,需要学生通过歌唱技巧来传达。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音色和表现方式来诠释歌词,并鼓励学生在演唱中运用声音的艺术塑造来丰富歌曲的意境和情感。除了歌唱技巧,教师还可以传授学生一些表演技巧,比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舞台表现等,以增强学生在诗词歌曲演唱中的艺术表现力。</p>
<p>  中国诗词歌曲与一般歌曲不同的是,中国诗词歌曲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意境作为诗词歌曲的核心,演唱时对其准确的把握,可以更好地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使得演唱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用中国诗词歌曲时,提升学生对诗词歌曲意境的领悟力和表达力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声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歌曲的文字意义,并鼓励他们从情感上与歌曲建立联系。可以通过分析诗句的词义、修辞手法、比喻和意象等来帮助学生领悟歌曲的意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中深化自身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也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对诗词歌曲作品进行解读,包括旋律、曲调、节奏、音乐的表现手法等。让学生体会音乐元素对诗词的意境的多元化塑造与艺术性表达,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达。还可以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表演与改编,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重新诠释诗词歌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改编所选歌曲的旋律、歌词,以演唱、舞蹈或戏剧形式表达出歌曲所要传递的情感与意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对诗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p>
<p>  中国诗词歌曲作为我国特有的声乐体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对此,高校应该积极推进民族声乐教学与中国诗词歌曲的有机融合,促进我国声乐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p>
<p align="right">  (作者系内蒙古艺术学院讲师)</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