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开会或出差旅游,经常有人问我是哪里的。我回答说叶县。“叶县?”看他们疑惑的样子,很显然对这个地方比较陌生,我只好对他们解释说,昆阳,昆阳之战知道吧?知道知道,他们马上明白过来,就是那个发生在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对,就是那个地方。这时再看他们的神情释然的样子,我心里不由生出几分自豪。不过由此来看,昆阳比叶县的知名度要高得多。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叶县的名字要远远早于那场因为昆阳之战扬名的昆阳。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叶县的名字就开始多次出现在一些历史典籍中。夏、商时,叶县属豫州之域。西周时,叶属应国。春秋时期,楚国灭应,建立叶邑,叶属楚。据《左传》记载: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楚公子申迁许于叶。叶邑曾一度成为许国国都。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楚封沈诸梁于叶,号为“叶公”。战国时期,叶邑属韩。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后叶邑属秦,改名叶阳。昆阳先属魏,后亦属秦。秦代,叶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颍川郡。西汉改叶阳为叶县,昆阳县与之并设。叶县属南阳郡,昆阳属颍川郡。其间,叶县曾为长沙定王子的封地。昆阳为舞阳侯樊哙的封邑。东汉时,叶县属南阳郡,隶荆州部。昆阳后属颍川郡,隶豫州部。永初元年,曾封邓悝为叶侯,但其坚辞不受,遂改封傅俊为昆阳侯……由此可知,叶县名字的出现至少要比昆阳早出500多年。
说到叶县历史上曾是叶公的封地时,马上会使人联想到“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故事,以此来嘲笑和讽刺那些表里不一的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根据有关资料考证,叶公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地方官吏,原系楚国贵族,后因有功被封于此地。叶公在这里兴修水利,建起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叶公渠,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声名远播。因此公元前490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带领众弟子慕名来访,以求重用。两人在这里坐以论政后,发现叶公把属地治理得很好,深受百姓爱戴,遂被盛赞为“近者悦,远者来”,留下了千古佳话,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近悦远来”一词。至于好龙之说,原本就是以讹传讹,子虚乌有。真正历史上的叶公可谓清正廉洁,不但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曾经勤王救驾,平叛有功,为巩固楚王朝政权立下了大功。
在此后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叶县和昆阳这两个名字曾多次交替出现,有时并立存在,所以才会有人分不清二者关系。然而无论世事如何发展,叶县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由于其具有“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独特地理位置,因此历来是兵家常争之地。这里位于中原腹地,境内风景名胜较多,几千年过去,如今留下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历史古城和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游叶”和“叶公问政处”被人们广为传颂;被誉为我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就坐落于县城南部山区的保安镇一带;东汉末年的昆阳之战古战场,就在境内的中部地区澧河两岸;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千古名篇的《将进酒》和访友处的石门山风景处,就在县城西南部的常村镇境内;远近闻名的刘秀庙和叶公陵园,就在如今的叶邑镇政府附近;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就曾在此处任职,他留下的千古不朽的碑帖《幽兰赋》碑刻和距今700多年、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叶县明代县衙、叶县文庙等历史古迹,就在县城的中心区域;这里还是河南省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处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诞生地,刘少奇、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陈赓、刘华清等历史巨人也曾在此处留下光辉足迹,所有这些都为叶县的古老与厚重增添了许多光彩。
过去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叶县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还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工矿企业等其他各项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里地处黄淮平原,是早已闻名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第二大内陆盐田,被国家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岩盐之都”;这里除了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外,还出产烟叶、红薯、花生等土特产,有在仙台镇和龚店乡联合打造的三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有中国治理淮河的主要骨干水利工程——河南省最大蓄水量的燕山水库;有投资上百亿的平顶山尼龙新科技产业积聚区和叶县产业积聚区,是河南省最大的牛羊肉屠宰生产加工基地;倾力打造的昆北新城和亿联建材家居五金城、汽车城经过前期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此外还有盐业开发、摩托车生产加工、光伏发电等许多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县城内叶公古街、明清一条街、玄武庙等许多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
今年国庆节长假期间,我有幸乘车沿着叶县县委县政府在南部山区沿线投入资金新修建的98公里长的文化旅游线路,横穿辛店、保安、夏李、常村等几个乡镇走了一圈,看到人民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安居乐业、家家户户致富奔小康的喜人情景,我不由在心中感叹,这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所在。好一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乡变革缩影的有力见证。
前不久,叶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除了目前打造成功和开通的旅游线路已经投入使用,在吸引外地众多游客了解叶县的同时,下一步,县里还将拿出一定资金全力打造境内的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线路:沿着当年孔子游叶的路线图,修建一条文化旅游长廊;复原昆阳之战遗址文化游览区,把早已闻名中外的昆阳之战古战场,与当地叶公陵园和叶县县衙连在一起,形成一条连通南北的大动脉,全力打造境内的文化旅游线路,真正把叶县宣传出去,扩大叶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千年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到那时,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历史古城、文化之城、旅游之城和生态之城将会全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