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浓缩的多样人生和时间旅行
作者:林锦爔  来源:中国艺术报

  《长沙夜生活》通过景为为和何西西、大排档丽姐和旭哥、何岸父子三条主要的关系线,扯出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影片的节奏相对缓慢,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每一个故事都像淡淡的散文,化解了大悲大喜,让大家抽离生活的痛苦、紧张,更多地看到生活指向的美好、温情和舒缓,是一部又接地气又有“文艺范儿”的治愈系电影。不同气质的角色在影片中毫无违和感,体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和多样化。

  也许会有人把它和“爱在”(《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三部曲作比较。“爱在”三部曲关注了一对恋人几十年的相遇、相知、相恋、相处,讲述了他们的爱情、家庭、生活的变化,而《长沙夜生活》是浓缩的多样人生,是时间的旅行,是更丰富更本土化的生活艺术。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多种人生面向,不仅有爱情,还有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也是有相聚有别离。青年、中年、老年都有各自的角色代言人。

  景为为、何西西是年轻人的恋爱,他们讨论着文学、哲学、爱情、秘密,一场跳水营救更是很“作”地解开了景为为多年的心结,促进二人关系迅速升温,由暧昧关系升级为恋爱关系。这种“文艺范儿”非常符合这对年轻人的心气和状态。

  相比较,丽姐和老何以及旭哥的爱情就比较接地气。如果说年轻人的爱情是怦然心动,那么中年人的爱情又多发生于相互扶持、各取所需,一如丽姐和旭哥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彼此支撑、并肩奋斗的好搭档,是那种“少情话、多行动”的默契组合。而中年人的爱情消失又多是因为两人渐渐拉大的社会差距、相悖的价值观和枯燥琐碎的生活等,一如丽姐和老何过去的婚姻。

  影片还试图描绘中老年人未来的生活图景。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最害怕孤独寂寞,老伴儿就是生活的同路人,他们相互依偎,相濡以沫,交流倾诉,让爱情在时空中绵延。大排档里的大爷,之前常光顾丽姐的摊位,老伴儿去世后,他还常来,只不过之前他为了让老伴儿多吃点,假装自己不爱吃。这便是恩爱老夫老妻的典型,年轻时的爱情激情,经历过时间的考验,转化为浓浓的亲情。人与人的关系总是不断变化,分分合合,生活中有不少的磕碰和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有可能达成谅解,丽姐这边的人和老何那边的人最终都能和谐共处便是一例……大家与周遭生活找到了契合点,内心得到了平静,收获了爱情、亲情、友情,找到了人生定位。这些都体现了主创人员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深厚的生活积淀。他们用多种的人生故事编织了万千可能的普世性,又尽量在讲述中寻找新鲜感。

  朱光潜在《谈美》里讲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本片中,年轻人“文艺范儿”的那条线,夜游长沙而非白天、摩天轮上下仰望与俯瞰长沙的镜头,就是跳脱了实用的态度来看,从而发现长沙的美以及“文艺范儿”爱情发生的美。

  “丽姐大排档”里快速看人生百态片段那条线也是如此,似乎每一段人生故事都值得展开书写,但影片只是展现了一个很小的切口。这种貌似蜻蜓点水的方式,却给予了观众观察生活的距离和更大的想象空间。影片最终的结局是指向圆满的,弥补了人生的缺憾,与大部分的实际人生拉开了距离。因为艺术与写实主义不同,“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而艺术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让其与实际人生相区别。这便是艺术加工带来的新鲜感。

  镜头语言方面,也融入了主创人员的思考。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张艺兴饰演的何岸第一次出场的“长镜头+升镜头”,跟随着人物的视点,对脱口秀演出的空间场域和人物群像进行了快速交代;张婧怡饰演的何西西在街头唱歌的那场戏,快闪跟拍、晃动的旋转的镜头,特别符合“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感觉。表演方面,演员气质、表演均与角色和剧情相贴合。尹昉和张婧怡本身具有文艺气息;饰演丽姐的苏岩颇具市井气息;张艺兴把何岸貌似玩世不恭、不循规蹈矩,实则有宏伟人生追求、热爱自己工作的形象立起来了;罗钢也把何父公务员的气质拿捏得恰到好处……

  电影产业方面,这些年很多地方越发重视出品本土化、地域性强的影片。比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火锅英雄》《疯狂的石头》《好奇害死猫》等都是重庆题材,当地正致力于打造重庆电影品牌。湖南电影品牌也需塑造。在大众印象中,潇湘电影集团过去主打主旋律、红色题材影片。而《长沙夜生活》是一次很好的转型实践,是一部由湖南出品、湖南担任主创、讲述湖南当代故事的成功的商业影片。

  (作者系《当代电影》编审、《当代动画》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