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世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
书写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篇章
——访大展总策划人,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
中国艺术报:在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热潮中,广东省、广州市呈现出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前进号角——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展”社会反响强烈,作为大展的策展人,您当初是如何考虑举办这样一个大展的?
李鹏程:这次大展是广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对自己肩负的使命的再认识、再沉淀、再起航。“前进号角”这个主题,语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一座城市的发展前行,离不开文艺的滋养呵护。大展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如何展现时代精神的高度、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这是新时代文艺面临的根本命题。以一个高站位、大格局、宽视野的方式展示一代又一代广州文艺工作者全心投入党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深情描绘时代英雄的壮志豪情、连绵峭拔的群山、奔腾不息的江河、钢铁般的意志与不屈不挠的灵魂,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昂扬激越的主旋律。这是举办这次大展的初衷。广州市文联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同心同德,以独辟蹊径的创造书写高质量文艺答卷,向党汇报、向人民汇报。
从大展展出效果来看,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震撼”成为很多观众观展的共识,不少观众花一整天时间观摩,有的一次不够看两次,两次不够三次,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和同行,特别是各单位也将大展作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的首选平台。
中国艺术报:本次展览的策展形式及叙事手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李鹏程:整个展览运用宏观全景叙事、微观人文表达的策展手法和整体、联系、开放的系统思维,采用浸入式感受、体验式书写、主题性创作的策展理念,构建以主题思想表达为中心的集体创作模式。努力做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形成与观众同频共振的逻辑主线,让观众获得超预期的情感体验。
在内容选择上,既有质朴厚重的传统艺术,又有雅致灵动的当代艺术;既包括老一代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也包括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多方位、多角度呈现时代之变、人民之呼、中国之进、岭南之活力。一件作品、一段故事,体现了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
在作者遴选上,大展充分注重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主题创作由广州地区大家名家、广州市文联各团体会员文艺工作者、各区文艺骨干、新文艺群体以及广州地区高校文艺专业工作者等共同参与。在遴选新作品创作作者时,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其中百分之五十的作者来自基层。
在整体设计上,注重呼应关系。作品与展签之间,作品与作品之间,文艺作品与文艺家之间,合理分布,行云流水。通过对展览主题的精心提炼,以及对展览主题与展览形式融合的巧妙构思,使观众能够沉浸式地感受广州文艺的高质量发展。
在展陈方式上,展览创新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同一主题,又保持各自独立的特色,相互辉映,形成多元格局,力图以文艺加强广州不同地区的联结,发挥文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国艺术报:这次大展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李鹏程:一是坐标准,以作品说话,让经典发声,发出新征程文艺繁荣发展的时代宏音。用文艺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前进号角。二是导向正,注重感化和审美,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遴选作品时,注重思想性,严把作品关,要求主题突出、守正创新、大气磅礴,聚焦文艺作品的历史贡献与精神传承,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让每一幅风格各异的文艺作品,幻化成一种精神动力,引领我们走向远方。三是表达新,涵括文艺综合门类的内容和形式表现,是一次集学术性、研究性与创造性一体的艺术实践活动,这在中国艺坛是较少见的。创新是传承,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次大展文艺门类齐全、参与文艺家众多、表现形式丰富,多方位、多角度呈现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
中国艺术报:主题大展对今后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启示?
李鹏程:广东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春天,鼓舞着广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当逐梦人、做奋斗者。文艺从来不是独立存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各领域各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文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义,只有文艺高质量发展,才能更深厚、更持久地提升文化软实力,更好助力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必须要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认识文化、理解文化、把握文化,才能真正做到自信自立,进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我们始终在考虑广州文艺事业的使命。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最根本在于创作生产出更多高品位的优秀作品,关键在于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文艺人才,从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大展集中展示了广州文艺百年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高质量发展成果,既是对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历史的生动证明,更是未来攀登新高峰开辟新境界铸造新辉煌的新起点,深刻昭示了广州文艺向着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广州市文联将肩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对标“世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城市发展标杆,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弘扬时代旋律,再攀文艺高峰,传承充满浓浓乡愁的广东城乡、广东文化、广东韵味,为推动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贡献应有的力量。
中国艺术报:文化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作为文艺工作者,您如何看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您期待广州这座城市未来在文化领域作出哪些新的尝试与突破?
李鹏程:传承与创新是文艺发展的永恒课题,也是解决当代文化发展的关键与重点难点。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传承、创新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碰撞冲突是必然的,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割裂或恶化;但两者也必然存在契合点,处理得好就会相互转化和促进。在文化发展的天平上,要善于寻找传承与创新矛盾关系之下的平衡点,抓住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更多更好地展现伟大时代发展变革,还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当今时代,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构文化生态、场景和发展模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了文艺形式不断创新,更拓宽了文艺的发展空间。本次大展一批年轻的新文艺群体和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大放异彩,正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
广州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作为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深厚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实践证明,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文艺创作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遵循。沿着这一道路前进,以时代精神赓续优秀传统,讲好广州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世界故事,广州文艺界就一定能够创作出不负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