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应是人民艺术家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艺家,应当是人民的艺术家。当好人民艺术家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对此问题应当真正明确和高度重视。要当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民艺术家并非容易之事,特别是书画家,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p>
<p><strong> 站在人民立场,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strong></p>
<p> 书画家要心向人民、情系人民、扎根人民,对人民大众有深厚的感情。真正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是文艺家服务的直接对象。要为人民抒情、为人民讴歌、为人民创作、为人民奉献。人民是书画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的书画家永远会受到人民的尊重和喜爱。倘若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远离人民,人民就会把书画家甩在后边,书画家的作品不会有任何生命力。但也有书画家认为,人民大多数不懂书画,不懂审美,面向人民创作会降低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这是低估了人民。</p>
<p><strong> 要创作出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strong></p>
<p> 书画家要成为人民的艺术家,必须创作出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要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符合人民的审美要求,反映人民的美好愿望,讴歌人民的斗争生活,展示人民的精神风貌。书画家的作品要面向人民,为人民所认可、所喜爱、所接受。有的书画家不赞成“雅俗共赏”,说“雅俗不能共赏,不能共存”,主张把雅俗截然分开,此认识是站不住脚的,主张是不可行的。</p>
<p> 雅俗共赏是文化创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和艺术规律,是我国自古以来文艺创作的优良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文艺史就是一部雅俗共赏史。汉乐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大多文艺作品都是雅俗共赏、妇孺皆知、老少咸宜的。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及现当代张大千、齐白石、启功等名家的书画作品都是雅俗共赏的,都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所赞赏。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叫得响,传得开,才有闻名中外的社会影响。</p>
<p> 雅俗共赏的“雅”和“俗”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雅”是阳春白雪,是文雅、高雅和典雅;“俗”是下里巴人,是通俗,是深入浅出,易懂、易识,而绝不是庸俗、低俗、媚俗、卑俗和浅薄。古今许多优秀文艺作品都是俗中寓雅、雅中含俗,既为专家学者所认可,又为人民大众所喜爱。雅与俗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古人也曾提出“以俗为雅”。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都是千锤百炼的产物。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凡是能创作出雅俗共赏优秀作品的文艺家,都是高手和能手。</p>
<p> 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一文中说:“人类第一流作家的文学或艺术,多半是所谓‘雅俗共赏’的……这也就是说,它们具有相当的‘通俗性’。不过它们的通俗性并不妨碍它们本身价值的伟大和风格的高尚,境界的深邃和思想的精微。”“常人的立场又不就等于‘外行’,它只是一种天真的,自然的,朴质的,健康的,并不一定浅薄的对于文艺鉴赏的口味与态度。”“他们是古今一切文艺的最广大的读者和观众。文艺创作家往往虽看不起他们,但他自己的作品之能传布与保存还靠这无名的大众。”宗白华所说的“常人”就是指广大的普通人,即人民大众。宗白华讲得很深刻、很到位。实践证明,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是最有观众、最有读者、最能产生社会影响、最能传之久远的。当今的书画家应积极主动起来,多多创作为人民大众所雅俗共赏的优秀书画作品。</p>
<p> 近几十年来,在书画创作实践中,一个与人民大众的欣赏直接相关的问题就是书画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怎么创新、往哪里创新、创什么样的新,确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书画的创新不能是无根脉、无方向、无目的、无对象的随心所欲的创新,必须遵循艺术规律,必须植根于书画的优秀传统,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要把人民认可不认可、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放在首位。人民并不保守,也很喜欢创新的东西。但创新必须是新而优、新而美、新而好的东西。凡是那些脱离优秀传统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东西,人民是不会喜欢的。凡是那些植根传统、跟随时代、雅俗共赏、推陈出新的书画作品永远会受到人民的喜爱,永远会具有世代相传的强大生命力。</p>
<p><strong> 不当市场的奴隶,对人民多多奉献</strong></p>
<p>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书画是可以进入市场的,但人民书画家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人民立场,不能以书画追逐名利,把书画当成“摇钱树”,把书画机构当成名利场而发财致富。书画创作的根本目的和初衷应十分明确,不能手拿一支笔,两眼盯着钱。如若这样,就没有半点人民艺术家的味道了。不让纯洁高雅的书画艺术变质变味,这需要大家一起来保卫。人民艺术家是灵魂工程师、是精神文明建设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要格外珍惜这块金字招牌。</p>
<p> 人民艺术家不当市场的奴隶,要多讲奉献,多一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无私地为人民多提供优质精美的书画作品。要无偿为学校、博物馆、艺术馆、幼儿园、老年公寓、烈士陵园等题写牌匾和创作书画作品,春节期间要下基层写春联、送“福”字,特别是还要积极参与国家公益活动,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人民哺育了我们、社会扶持了我们,书画家应当回报党和国家、回报人民和社会,永远为人民服务。</p>
<p><strong> 以人民为师,虚心接受人民评判</strong></p>
<p> 人民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艺作品的评判者。作品好不好、美不美,艺术家是不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必须由人民来评判,由人民说了算。人民是书画作品最公道、最合格、最权威的判断者。千万不要认为人民审美水平不如艺术家高,而是要时常多听听人民的呼声和反映。人民既是书画作品的欣赏者,又是评判者。当书画作品进入社会后,特别是悬挂在高高的门楼、宽阔的大厅和机关学校后,千万人欣赏、评判,点赞声、批评声会接连不断。要经得起批评,不怕批评。虚心听取和接受人民的各种评判,是大有益处的。</p>
<p> 记得20年前,我请身居西安的书法家石宪章为我县一座办公大楼题写牌匾。石宪章的书法出自颜体,雄强、博大、气势夺人,挂在高高的大楼上好不气派,令人称颂。石宪章而后给我打电话,要我认真听听大家的反映和批评,特别是大家有不满意的地方,一定告诉他,他及时改进和提高。再看书法大家启功出版的书法作品集,时常写着“启功求教”,像启功这样的大书法家还需要向谁求教呢?启功还是想向人民求教。实践证明,越是艺术水平高的、书画成就大的、学问深的人,越是谦虚谨慎、海纳百川。</p>
<p>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战鼓在催征,人民在期盼。愿我们的书画家都成为人民的艺术家,不辜负美好时代和伟大人民对我们的期望。</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