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视角下汉语谚语的英译策略
作者:王苗苗  来源:中国艺术报

  汉语谚语史源远流长,是人民大众口头流传具有丰富内涵的固定语句,语言形式简单但道理内涵深刻,自《夏谚》开始已有近四千年历史,内容广博、内涵深远,广涉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体现着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智慧,是汉语文化独特魅力和精妙之处的重要彰显。汉语谚语的发展和传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生活生产经验的传播,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化作用,因此深受当代国内外大众喜爱,将谚语英译化也成为当下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内容和汉语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力。由于中外历史习俗、思维习惯和语言文字文化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谚语的英译要保证涵义完全准确且做到语言形式上的简洁直观实属不易,往往会产生英译之后谚语面目全非、尽失其语言巧妙价值的问题。因此为了谚语文化能够更广泛准确地走向世界,谚语的英译策略必须根据所翻译谚语自身形式特征和内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多种翻译手段方法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直译法在谚语英译中的适用

  直译法是汉语英译中所采用的最普遍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即在不违背译文语法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内容内涵、字词形式完全一致和对应。直译法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于原文形式,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原文本身的民族语言文化特色,避免其他主观因素干扰。对于汉语谚语的英译而言,只要不影响原文比喻修辞及隐喻内涵的准确表达,就尽可能地采取直译法,减少语言魅力因为翻译造成的价值流失,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

  直译法在汉语谚语英译中的适用,主要表现为主谓宾内容结构的一致词汇对等直译,以及兼顾英汉语言表达特点进行词性转换的直译法。直译法只适用于部分谚语,而且并非完全不做更改地简单直接英汉词汇互换。其一,诸如“时间就是金钱”“知识就是力量”这种直白简约的名词对名词形式的谚语最适合采用直译法翻译为“Time is money”“Knowledge is power”。完美保留了形式和内容的对应。还有“不劳则无获”对应“No pains,no gains”,形式内容完全对应契合的英译形式。其二,由于汉英语言语法和表达习惯差异,部分谚语直译需要将谚语动词转换为英语的关系短语,或者将词语顺序调换以适应英语语言表达习惯,这也是一种相对直接的谚语直译法。比如“实践出真知”对应“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欲速则不达”对应“Haste makes waste”等,如果能够在英语词汇形式上达到汉语押韵或对仗的效果自然最好。一般情况下,比喻隐喻较少、词汇单纯为名词或动词、涵义直白明了的谚语最适合采用直译法。

  意译法在谚语英译中的适用

  由于中西语言文化背景习惯不同,语言表达和词汇结构形式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尤其汉语谚语虽然语言简洁,但往往涉及丰富的比喻和暗喻,具有深层次多方面的意义指向,无法进行简单的直译。因此为了能够准确还原谚语本身的内涵意义,汉语谚语英译更多地需要用到意译法。意译法,即以原文的内容涵义为主要依据进行翻译,不在乎语言词汇形式上是否一致,不会逐词逐句进行翻译,更注重意思内涵的对等转换,从而使得译文在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的前提下准确表达出谚语本身的意义。

  意译法在汉语谚语英译中的适用,要注重英语语言文化中意象表达习惯和英美国家的宗教习俗与思维模式,在无法进行同义词替换的情况下采用英语国家所习惯的意象词汇进行替换,只要内涵意义大同小异即可。汉语谚语的意译,一种情况是,可以直接联系上下文结构和全面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意思转换。比如“强中自有强中手”译为“Diamond cut diamon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为“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等。另一种情况下,汉语谚语中的部分比喻和特殊意象在英文中没有同义词进行转换,或者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这时就要按照英文语言文化习惯进行意译。比如谚语“望子成龙”中的“龙”在中英文化中代表的形象和意义完全不同,因此要用意译法翻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或者“鲁班面前耍大刀”因为“鲁班”的特殊文化背景,只能根据意思翻译为“To teach fish swim”。

  汉语谚语英译的其他策略

  除了直译法和意译法之外,汉语谚语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形采用其他特殊的翻译方法。其一,套译法。英语和汉语文化中不乏许多相似或相近的谚语,因此对于这部分谚语我们可以采用套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不仅能够保证译文的通顺流畅,还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比如“龙生龙凤生凤”对应“Like begets like”“渔翁得利”对应“When shepherds quarrel, 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应“Once bit, twice shy”等。其二,直译兼意译法。这种英译法是针对一些既不好完全直译又不能完全意译的谚语,那就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比如“不到黄河心不死”译为“Until all is over,ambition never dies”、“物以类聚”译为“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等。

  汉语谚语作为汉语言文化中的特殊存在,其英译要全面考虑且灵活结合中英语言文化背景,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策略,保证译文内容涵义的准确和形式的恰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避免谚语过于口语化,同时要保持谚语的民族文化特色,牢记汉语谚语英译的目标初衷,在深入准确理解参透谚语原本深意的前提下进行英译。因此,还要求翻译者要熟悉了解中西文化且熟练驾驭两种语言。这样,才能实现汉语谚语文化的高质量传播和当代发展。

  (作者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汉英谚语互译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