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环境下民族文化的传播策略
作者:潘春艳  来源:中国艺术报

  传统民族文化凝聚了各民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发展水平,具有较为深刻的传承和传播价值。现阶段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主的融媒时代,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新媒体技术更新速度快、个性化程度高这一典型特征,采取多种策略加快民族文化的持续性传播,以此来推动我国文化强国战略进一步实施。

  民族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就机遇而言,一方面,新媒体技术拓宽了民族文化传播的渠道。现代社会,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的民族文化对人们精神家园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才得以更好地被记录、保存和传播。现代新媒体技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除了主流官方媒体外,诸如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民族文化可以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在上述互联网平台中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双向互动和多向传播。融媒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创作者以及其他受众实现互动交流,并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民族文化的持续性传播。

  就挑战而言,首先,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一些西方文化在我国获得了较快的传播,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与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具有较大的不同,在潜移默化下,非对称传播会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利影响。其次,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形式单一,传播者缺乏传播意识。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并不能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其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最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于民族文化学习的严肃性和专注度。特别是一些未经官方严格审核的视频内容,很容易对真正的优秀民族文化进行曲解,其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历史发展状况。此外,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更新换代较快,民众在长期受到碎片化、娱乐化信息的影响下,也会进一步阻碍其学习传统民族文化的专注度。

  实现民族文化有效传播的三个策略

  第一,打造融媒平台,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和渠道,在此背景下,为避免外来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造成负面冲击,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传统主流媒体,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其相关平台开设专门的民族文化传播专栏,或者邀请有影响力的“大V”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传播。例如,近年来走红网络的“李子柒”,就是以各视频平台为基础,拍摄慢节奏的田园生活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民族文化传播者可以此为鉴,在相关媒体平台拍摄有关视频或者撰写文字内容,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

  第二,培养互联网思维,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如位于贵州黔东南州的盖宝村,是侗族人民的聚居地,当地的传统民俗侗族大歌蕴含着侗族人民勤劳和淳朴的精神品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然而,当地居民现在仍大多采用口耳相传的形式对侗族大歌进行传播,受众范围较小,即使部分民众会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传侗族大歌的相关内容,也由于缺乏新媒体的传播意识,缺少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从而导致该优秀民族文化并未实现真正的有效传播。因此,要进一步培养少数民族群众的互联网思维,基于互联网强大的关系网络,了解和把握民众对于民族文化的需求。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直播的形式传播民族文化,又由于互联网直播具有其较为明显的优势,即直播发起人能够通过观看弹幕、评论等形式及时地与观众进行互动,为此侗族大歌传承人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演唱和传播侗族歌曲,并在线同步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这对于其他民众了解侗族文化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可通过在线有奖答题以及网络游戏等创新形式传播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其传播的广泛性,还需要保证其传播的准确性。就其传播的准确性而言,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在线有奖答题,对于答对的参与者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答题互动,并在题目的选取过程中,探索选择一些在互联网上较热门却给人们以错误引导的历史知识和内容,通过答题的形式进行纠偏,引导民众正确认知历史,从而保障民族文化传播的确切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民众了解民族文化的专注度,还可以将民族文化内容设置成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将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设置到益智类网络游戏中,像大型网络游戏《绘真·妙笔千山》等,使人们不仅能够通过游戏获得娱乐感和满足感,还能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到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实现双赢。

  (作者系南京财经大学党委统战部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