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成就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宝库中如繁星般璀璨的史书典籍就是最经典的见证和表现。从《论语》《中庸》到《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以及红色经典,中华经典在文学、思想、道德、审美和民族情感等各方面深深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维系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坚实纽带。自2007年始,教育部联合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着手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持续深入开展。在新时代,通过形式多样且切实有效的诵读活动重温经典,全面学习了解和传承弘扬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文化思想精髓,在提升个人文学语言和思想觉悟的同时,还能助力国学在当代的全面复兴。因此,中华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且毋庸置疑的,而切实有效且与时俱进的实施策略则是其文化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
中华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利用语言文字和文化互为载体的特性,通过书写和诵读承载着传统文化精华的雅言华章,传承和解读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之魂陶冶人们的情感和心灵。
首先,中华经典诵读有助于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水平,增强国民汉语言文字表达和应用能力。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通常是《诗经》《论语》或唐诗宋词元曲等高度彰显和凝聚汉语言文字独特魅力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作品或语言古朴,彰显古汉语的含蓄之美;或语句精简,将各种情绪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诵读者能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把握和提升自身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规范自己的语言发音,提高语言沟通表达甚至书写组织能力。
其次,中华经典诵读能全面提升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一方面,中华经典作品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传统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习俗节日等,大量诵读和传播中华经典,能够增进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经典文学作品包含中华传统文学艺术、哲学美学等全面的文化思想成果。诵读经典不仅能彰显和弘扬汉语言魅力,同时也是一个广泛传播和继续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精华的过程。
最后,中华经典诵读能够以语言文字震撼人心、以文化内涵丰富情感、以精神底蕴传播崇高德行。中华经典最内核的价值和力量还在于蕴含其中的精神思想内涵,如爱国诗词中彰显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民族大义和忧国忧民情怀,《论语》《诗经》中所讲述传达的高尚德行、做人原则等,都能通过经典诵读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深入人们心间。
中华经典诵读的实施优化路径
中华经典诵读文化价值在当代的充分实现,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在实践中持续深入优化其实施策略。
第一,当下中华经典诵读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和先进思想相结合,为当代汉语言文化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即诵读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符合当代社会文化思想发展要求,弘扬优秀传统美德、传统文学艺术精髓和专业的汉语言文字知识,有益于国人语言文化素养提升和国学复兴,比如《论语》《大学》等传播宏大家国观、理想价值观和崇高道德观的作品,以及各种类型的经典史书和古今诗词名家的诗词小说散文作品等。
第二,经典诵读者必须加强对经典作品本身的全面深入理解把握,提升自身文化思想境界品位。经典诵读对大众的感染力、影响力必须建立在朗诵者自身深厚文化积累的基础上,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层面的经典诵读活动,都必须严格把关诵读者自身的文化水平,进而以诵读者为媒介,将中华经典的文化价值有效充分地发挥表现出来。
第三,构建广阔便捷的诵读平台和完整系统的经典诵读实践体系。学校内部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如经典诗歌朗诵比赛、中华经典知识竞赛、经典诵读文艺演出等。同时,开发中华经典相关特色课程和教材。社会层面可以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在传统节日庆典中举办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
最后,创新丰富经典诵读的形式手段。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制作经典诵读主题节目,如在央视等平台创新创作中华经典诵读青少年文艺节目、持续深入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项目等;另一方面,创新经典诵读的形式内容,如学习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将经典改编成符合当代人文化艺术审美特点的歌曲或戏曲,用“和诗以歌”的方式重读重唱古诗词,以戏曲形式演绎和诵读经典等。
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旗帜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自开办以来就作为一项有价值的语言文化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社会层面重文轻语、重外语轻母语等相关问题,而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持续深入开展无疑为这些问题的缓解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为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全面复兴和发展,同时有效提升国人语言文化素养,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乃至社会各界进一步推进和优化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贯彻。
(作者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本文系2022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语言表达类课程‘探-仿-践-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JGA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