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新美术发展与创作研究刍议
作者:格日乐图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上世纪40年代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内蒙古地区的新美术处于发展前期阶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弘扬本地文化特色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导向,极大地推动了本土美术创作的蓬勃发展,并逐步构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质的发展体系,包括创作题材与艺术表现语言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等。

  内蒙古自治区新美术发展历程及代表作

  新中国成立后是内蒙古新美术的生成时期,缘于内蒙古地理位置偏远,美术创作发展相对滞后。以尹瘦石、乌恩、张凡夫、乌勒、黎雄才等为代表的前辈艺术家,可以说是内蒙古新美术发展的开拓者,创作了一批早期的优秀美术作品。

  上世纪50年代后,一批具有时代性、区域性的美术创作主题出现,主要以关和璋、胡钧、卢彬等为代表。1956年,中国美协内蒙古分会成立,内蒙古地区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创作开启了新的征程。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作有尹瘦石的《套马》、叶浅予的《在内蒙古草原上》、官布的《草原小姐妹》等。之后,还有谭书权的《问路》《草原车站》等。

  内蒙古地区美术创作经过60余年的发展,涌现出大批优秀艺术创作者和作品。随着新审美文化的需求,1976年之后,本地美术创作逐步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美术文化发展中一股重要的力量。1983年,“草原风貌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同时,具有现代艺术风格、前卫艺术理念的创作群体应运而生,创作类型逐步细化,艺术语言走向多样化。

  内蒙古自治区新美术发展精神与血脉源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在传承与创新中生成了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色。特别是1976年之后,内蒙古美术创作形式丰富,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协同发展,如金高的《鄂伦春妇女》、詹建俊的《在呼伦贝尔草原》等。版画创作主要集中于上世纪80年代,有谭书权的《红综马》、荣苏和的《乌珠穆沁草原的新牧民》、苏新平的《男人与马》等。上世纪90年代至今,油画创作主要有朝戈的《阴山远行》、吴团良的《暖冬》、吴长江的《蒙古族大学生》、龙力游的《母女》《胖奶奶》,以及杨飞云2012年创作的《吉祥蒙古》等;中国画主要有周荣生的《金色的圣山》、鲍凤林的《雪域吉日》、孙志钧的《布里亚特的冬季》等。这一时期,美术创作的民族性特色鲜明、时代性突出,对中华民族新时代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新美术发展现状

  一是学理层面研究的跟进。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积淀有所不足,先行经验相对欠缺。所以,系统性的美术学术体系架构还未成型,随着社会文化及审美发展需求,对本地美术创作提出了新的高度和学理深度要求。美术创作与传统文化挖掘、图像梳理研究等学术问题要紧密结合。近年来,在民族地区美术创作的本地化、民族化以及创作的民族性特征等研究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学术高度的成果,包括史志研究、比较研究以及艺术视觉上的分析探索,如《内蒙古美术的当代性进程》《内蒙古美术创作的探索与实践》《内蒙古美术创作的优势与困境》等,这些学术研究在理论层面为本地美术创作的历时性与共时性问题展开了多视角的研究和探讨,梳理了本地美术创作的线性脉络,并就发展前瞻进行了学理层面的剖析。

  二是创作题材的多重突破。内蒙古地区的美术创作一直以来凸显出主题性、区域性与民族性的艺术特质,多以表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情境的现实主义题材为主,并普遍成为艺术创作共同遵循的思维惯性主线。构成区域艺术创作元素是多样的,包括日常情境、宏大叙事,也包括实验前卫元素等,单一题材不能够代表本地美术创作的全貌。在内蒙古新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创作题材往往难于突破已形成的主题藩篱限制。时至今日,对传统题材的反复复制需要从新的视角、新的语言寻找创新点;艺术采风流于形式导致传统题材缺乏真实的情感和体验;传统师徒传授的艺术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中暴露出一定的短板,这些因素造成了创作题材上出现雷同性问题。保持本地文化的独特性、在题材中寻找时代审美的需要,是当下内蒙古艺术特色优势体现的最佳途径。

  三是艺术语言程式化的突破。好的艺术主题与内在精神的展现需要依托于具体的艺术语言,创作题材的时代性、价值取向与艺术语言的美感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构成基础。美术创作要关注题材与图像之关系,关注艺术的视觉性和审美性特征,这其中,艺术语言是视觉美感生成的重要外在形式,进而才能在意识层面构建审美与精神层面的感悟。题材的单一与雷同,导致艺术表现语言难以突破传统审美范式,并且在一定程度排斥个性化的创新,加之长期以来受师承关系的影响,艺术语言的实验性与创新性不足。因此,对艺术创作主题多样化的接纳是内蒙古本地美术良性发展的需要,艺术语言多样性的包容同样是内蒙古美术创作前瞻与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思考与展望

  艺术主题的多样性和艺术理念、表现语言的包容性是构建文化艺术健康发展与文化认同的基础。对于艺术语言和艺术价值的认知,同样需要正视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融合前沿的艺术实验和观念。民族艺术发展需要关注其线性的历史脉络梳理和学理层面的基础研究,关注其艺术家群体的过去与当下的现状与具体的艺术活动事项,关注艺术品的形式与图像,关注文化艺术制度与艺术创作研究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此外,美术创作与艺理研究的学术架构需要整体性推进,这些因素是构成本地美术健康发展的组成部分。

  (作者系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