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锣鼓催人奋进  灯火温暖人心
栏目:视线
作者:袁瑾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元宵,又称“元夕”“元夜”“上元”,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夜。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将夏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日,正月十五作为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自然意义非凡。作为今年春节的“压轴大戏”,正月十五“闹元宵”成为年节的精彩节目。全国各地闹元宵活动异彩纷呈,祈福迎祥、气氛浓郁,欢腾景象见诸各类媒体,中国人的情感情绪在传统元宵佳节得到全面释放。

  近年来,伴随着传播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媒介日益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产生新的文化形态,新技术新媒体的介入为人们过好元宵节提供了更加多姿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携铿锵有力的鼓点、阳刚恢弘的气势“空降”各大热门网络平台,点爆全网,数亿次的视频点击量使得这一古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火遍大江南北。元宵佳节,英歌舞现身繁华的深圳街头,撼人心魄的律动、别具一格的舞姿令现场观看者无不为之动容。在震天动地的声威中,英歌舞展现的是祖祖辈辈不屈的拼搏精神,提振的是发展的信心,鼓舞的是人们在新的一年中不忘初心、筑梦前行的精神。在杭州,元宇宙技术与元宵也碰撞出迷人的火花。“浙里烟火”杭州亚运元宇宙烟花大会依托强大的5 G技术和云网能力,复原亚运竞赛主场馆为元宇宙空间,以数字人活跃空间,为全球在线用户提供了一场元宵烟花节的视觉盛宴,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元宵佳节是喧闹的,在国人心中它具有别样的文化意味。新春年节中,多有礼神、祭祖、敬老、庆团圆等仪式活动,家庭成员之间互叙亲情,却也脱不了严肃、秩序之感。元宵则不同,自古以来就具有狂欢的意味,它是由家庭走向社区公共空间的热闹欢聚。遗山先生元好问《京都元夕》描写了当时游人华服精美,儿童灯火嬉闹,更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乐。清人劳大兴《瓯江逸志》言当时温州地区“正月初旬以至灯市,十余日,昼夜游观,男女杂沓” ,真正是“锣鼓喧阗,举国若狂” 。此时,连平素深藏闺阁的女子也有了难得的出游机会。她们结伴游玩,登楼赏月,看戏逛灯,走桥摸钉,直至午夜,正应了那句“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元宵夜又有另一番铺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气息绵延至今。

  历史上,“闹元宵”的形式相当丰富,可闻锣鼓喧天,可观火树银花,可赏百戏竞陈,更有金吾不禁、男女踏月观灯的自由奔放。当代元宵活动表现出向传统节俗回归的特征。比如灯市是元宵节最典型的节俗活动。 《燕京岁时记》记载了清末北京灯市的盛况,彼时也是各色灯彩、各色烟火、竞巧争奇,“市卖食物,干鲜俱备” ,一派繁荣。如今在享誉盛名的南京秦淮灯会上,人们三五为伴,徜徉于灯火璀璨的花灯间,品味着当地特色美食,体味着纵情欢愉的畅快。“闹”自然也离不开锣鼓助兴。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记述节日场面狂欢之态时直言“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 ” 。清人范来宗《锣鼓》说得更加直接:“轰连爆竹近还遥,到处喧阗破寂寥,听去有声兼有节,闹来元旦过元宵。 ”锣鼓之“闹” ,敲击有节。今天,无论是山西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开封盘鼓还是常山战鼓,那激昂起落的鼓槌最是激荡人心,也敲开了冰封的大地、鼓动着春意回归,也激发了万里河山、烟火人间的蓬勃生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人民心。卯兔新春的元宵,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生活味、家国情。赓续文化传统的同时,传统节日内容也不断吸纳新的时代元素与精神。湖北宣恩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这里的元宵文化体现着多民族融合的绚丽之姿,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精神为古老的节日增添了活力。在侗寨古村落,热情的侗乡村民们,捧起了拦门酒,唱起了侗族大歌,打起了花锣鼓;苗乡村寨内高台狮子灯、龙灯的点睛祭祀仪式令人振奋;彭家寨的八宝铜铃舞、哭嫁、草把龙展现了土家族独特的节日生活习俗。元宵是夜既有民间灯班大巡游,亦有舞龙舞狮、龙灯、采莲船灯等传统表演,更有音乐跑泉、激光秀、“贡水游龙”水上歌舞表演等现代演艺元素,将宣恩元宵的传统年味和现代浪漫诠释得淋漓尽致。

  “闹”是一种氛围的营造,一种情绪的激动,一种精神的鼓舞,一种信仰的表达。“闹”中所承载的是人们祈求岁稔年丰、家庭美满、万事胜意的美好心愿与质朴情感。在这个“一年明月打头圆”的夜晚,人们在拥挤笑闹中释放着身体的活力与亢奋;在集体的共鸣中,激发了内心的认同感;于欢腾之姿中,获得焕然一新的生命体验。闹完元宵,春节便也结束了。人们从探亲访友、喜庆团圆中重新回到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等待着下一个节日的到来。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在历史的绵延中架构了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节律,张弛之间承载着民族特定的情感、观念和意识。当下,重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重视传统节日的传承、发展、创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为人民团结一心、踔厉奋发、共赴新征程注入了情感力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精神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