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末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同步播出的历史剧《天下长河》一经推出,就令广大喜爱历史剧的观众大呼过瘾,豆瓣评分8.3。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天下长河》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同步在杭州和长沙开设线上研讨会分会场。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与专家们在会上共同探讨当代历史剧创作成功的关键。
电视剧《天下长河》以清康熙年间治理黄河为主线,以两位官员靳辅、陈潢为主要人物,讲述了鲜为人知的黄河治理故事,让观众在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治河史诗中感受先贤们舍生忘死、坚忍执着的治河精神,以及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高贵品质。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燕点赞《天下长河》所传递的工匠精神、民族情怀与艺术追求,她认为“天下长河”不仅指奔腾不息的自然之河,更象征着时代传续的中华文明之河与民族精神之河。
在创作剧本时,《天下长河》的编剧、导演张挺就明确地提出,创作历史剧必须要把历史当下化,才能和今天的观众对话。“靳辅、陈潢一边面对的是违抗康熙皇帝错误的治河方略会丧失自己的生命,另一边是几百万老百姓的生死,我相信绝大多数官员宁可自我牺牲,也不会把几百万人置于水火之中。这是一个人的良知,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当我们去歌颂这样的历史人物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和当下观众价值观的交流。”张挺说。
黄河宁,天下平,“治黄史”就是一部治国史。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原党委书记、高级编辑周文凤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电视剧开头展现河工们奋力抗洪的惊心动魄场面和洪水退却后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让人触目惊心。“剧中康熙皇帝将三藩、河务、漕运作为朝政三件头等大事。其中河务与漕运两项都与治水有关,这深刻揭示了我国治水与治国理政的关系,即治国必先治水。因为它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周文凤说,“这部电视剧促使观众深刻认识到在水旱灾害频发的我国,治水兴水的极端重要性,从而要更加珍惜如今江河安澜的来之不易。”
中国水利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维达说,《天下长河》这部40集历史传奇剧叙述的是康熙朝中期的一段历史,突出了康熙致力于修治黄河下游的史实,重点着墨于河道总督靳辅及其幕僚、治河奇才陈潢的故事。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写起,编剧把这一段历史写得真实、紧凑、浓缩。黄河洪水泛滥成灾,三藩作乱威胁新主,台湾岛孤悬海外可能分裂,噶尔丹乘机作乱步步紧逼,加之宫斗、党争不断,剧中既讲述了康熙的一系列作为,又刻画出他为了坐稳江山而显示出的谋略和冷酷,烘托出一个十分接近历史真实的有为帝王的立体形象。治河大臣靳辅和奇人陈潢,是清朝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两人因治理黄河而终生相伴相依,成为难得的高山流水般的人生知己。陈维达认为:“《天下长河》本着基本史实为故事线索,还原历史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生死沉浮,浓缩而全面地演绎中华民族以顽强斗志和积极态度为实现天下安澜宏伟心愿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过程。”
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台长、总编辑龚政文指出,《天下长河》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立场,一改一些清宫戏“皇上”霸屏、“奴才”盈耳的陈腐套路,将中华民族的优秀知识分子作为叙事、讴歌的对象。这一点得到专家们的认同。《中国艺术报》原总编辑李树声认为,靳辅也属于官僚阶层,但是他更偏重于知识分子,活化了中国古代耿介、公正、亲民的“士”形象。特别是陈潢形象的塑造较为独特而有个性,其中许多情节令人感动。这一坚忍执着、雪魄冰魂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其真切度和完整性在历史题材作品中是不多见的,也昭示着正直义烈、忘我牺牲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
对于剧中重点表现靳辅、陈潢两个人物,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引用了鲁迅先生曾经讲过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说,这部剧写的靳辅、陈潢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不倒的。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电视剧《天下长河》把它提炼出来了。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天下长河》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守正的前提下锐意创新,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找寻平衡。剧中不仅展现康熙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呈现当时水利、科考、吏治、民俗、缉私、公案等丰富的历史切面,而且用传奇的艺术手法,用抓人的情节细节,营造出令人震撼、拍案惊奇的艺术效果。索额图、明珠、高士奇、徐亁学等人的呈现虽然与历史原型相去较远,但他们却是当时朝堂、官场、学界的一种投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世相百态。在虚构的人物中,于振甲虽然也有历史人物的影子,但其清廉、忠孝、迂腐、执拗等个性最为鲜明,可笑可气可怜又不无可爱之处,命运官运都充满传奇色彩,可谓典型的传奇人物……不论是演绎还是虚构,这些人物形形色色,各具魅力,共同演出了一幕传奇大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