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长江故事,打造长江文艺品牌
张士军(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首届长江文艺论坛的举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及考察湖北所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旨在聚力打造交流平台,深入探讨、研究和发掘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回望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无论是炎黄子孙的起源、华夏文明的发祥,还是思想文化的兴盛、民族精神的淬炼,都离不开长江的哺育和滋养。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黄河流域的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羌文化并耀千秋。长江绵延湖北1061公里,给荆楚人民带来了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土壤,老庄哲学想象丰富、义理精深,屈原楚辞文采艳发、冠绝千古。湖北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了长篇小说《李自成》《张居正》《天行者》、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歌剧《洪湖赤卫队》、歌舞《编钟乐舞》、杂技《顶碗》、京剧《徐九经升官记》、话剧《同船过渡》、美术《黄河魂》《葛洲坝人 、歌曲《山路十八弯》、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等一大批饱含时代气息、彰显荆楚特色,在国际国内影响广泛的精品力作。进入新时代,传承荆楚文脉,挖掘长江文化,聚焦长江主题,湖北省文联持续组织湖北文艺家开展写长江、摄长江、画长江、唱长江等系列文艺创作,先后举办了“写意长江——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视觉长江——湖北省摄影作品展”等展览,举办了“长江原创歌曲音乐会”等展演,努力讲好长江故事,打造长江文艺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艺新辉煌”。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我们将以此次论坛的举办为契机,致力打造广泛联动的文艺评论平台阵地和跨区域交流互动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推出长江流域多样性文艺研究的创新成果。
“试看今日之环球,长江正辉耀于东方”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是上苍对中华民族博厚、久远的恩赐。长江地区人文兴盛,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下正在创造更加壮阔的现代文明。此次“长江文艺论坛”以“长江文化的精神底蕴与当下价值”为主题,意义重大。
我与学界同仁合著的《长江文明》一书对长江流域的自然与人文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并历数了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特征,与长江文明进行对比辨析。中华民族对长江流域的认识和考察是逐步形成的,此书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区域阻隔,从中华文明的高度重新建立对长江文明的整体性认知,详解长江、黄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义长江文明的历史角色。与此同时,又全面梳理了长江流域的认知史,大胆突破前人研究中相对固化的区域意识,在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发生、发展、变迁的大格局中重构长江文明的整体性认知,依次生发出时间、空间、自然、文化多个维度叙述长江文明的新意。
黄河流域对中华文明的早期发育厥功至伟,而长江流域依凭巨大潜力,自晚周急起直追,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北方之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羌文化并耀千秋。龙凤齐舞、国风-离骚对称、孔孟-老庄竞存,共同构建中华文化。中唐以降,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长江迎来领跑千年的辉煌。近代以来,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长江担当起中国工业文明的先导、改革开放的先锋。
湖北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始终是国家、民族兴衰的一大关枢之地。而武汉作为长江流域的核心城市,其优胜处可归结为“水”“中”“通”三字。水”是武汉的独特优势,武汉丰富的淡水资源能够支撑未来城市持续发展;“通”是武汉江汉交汇、四通八达的地理格局;“中”,即为文明中心区。在21世纪中华文化阔步走向世界舞台的进程中,今天的武汉应该有充分自信。武汉形势之优,得滔滔万里的扬子江之赐,古人识此,今人更当举起“长江文明”旗帜,以之聚集力量,引领潮头。以“缔造从江汉起”的气派,做“江汉朝宗”文章,建设活力大武汉,正逢其时,而又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