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 勇于开拓
全面推进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
作者:郑希友  来源:中国艺术报

锐意进取 勇于开拓
全面推进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

郑希友(中国文联人事部主任)

  职称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党和政府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畅通人才职业发展渠道,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中央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和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中国文联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不懈推动,全国文联系统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从“零散探索”到“初具规模”,取得一定成效。

  深入调研,多方协调,做好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的顶层设计

  中国文联非常重视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把推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作为文联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团结引领“文艺两新”的重要方面。

  从2017年4月起,中国文联围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的有关事宜开展了广泛调研,深入了解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的现状以及参加职称评审的诉求,提出面向新文艺群体开展职称评审的工作建议。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下,经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作协等单位多次研究沟通、反复协商,2020年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文联、作协作为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主渠道作了原则性规定。按照“指导意见”的精神,2021年再次赴多地开展调研,多次召开新文艺群体人才座谈会,深入了解各地文联开展职称评审的有关情况、存在问题以及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了《中国文联关于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文联面向新文艺群体开展职称评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和组织实施等提出制度性安排,并广泛征求各省级、副省级文联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2021年9月,中国文联组织召开了“全国文联系统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推进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推进会并作专题讲话,从健全工作机制、畅通申报渠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各级文联组织深入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和精心部署,这也是中国文联首次专门针对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召开的专题推进会。会后,下发《中国文联关于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编印《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参考材料汇编》供各地文联组织参考,文联组织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进入稳步推进的新阶段。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全国文联系统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有序推进

  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全国文联系统共有25个省级、副省级及地市级文联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根据各地开展情况,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积极推进,2021年后启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含推荐)的,共9家;二是原来有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的,共15家;三是积极探索,有望在今明年出台职称评审方案或启动试点评审的,共11家。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文联系统各有关省市文联共完成新文艺群体评审约900人,其中初级职称65人次、中级职称648人次,副高级职称151人次,高级职称30人次。

  各地区按照“团结引导、服务发展,遵循规律、符合实际,科学评价、激发活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各自文艺事业发展大局,积极与人社、文旅等部门沟通协调,努力构建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监管有力的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体系。有些地区成立省级艺术系列(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评委会,负责本省(市)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评审专业门类较为全面,并有序扩大评审专业覆盖范围;有些地区结合当地艺术系列职称评审现有分工格局,承担本地区艺术系列某些专业的职称评审;条件暂不成熟的地区,积极发挥作用,承担本省新文艺群体的委托评审或推荐工作。

  调研表明,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主要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广泛争取支持;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施策;三是周密组织安排,规范有序推动;四是主动扩大宣传,完善配套政策;五是完善管理制度,调配精干队伍。通过协调各方,汇聚合力,有力推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落实落地。

  加强引领,推动发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有效衔接

  不少地区表示,文联组织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以来,文联“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更有效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与新文艺群体联系更加密切。不少新文艺群体通过职称评审特别是副高级以上职称评审后,在艺术领域发挥了更好的作用。上海市文联推荐青年舞蹈家谢欣、演员梅婷等评选副高级职称,也有演员经破格推荐取得了二级演员资格,后来还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内蒙古文联2020年组织新文艺群体从业人员参评,17人通过评审,其中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等4人破格获评副高级职称。2021年评上高级职称的一位书法篆刻艺术家感慨地说:“我做了大半辈子的‘游兵’,没想到还能加入‘正规军’,我们生逢最好的时代。”

  同时,各地不断探索完善激励机制,对新文艺群体中取得中高级职称的,进一步加强评后管理和使用。一些地区统筹成立新文艺群体工作部门,把职称评定与引进户口申报、艺术提升、事业推广、管理引导结合起来,搭建助力新文艺群体成长成才的多功能平台。例如,通过上海市文联职称认定的新文艺群体,有1人达到上海市“7年+中级”居转户政策已落户上海,很多人通过积分等政策获得了上海市居住证。一些地区结合工作实际,推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与教育培训、会员管理、奖项评选、推介扶持等工作有机结合。例如,湖北省文联组织部分获得职称的新文艺群体参加乡村振兴主题音乐创作、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和人民在一起”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对部分人选开展相关国家级、省级奖项的评选推荐,最大限度调动该群体融入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积极性。

  加大力度,扩大宣传,全面推进文联组织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

  总体来说,全国文联系统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开局良好,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文联组织作为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充分,现有评审专业覆盖不够完善,完成评审人数总体偏少且增长缓慢,部分新文艺群体参评意愿不强,用人主体积极性也不高。一些地区与人社、文旅等有关部门沟通不够顺畅,整体宣传力度不够,政策传导效率不高等等。

  今后,各有关单位要积极行动,进一步提质增量,全面推进文联组织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一是继续严格把握艺术标准。坚持重能力,重业绩,突出专业水平、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以保证质量为核心、以科学规范为前提,进一步优化评审标准,不断探索放宽对新文艺群体人才不合理参评限制。二是把品德放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价的首位。综合考察申报人员的政治立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从业操守,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推动营造天朗气清的文艺生态。三是进一步畅通新文艺群体职称申报渠道。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按程序组建艺术系列(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委员会,按照属地原则开展评审;条件暂不成熟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作为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的组织和推荐单位,委托给有关单位进行评审。不论评委会由谁组建,重点关注解决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渠道不畅通的实际问题。四是进一步优化评审方式。结合不同专业门类特点,科学灵活确定评审方式,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新文艺群体,不断提高文联组织职称评审科学性、针对性和公信力。五是继续加强评后管理和服务。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推动职称评价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与文联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各级文联组织要加大力度、扩大宣传、加快推进,与本地区人社、文旅等部门密切配合,尽快形成覆盖全面、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艺术系列职称评价工作格局,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新文艺群体创新创造活力。

  (本文系郑希友同志在培训班专题授课内容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