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原文化新发展
栏目:视线
作者:王明钦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近期,河南卫视重磅推出《酿秋》《登高抒怀》《得见李白》《云窟万象》等系列节目,以新表达、新诠释等方式深入挖掘、匠心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流广播电视媒体,河南卫视以“中国节日”为窗口,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魂,为时代、为人民再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高度,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清醒勇毅的历史自觉,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创新实践中,强调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关于如何对待、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方向,“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对于我国实现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历史文化成就灿若星河,光耀神州。从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到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再到省第十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将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纳入“十大战略”,这是应时合势之举、活跃全局之策,充分彰显出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实现“两个确保”的决心和斗志。

  在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同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为指导,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纳入全省“十大战略”,纳入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大局之中,为河南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为河南省现代化建设指出了文化着力点。

  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促进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原文化资源层面看,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完整保留着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和传承的基因谱系,拥有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中华文明的核心地标,分布着洛阳、郑州、开封、安阳4大古都,拥有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处世界文化遗产,1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2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高品质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享有“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的美誉。从中原文化特质层面看,河洛先民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在中原大地上开创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在这里繁衍生息的“炎黄子孙”见证过民安物阜的盛世繁华,经历过战火兵祸、旱涝饥荒的风雨沧桑;这片土地以其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引领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从中原文化人文思想层面看,“天人合一”的境界气度、“兼相爱、交相利”的文化理念、“尊道贵德”的道德气质、“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精神品格等,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等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士人品格,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新时代,充分利用中原文化底蕴深厚的资源禀赋,是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题中之义。

  全面强化思想引领,守正创新铸就中原大地文化影响力新高地。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增强中原大地文化影响力,全面提升新时代河南良好形象,必须全面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融媒体时代,不仅要注重媒体平台的融合,更要注重融媒体平台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在内容上、话语上、情感上与受众充分融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社会治理、党的建设全过程,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要建立健全互动机制,通过线下热线、线上征求意见、网络直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综合应用,使之与人们“亲密接触”,成为日用而不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还要关注及时优化话语转换。针对传统文化具象化传播,从职业素养上要切实强化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其文化认知、理解、思考的水平。要围绕大众关注、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设置议题,注重贯通话语体系,多讲淳朴的实话,多讲富有活力的新话,多讲管用的短话,使其尽可能“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把文化宣传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持续凝聚磅礴力量,在“两个结合”中实现奋勇前进的伟大征程。中原大地文脉绵延不绝,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一百余年的奋斗呈现出气势磅礴的恢宏气象,积淀起亘古未有的自信自强,化作中原儿女内心更深历史文化底蕴,培植文化优势,彰显文化魅力,精心打造中原文化品牌,为建设文化凝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孕育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文旅文创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河南是黄河文明、中华文化的根脉之地,中原大地蕴藏着精神文明的丰富宝藏。从愚公移山、精忠报国,再到大别山、焦裕禄、红旗渠。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历程中最撼动心魄的象征,积淀了河南文化自信的丰厚底蕴。新时代,借助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力量,积极发挥融媒体平台不同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借助日趋成熟的AR、VR和5G技术,实现受众真正的“身临其境”,提升受众的浸入式体验,多感官、综合性地去感受和发现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开发立体性的传播渠道,建立完善科学的宣传效果评价体系,跟踪反馈媒介传播的实际效果。可以充分依托互联网,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创新开发线下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助推传统文化IP创新发展;挖掘中原文化社会经济价值,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载体,建立中原文化数据库,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践行“文化+”,推动产业融合、要素、创意融合,开发新热点,催化新业态,形成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效激发文化主体自主创新创业活力,从更大程度上提升中原文化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河南深入实施中原人文精神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文艺普及工程等“五大工程”,《焦裕禄》《红旗渠》《风中少林》《水月洛神》等好戏连台,《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水秀》《黄帝千古情》《千回大宋》等旅游演艺产品“爆款”频出,一批“拿得出” “叫得响”的文化精品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当前,我们正处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期,急需着力强化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我们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培植文化优势,彰显文化魅力,精心打造中原文化品牌,为建设文化强省积能聚势,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系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教授。本文系2022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推动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2022XWH0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