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八都坊》以明代万历年间,都御史董汉儒临危请命前往湖广筹集粮饷,与权贵斗争的故事为创作题材。“八都坊”又名“澶渊名阀坊”(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内),古代濮阳士子出仕为官,清廉勤政者,在此坊正面勒石留名,流芳千古;贪墨虐民者,在背面刻其姓名,警示后人。
舞台设计上,全剧含序幕、尾声共七个场景,以“T”形固定平台加四根牌坊石柱,以及一些夸张的形象符号为演区基本装置,组成舞台演出环境,使舞台随剧情发展灵活多变,成为与戏剧动作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在该剧舞台大气氛上分为固定时空、流动时空、抽象时空和意象时空,将原牌坊元素进行分割使用,使其具有中性特点的抽象形象,自始至终贯穿全剧创作过程。
在序幕中,当一老一少更夫敲梆呼喊“天干物燥,小心灯火”时,“八都坊”牌坊顶部轮廓随灯光慢慢出现,这时四根石柱随着神秘的音乐在演区固定平台的前面出现,形成了“八都坊”舞台环境的演出空间。当小更夫问老更夫八都坊故事时,老更夫让小更夫读四根石柱上的“不贪声色财物、不畏强权豪族、不耻亲民为仆、不许怠惰贪渎”为官者的“四个不”。随小更夫的读声,四根石柱在灯光、音乐的烘托下,排列有序地经过老少更夫眼前,穿越时空把观众带进了明万历年间,“三大征”的战火频仍、国库亏空、皇帝怠政、群臣无奈的乱象局面,使观众情感随舞台变化进入历史环境,痛恨当政者怠政,急盼纠察弊政肃官风。此时,四根石柱随灯光转变,在固定平台前后分开,天幕落下几道长短不齐的竹帘,舞台变成了申时行的书房。此时皇帝把所有难题推给首辅申时行办理,当申时行正左右困顿间,他的学生董汉儒进言大明朝急需重拳治理,才能征得粮饷,平定三乱,安稳局势。这时天幕上的月光透过竹帘照在一根刻有“不许怠惰贪渎”的石柱上,为师生二人商议国家大事、董汉儒临危请命到湖广筹备粮饷起到了点睛作用。这期间舞台美术虽以特殊造型来描绘环境、表现气氛、处理空间,但其主要是设计者对文本情节的深度探索。
舞台流动布景的精彩之处,在于景为戏用、景戏相融,并能够适应多场环境的时空变化。在二场,当福王朱常洵乘龙船前呼后拥出场唱“出了京我就是二皇上”,随着舞台灯光渐起,四根石柱三根隐退,其中一根石柱上挂着铁索链立于平台之上,使舞台成为湖广水乡福王封地的码头标志。在纤夫的号子声中,纤夫拉纤过场,福王随从横行霸道,董汉儒在解救纤夫时与福王势力遭遇,借机查看民情,掌握福王在封地作威作福的证据,特别是听拉纤孤儿宝娃哭诉所遭不幸,通过舞台画面转换的变化,舞台灯光通过突出石柱铁索链上的血迹和石栏上的沧桑斑痕,来突出湖广美丽水乡的阴暗,再次促使观众在思绪上的延伸,既入戏又出情,使董汉儒意识到这次在湖广筹措粮饷的困难,并从心理上作好与福王斗争的准备。这种不同的画面组合变化,使舞台转换自由,在不同虚实环境关系的处理上,不仅丰富了舞台艺术的内涵,还能启发观众的联想。
其实舞台艺术的探索,在很大程度是舞美设计在挑战自我,寻找自己独特的创造思维和表现功能,来追求戏剧认识价值的哲学升华。三场,董汉儒高坐巡抚大堂,天幕红日跃然升起,四根石柱随灯光暗转平台两边,在肃静回避的衬托下,成为正气凛然的公堂。当董汉儒根据百姓痛诉,决定斩首锦衣卫耿文登时,太监陈奉借福王势力威胁恐吓并指示耿文登封堵巡抚衙门,使董汉儒与外界断绝关系。董汉儒病了。就在这时,舞台上空的竹帘随音乐再次落下,董夫人手端汤药,随流动石柱上场唱“本是杏林女,嫁作宦门妻,随夫任上走,是妻也是医”。当灯光渐起,舞台呈现一个温馨安静的内厅环境时,董汉儒看到夫人手端汤药,站立在刻有“不耻亲民为仆”的石柱下向他微笑时,所有的外界压力瞬间消除,他拉住夫人的手仰天哈哈大笑。这是英雄的情怀,是胜利的信心,观众为此鼓掌叫好。由此可见景融于戏的舞台功力。
如今,在舞台艺术表现手段多样化中,传统的舞台技术不断被高科技融合发展,舞美设计在舞台空间造型中也不断发挥着导演的职能,导演也常以舞美设计的思维方式,调度演员融入舞台环境。这都是戏剧艺术在顺应时代艺术规律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自我调整、融合的具体表现。《八都坊》中在董汉儒与福王势力斗争最关键的时刻,四根石柱在烟雾中出现,把董汉儒带回了家乡“澶渊名阀坊”,他如梦如幻地享受家乡的美好,突然看到了牌坊石柱的“四个不”,他认真地一字一句地念,一个一个地察看。此时舞台音乐大作,灯光变幻,四个石柱在烟雾中流动,各自彰显风姿,董汉儒在石柱间走来穿去,抖须甩纱,大有穿越时空,纵观历史,注目今朝的英雄气概,他决心以死相谏,为民请命,为国分忧,并吩咐家人准备棺材,前去王府与福王势力斗争到底。这场戏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合情合理的心理描绘,是夸张鲜明的舞台形象的高度呈现,是舞美设计和导演构思融为一体的结果,也是舞台产生了当代戏曲的审美价值和应有的思想力度。当董汉儒在风雨交加中,抬棺闯福王府时,四根石柱成为意象的舞台表演支点,在时空转换中,使舞台表演在视觉上升华为以美感为中心的诗和画。在全剧的最后,浓烟滚滚杀声四起中,四根石柱随董汉儒排列挺立成为一组英雄雕像,大有排山倒海之势,直逼福王接受条件,调粮拨饷平叛三乱。
豫剧《八都坊》在四根石柱的演出使用中,充分发挥了假定性的运用,使舞台时空获得了极大自由,同时也使舞台固定时空和流动时空自由交错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演出形式,使景融于戏,充分显示出舞台美术在当今舞台艺术中的时代价值。
(作者单位:河南豫剧院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