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艺评论对网络文艺创作的促进和影响
王兆楠
(爱奇艺副总裁、总编辑)
网络文艺创作是网络文艺评论的源头活水,文艺评论是网络文艺创作的良师诤友。二者共同影响了文艺生态,共同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职责使命。文艺创作者和文艺评论家应该联起手来,双向互动,彼此赋能。一是评论家的专业精神可以为网络文艺创作的精进提供思路和借鉴。许多评论家深耕文艺评论领域数十年,练就了一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可以直指要害,成为创作者的一面镜鉴。二是评论家的深刻洞见可以为网络文艺作品的评价正本清源。网络文艺作品受众广、话题度高,并且几乎没有任何评论的门槛,所以在评价方面可以说是众声喧嚣,每个人都能站出来说几句。但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创作者的匠心独运,才能读懂他们的弦外之音,因此文艺评论在许多时候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这对引导正确的文艺导向不可或缺。三是评论家的舆论影响可以让网络文艺的精品佳作传得更开、传得更广。文艺评论工作者特别是“文艺评论两新”工作者中有不少是网民中的意见领袖,通过自己的舆论影响可以让一部优秀作品更快出圈,被更多人看到。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这对文艺精品的传播,对文艺作品价值引导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用“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苗
(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制片人、总发行人)
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相辅相成、彼此赋能。新文艺群体在内容生产中能够起到“镜子”与“尺子”的作用,健康的文艺评论环境也是开展优质内容创作的基础和保障。“文艺评论两新”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文艺生力军,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后,可以充分发挥评论家的专业精神,通过自己的火眼金睛发掘精品内容,为文艺创作提供独具匠心的创新思路,为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有效引导优秀文艺作品价值传播,优化文化艺术生产关系,引领行业风气。
一是多维探索影视产业布局,做好影视文化内容创作。中国电影观众对于电影美学的认知越来越多元,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时刻葆有对美的敬畏之心,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学的潜力,做好多格式内容表达,既为影视内容创作注入新鲜血液,又为传统文化元素精准表达提供支撑点。
二是基于中国传统元素讲好中国故事,紧扣时代脉搏传承中华文化。一方面,创作者紧随时代脉搏,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借助当下新潮表达方式,深挖中华文化富矿,使每部作品呈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观众通过观看银幕上的优质内容,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三是不负电影初心与使命,关注当下展望未来。新时代文艺创作繁荣兴盛,文艺工作者应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影视创作者要持续深耕高质量内容领域,不断探索新类型,用“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创新方向和突破点,唤醒人民群众对艺术追求的多种可能性和无限想象力,助推新时代文艺评论繁荣发展。
“文艺评论两新”助力文艺评论行风建设
胡建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
首先,“文艺评论两新”要保持朝气锐气,用生动犀利的文风开展客观批评。近年来,一些表扬式文艺评论“盛行”,不仅无法起到“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作用,反而起到了“糖衣炮弹”的捧杀作用,不利于我国文艺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艺评论两新”因其独立性较强,“自由度”较大,更具批评精神,因此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灵活机动的发声机制,以及发表及时性、网民互动性和传播广泛性的特点,用更有利于网络传播的文风展开文艺批评,一针见血地找准批评角度,酣畅淋漓地痛批低劣文艺作品和行业不正之风。
其次,“文艺评论两新”要摈弃“极端话术”。网络新媒体极大地降低了文艺评论的门槛,参与文艺评论者水平参差不齐、泥沙俱下,一些评论为了点击率故作惊人之语。在流量利益的诱惑下,有些颇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影评大号发表的影视评论文章往往采取“极端话术”,要么“一棍子打死”,要么“吹上了天”。有些网络文艺评论“大V”粉丝较多,话语权较强,但专业性、客观性欠佳,存在蹭热点、为了批评而批评的现象。“文艺评论两新”中的各级评协会员应该积极发挥骨干力量的带头作用,引领整个新文艺群体以更加专业、严谨、公平、公正的态度开展文艺批评工作,推动新时代文艺创作健康、繁荣、可持续发展。
最后,“文艺评论两新”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与传统文艺评论群体互补共进。当前在新文艺群体评论人才中,确实有不少在某一文艺领域知识积累深厚的“大神级”人才,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在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方面与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尚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通过相关专业培训,丰富专业知识,深入探索新媒体运行和传播规律,为文艺评论行风建设和文艺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新生力量与视频化表达
谷雨
(哔哩哔哩政策研究院院长)
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对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推出更多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要重视网络文艺评论队伍建设,培养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力量。要拥抱并深入网络新媒体,推动“传统”与“新变”相向而行、互动融合,促进新时代文艺评论繁荣发展。
网络新媒体作为文艺评论重要的发声阵地和传播前沿,正在催生出更加多样的创作形式、汇聚起更加广泛的创作群体,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特别是“文艺两新”群体深度参与。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不仅是文艺作品的接受者,而且是新时代文艺评论的积极参与者与主动创新者。随着视频化浪潮的不断深入,视频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创作形式和评论工具之一,为传统以文字为主的文艺评论带来了有力的补充。
如何让主旋律影视作品更好地触达青少年,让网络新媒体汇聚更多向上向善向美的评论力量,让新时代文艺评论更加有效传播、更好发挥其激励精神, B站上的视频创作提供了一些思路借鉴。这些年轻创作者乐于用视频记录时代故事,用影像表达对文艺作品的多元思考,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正向力量。以中、短视频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为新时代文艺评论提供了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也成为年轻一代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才华的重要渠道。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培育,未来将大有可为。
浅谈短视频平台内的曲艺传播
张旭东
(中国曲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曲协主席)
2020年至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经营性演出行业,尤其民营曲艺剧场演出场次、上座率、营业收入受到较大冲击。诸多曲艺演员难以靠专业维持生计,纷纷转行求生,剧场投资方更是入不敷出,曲艺行业如履薄冰。根据相关调查分析,自2020年1月至今,36.28%的受访对象已累计停演1-2年,25.66%的受访对象甚至已累计停演2年以上。
在此情况下,众多剧场及曲艺演员开始探索自救道路。一部分人选择采用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形式,希望能将曲艺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期待获得流量后变现维生。但曲艺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长期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艺术形式。之所以独特,在于曲艺表演与观众的互动和现场氛围的烘托有着密切关系,而网络直播虽能实时展现,但缺少现场的亲近感,也使演员在表演时无法达到预期的表演状态,从而影响曲艺文化的整体输出。因此曲艺需要回到剧场,不管是短视频还是网络直播,都是对曲艺的一种宣传方式,是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下演出奠定基础。
面对曲艺生存之艰,首先,曲艺工作者要提高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宣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努力创作出新颖、有趣的曲艺作品。其次,要加强个人修养,从艺先修德,不为流量所裹挟,遵守网络规范。最后,曲艺艺术的传承需要政府“挺身而出”,用内容定制、政府采购、扶持补贴等形式关心帮助新文艺群体。
“文艺两新”弘扬传统文化之遂宁实践
周光宁
(遂宁市文联原主席、作家)
“文艺两新”因传播渠道广、创作方式活、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已成为今天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生力军,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社会力量。为充分发挥“文艺两新”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创新性,遂宁在政策、人才、市场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通过金手指政策杠杆支撑“文艺两新”破冰而行。“政策关乎党领导的文艺的生命。”遂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地方文艺发展的激励政策,“四两拨千斤”地撬动了“文艺两新”在困境中突围、在探索中破冰。二是通过金钥匙人才杠杆培育“文艺两新”名家喷薄而出。在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中,遂宁市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即十名全国知名的文艺名家、百名文艺领军人才、千名青年文艺骨干、万名文艺爱好者),金字塔式人才梯队逐渐成形。三是通过金平台市场杠杆催生“文艺两新”种类百花满园。遂宁市“文艺两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艺术需求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艺术供给为根本,创新创意为驱动,形成了一批国内独特、渐具影响的新文艺品牌,打造了一批文艺爆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