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新路径
栏目:观察
作者:马景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较大改变,以往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人类已然迈向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途径传播,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形式,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较大便利。

  新媒体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供新契机

  新媒体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以及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实现信息交互的主力军。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文化传播的道路,文化传播的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新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传播文字、数据和表格,而且还能加入视频、音频等文件,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创作者还能随时随地对某些热点事件加入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甚至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将相关事件的背景、人物信息等内容实时呈现在受众面前,用户还可以通过此事件直接辐射连接到其他类似事件和人物,进而实现“以点带面”的涉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能够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多途径传播。

  新媒体时代受众角色发生了转变。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只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受众开始拥有话语权,他们不仅可以实时地接收有关信息,而且能够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并继续将这一信息传播出去。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个人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新媒体时代下,民众可以将这种对文化内容的不同理解进行有效传播,从而为中国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添砖加瓦。

  中国文化实现海外传播的意义

  文化主要包括四个结构层面:一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的传播是最浅层次的传播,如建筑文化,中国的四合院同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就有显著的不同。二是制度文化。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等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显著不同。三是行为文化。不同地域的民众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中式婚礼和西式婚礼就有着完全不同的习俗。四是心态文化。心态文化主要包含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习惯。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可以对这四种文化形态进行有效传播。为了让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我们可以从浅层次开始,向外国介绍中国的瓷器、旗袍、茶叶、园林建筑等;在对中国文化实现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节日进行有针对性地输出,让外国民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熟悉中国,最终爱上中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能够使外国民众多渠道地了解中华文化,从而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化的输出不能仅仅停留在“走出去”的层面,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则必须实现思想层面的交流。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实时性和交互性,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让各地民众都能够通过互联网终端对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进行实时交流,这样才能够使中华文化的传播更具有深度,获得更多外国民众的认可,建立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真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三种路径

  其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多种传播渠道。

  以往的文化传播以政府机构和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为主,传播渠道较为单一。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门槛降低,无论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还是个人,都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跨区域传播主体。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平台开始另辟蹊径,以拍短视频、vlog的形式向国外民众介绍我国的建筑、服装以及各地的传统美食等。各种不同的中国文化传播方式不断拉近我国同外国的距离,并且很多外国的民众在接受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会对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享和转发,从而实现再次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即一方面,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好大的传播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的扶持,这些视频传播平台也要发挥其主导和审核作用,为制作精品内容的创作者提供更好的条件,促使其创作出更多优质内容,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跨区域有效传播。与此同时,中国文化要想更好地借助多种力量传播,需要培养出一批外语水平高、熟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作为传播的主体,从而向外国呈现出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

  其二,创新传播手段,找准受众需求。

  新媒体时代下,文化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外国受众的需求。国外的受众不仅能够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而且还能够通过互联网终端与文化传播者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并获得解答。与此同时,国外的受众还能对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在互联网平台的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实现。例如,我国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近年来通过互联网直播、创意短视频等形式向国外民众介绍当地文化,包括“寻找福州巷里的福文化”和“山水圣人,魅力山东”在内的视频网络专题等内容,之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就是因为找准了受众,通过热爱中华文化的外籍友人对其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平等地看待传播者和传播对象,在进行文化传播时要准确地了解受众的心理,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需求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播。

  其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齐发力,推动实现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中国文化要想真正实现海外传播,还需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力。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传统媒体的传播效用,进行内容和传播形式创新,从而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如2021年央视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对我国的优秀传统书籍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论语》《孙子兵法》《史记》等,该节目因其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荣获第58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奖。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新媒体传播技术改造升级,现阶段的短视频平台获得较大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形式,依托国外受众熟悉的传播平台,以其易于接受的语言、内容等,对中国文化进行有效传播。

  总之,中国文化的跨区域传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顺应当下的传播环境,加大对于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使用,不断向国外民众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

  (作者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