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情真意切地将人生追求、民族命运、人民愿景,深度聚焦现实生活,以多元的创作丰富着舞台艺术呈现。音乐剧《绽放》实现了对平凡者的讴歌,将“时代楷模”张桂梅不凡的榜样形象成功展示在舞台上。
“为爱绽放,迎着阳光,我有无限向往……”自音乐剧《绽放》的主题曲发布后,优美的旋律便一直回荡在笔者的脑海中。在这首歌曲的旋律中,不仅能感受到美丽和温馨,还能感受到坚强和坚韧,不由得让人从心底里认真欣赏这首主题曲,更由音乐激发了观剧的渴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尤其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全面提高,离不开无数个像张桂梅一样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努力奋斗。这部剧正是以张桂梅老师为代表,用舞台讲述她的成长历程,演绎她由普通支教女青年向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为剧目的创作提供了“衔接性”意义。扎根云南山区40余年和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帮助近2000位女孩圆梦大学的感人故事,都是《绽放》进行艺术创作的宝贵素材。从剧目选题上来说,这部剧实际上是对教育者的讴歌,也是对共产党员的颂歌。该剧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描写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以典型人物成长与命运起伏带动剧情发展和主题表达,实现了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的精彩“绽放” ,同时践行了教师的初心与使命,诠释了教育的本质,矗立起一位无私奉献者和为人民服务宗旨践行者崇高的精神形象。
如何在舞台上成功呈现张桂梅的形象,这就涉及到如何解题。音乐剧《绽放》将张桂梅在的事迹进行了艺术化的呈现,在剧中通过帮助困难学生交学费、家访劝学、筹款建校等片段成功体现了张桂梅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燃灯”精神。她像蜡烛、像油灯,燃尽自己、照亮他人。女子高中就是在张桂梅这种忘我精神的感召下,靠着坚定的信仰走到了今天。这部剧最大的成功,就是将张桂梅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推动教育公平发展、践行扶贫先扶智、实行教育扶贫,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呈现在了舞台。
在创作上,音乐剧《绽放》从“起跑线”开始。看这一幕时,我们不由地绷紧了神经,音乐的节奏配合着演员奋笔疾书般的舞蹈,成功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让这部剧从开始就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后出场的“张桂梅”从舞台的装置上出现,饰演者谭维维的《那时》和《生命绿洲》,娓娓诉说着她的经历和初衷。从“紧张”到“放松”再到“欢快”,我们很自然地沉浸其中。紧张的心情得到释放,笔者感受到了由《绽放》带来的第一份情感——温情。
当然,故事的进展和剧情的推进要有起因经过,这样才能让剧情发展有据可依,才能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女孩子们想读书的渴望和张桂梅愿意帮助她们读书的意愿,引发了“婚礼”的现实片段呈现,即山村因教育缺失出现的女孩早婚现状,深深地刺痛了张桂梅,使她迫切想改变这种现状,也就有了筹办女子高中的想法。当然,创办女子高中的道路必定是艰难的,她的艰辛也从剧中她被人们误认为是“筹款的骗子”中得到体现。难能可贵的是,这里出现了一个“反面人物”,即由侯岩松饰演的“老陈”的出现增强了全剧的戏剧冲突,让人感受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艺术处理效果。他自身的矛盾点和剧情发展的矛盾点相辅相成,不仅让他的人物形象饱满,也让张桂梅的角色形象变得有血有肉。例如剧中张桂梅在筹款时,遇到了老陈,而老陈认为她是骗子。此时的群舞配合着他,用情景表演与写实舞段相结合的场景,让“筹款的骗子”这一段落变得非常出彩,呈现出了既有舞又有戏还有音乐的效果,达到了音、舞、戏的和谐统一。当张桂梅遭到老陈的误解后,身心疲惫却仍然选择坚持,不畏别人的眼光,正是现实中张桂梅的真实情感写照。随之剧中给出“解扣”方法,随着记者的报道,张桂梅的事迹被广泛流传。此时老陈得知自己误解了张桂梅,感到无地自容,也开始反思自己,最后追随张桂梅投身公益。这种戏剧矛盾的处理,让老陈最终理解了别人也认识了自己,使笔者感受到了第二份情感——真情。
既然要在舞台上塑造张桂梅的形象,就与她在“华坪女高”和“儿童之家”的故事分不开。剧中在学校设立了老师辞职的剧情和女学生出逃的剧情,剧中的“沈老师”因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了人生的引路人——张桂梅,这种被现实打败的描写,触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这种无可奈何的感觉牵动着大家的内心,这种放弃的迫不得已,让人揪心遗憾的同时也让人不知所措。这两处细节的刻画从侧面表现出创办学校的艰辛,也从微观视角剖析人性,诠释了想要成功做事,靠的是不懈努力不断坚持的道理。同样,在“儿童之家”的段落中,小朋友听到老陈想带张桂梅去城里看病,害怕得手足无措,此时的演唱带着委屈和酸楚。不得不说,编剧在这里的处理是非常打动人心的,抓住了观众内心脆弱的点,设置了孩子们与张桂梅之间的感情戏,突出无论多苦多累,张桂梅都不会离开这些孩子的真实付出和坚定信仰。从张桂梅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和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故事中,笔者感受到了这部剧的第三份情感——亲情。
音乐剧《绽放》剧情环环相扣,让观众在剧情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感受了整部剧的主题,即张桂梅不负众望,十一年的时间里,华坪女子高中的升学率高达100%,她帮助2000多名女学生走出大山。为了成功展现这个主题,主创团队在剧中设置了语文自习课唱段环节,使学生的内心得到充分的释放,全方位地展示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是真实的“两面派” ——即一面坚持自己的梦想,一面在精神上也会偶尔开个“小差”,以安慰自己的方式达到忙里偷闲的效果。这个环节中的音乐和作词都是非常扣人心弦的,音乐的律动与演员的内心形成了一个融合,让人不会觉得乏味,将课本上的内容作为演唱的歌词,用巧妙的手法串起来,“陶渊明”“白居易”等熟悉的名人和《长恨歌》《离骚》《茶馆》等名著不禁勾起了我们内心对学生时期的回忆。除此之外,剧中设置的“备战”和“冲刺”两段舞蹈也非常精彩,演员们切分式的舞蹈动作,打破了很多作品里长久以来歌伴舞常有的呆滞感。这种动作的设计,能带动观众融入其中,牵动内心,感受高三生活紧张刺激的氛围。从经历高考再到结束放榜,这个过程给笔者带来的感情是双重的——激情和热情。
除此之外,音乐剧《绽放》的创制参考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模式,以共同出品的方式,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再次用《绽放》延续成为国有院团当代舞台艺术创制模式的新典范。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相互借鉴和优势互补,还能共同把关艺术生产的品质,将作品从“样品”努力向“精品”方向打造。例如,音乐剧《绽放》借助了云南的地域优势,为创作提供了很多一手的素材。保利剧院提供全国院线的平台,为剧目的展示提供更多人观看的可能。而人民网则一如既往地发挥其传播渠道的优势,为剧目提供媒体宣传的渠道。
要想在舞台上成功塑造时代楷模张桂梅的形象,贴近真实生活,并且要在剧作结构中遵循环环相扣、多线并行的创作理念至关重要。“为爱绽放”表达的不仅仅是张桂梅自我的绽放,而是映射出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教师形象,让“百花齐放”。我们在这部剧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还感受到了张桂梅的拼搏和坚守。毫无疑问,音乐剧《绽放》成功交出了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的答卷,实现了奉献这一深刻内涵的表达,成功地在舞台上完成了“伟大的歌唱”。
(作者系青年舞蹈家、原空政文工团领衔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