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作品创作和评审的时代背景和思想环境
本届山花奖评选的起止时间是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实际上,在2021年10月之前就截止推选作品参评。本届山花奖研究成果评审,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学创作成果两类,采取会议评审方式;工艺美术类采取博览会、主题展览集中展览(例如西部工艺创作展的方式)和各省区市推荐相结合评出进入终评作品,最后以展示和会议评审的方式评出获奖作品;艺术表演类也采取集中展演、会议评审的方式。
在参加评选的作品里,既有多年积累的成果,也有在近两年创作出来的作品。首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主导了这些成果创作的思想主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传承发展的自觉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这一届山花奖参展作品的中心主题。可以说,入围本届山花奖的所有成果,都洋溢着文化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其次,本届优秀成果的推出,与党中央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传承工程”明确把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列入“十三五”“十四五”时期重大工程,批准编撰中国民间工艺集成作为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对振兴传统手工艺、中华老字号、传统村落、民族音乐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给予了高度重视。这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这一思想充分体现在这一届的山花奖参评作品之中。
2020年9月,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评选现场。吴京男 摄
入围山花奖优秀作品终评的作品概观
这一届山花奖分为初评和终评,按照民间文艺学术著作、民间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表演、民间文学创作等4个门类进行,最终评出20个优秀作品,其中,民间文艺学术著作4项、民间工艺美术8项、民间艺术表演5项、民间文学创作3项。
(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进入民间文艺研究类终评的成果有39项,来自15个省区市。这些成果显示出一些共同特点:首先是研究者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江苏手工艺史》是江苏省第一部讲述本省手工艺故事的著作;《龙泉青瓷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是作者在英国杜伦大学访学时的研究项目,梳理了龙泉青瓷传播到英国的路径、被收藏和展示的情况以及研究现状;《木工技艺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则选取土家族地区15位民间木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由采访人与民间木匠对话问答形式进行,探讨木工技艺传承所涉及的木结构吊脚楼的建筑形制、传承方式、传承谱系和审美意识;《中华灯谜史》讲述中华灯谜故事,充满情趣和智慧;《上海城市民俗史》则突破民俗学研究一贯局限在乡村社会的传统,把研究视角转向上海这一大都市,很有时代感;《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论》(1949-2018)《蓬莱神话流变考》(上)《中国20世纪前期传说研究史:以现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关怀为动力的学术史》、《北运河民俗志》(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土家织锦·刘代娥口述史》等,都以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线索来叙述和立论,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阐述所论主题的价值和意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研究立场来处理价值观和艺术观问题,值得充分肯定。其中,漆凌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论》(1949-2018)、毕旭玲《中国20世纪前期传说研究史:以现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关怀为动力的学术史》、刘亚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神话卷、史诗卷、歌谣叙事诗传说故事卷)等三部著作,以学术史研究为背景,能力求超越一般民间文学史单纯叙事史实的写作路数,把史论结合起来,充分吸收近年来民间文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生发出具有时代气息又独具个性特点的观点,殊为可贵。
其次,鲜明的文化认同,一方面是对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的高度认同,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意识、性别文化意识、类别文化意识。两者相互关联、彼此照应,构成了科学的辩证关系。《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两岸客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台湾卷、赣南卷、粤东北卷、闽西卷)》《苗族古歌〈瑟岗奈〉传承研究》《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辽宁民间叙事的文化透视》《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礼仪歌唱传统研究》《满通古斯语民族民间口述资源的女性研究》《天歌地唱:广西当代山歌笔记》《密洛陀古歌与布努瑶历史文化研究》《从仪式过程到信仰圈:黄河流域伏羲祭祀仪式考察研究》《守护与传承:陈巴尔虎蒙古民歌研究》等,对区域文化中的民间文艺现象作专题研究,身份意识很强,其中,《两岸客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台湾卷、赣南卷、粤东北卷、闽西卷)》以客家传统建筑为中心、把台湾、赣南、粤东北、闽西等地的客家传统建筑作了系统和比较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作者多年来浸淫闽南传统建筑的结晶,图示清晰,传习系统,有作者亲历,也有口述,是不可多得的著作。
第三是专题田野作业。《神话主义:遗产旅游与电子媒介中的神话挪用与重构》《礼与俗:在田野中理解中国》《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18本)《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甘南卷)》《山西高平神庙剧场调查研究》《蓝雅白韵: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中国活宝卷调查》,以及《香学》《中国彩塑艺术》《洮岷花儿》《浙东古戏台》《舞龙习俗研究》《关中老作坊》《布依戏研究》等专题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以“神话主义”为中心,《神话主义:遗产旅游与电子媒介中的神话挪用与重构》对“神话”观念在当代融媒体语境下的生存与再生产,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也对文化旅游过程中消费农业文明的成果,作了田野调查与分析,很有价值,值得深思。
(二)民间工艺美术成果。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类汇集了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缺少天津市、港澳台)的80件作品,粗粗分类,涉及到编织刺绣(香包、湘绣、夏布绣、苗绣、藏绣、汴绣等)、雕刻(木雕、石雕、玉雕、皮影雕刻、蛋雕、核雕、竹根雕、金属雕刻、砚雕、漆雕、贝雕、水晶雕刻等)、泥塑、民间绘画(鱼皮画、珐琅壁画、内画、脸谱、漆画、唐卡、蓝印花壁画、纸刀绘、丝锦画等)、剪纸、金属制作、灯彩、陶瓷、服饰、家具制作等类别。从内容方面说,主题创作的作品仍旧占有很大分量,庆祝建党100周年、歌颂新时代、表现新农村变化、长征主题、革命英烈、消防、留守儿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历程等。其中,《消防唐卡》以僧院为背景,表现僧人们的消防意识,颇为新颖别致;《清贫者》(夏布绣)以纪念碑式站立像表现革命烈士方志敏形象,从容淡定,威武不屈,使人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前进》(木雕)用龙眼木雕刻表现红军长征主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蓝印花壁画)采用蓝印花布老手艺,表现出中共一大在南湖红船召开的深沉意境;《深山里的留守儿童》(刺绣)采用真丝布料、蚕丝线刺绣反映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催人泪下;《昨天今天明天》(陶瓷)表达了对环保的关切,引发深沉思考;《十师184团史画》(木刻版画)和《军垦红色记忆历程长卷》(烙画)则表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戍边者艰难光荣的生命历程,保卫祖国万里疆土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侵犯和内部分裂势力的骚乱的坚强意志,这些作品用形式的“旧”表现了内容的“新”,具有强烈冲击力。
工艺美术类最主要创作题材仍然属于弘扬传统文化。雕漆《剔红祥龙圈椅》(一组3件)以“祥云”“龙”和“万不断”图案,寓意中华民族万福不断,体现漆器制作的皇家风范;《识文描金三件套》 (家具)接受清代古法识文描金的影响,用金色描绘的装饰方法与其他髹饰技法相结合,把座椅的稳和花团锦簇之意融合表现;《貔貅》(贝雕)利用贝壳物理软化新技术,采用澳大利亚鲍鱼壳和渤海鲍鱼壳为主要材料,展现其天然纹理和七彩光彩,添加青金石和绿松石、孔雀石、红宝石、珍珠和黄金等,展示大连贝雕的特殊审美趣味;《盛世新象》(鱼皮画)以赫哲族祖先神话传说和原始图腾为蓝本,用鱼皮为材料,创作伊马哈(鱼)、阔力(鹰)、库马克(鹿)、塔斯合(虎)四幅主题图腾形象,气势凛然,技法淳朴,有深厚的民族文化韵味;年轮组壶(一组六件)》以树瘿肌理为构思起点,以无限反复的线的轨迹,构建出总体平衡而有韵律的美;《知竹:文房陈设系列》(石雕,一组九件)采用绿端石材质俏色设计、精心雕刻,用笔海、砚、笔洗、印章、笔架、水丞、石壶、臂搁、如意等文房物件,构成了一个朴素古拙的意境;《人生戏台》(木雕)是一个大制作,建造形制与斗拱结构皆融宁海诸地戏台之长,以香樟木等五种原料,木构件与浮雕、圆雕、透雕等工艺结合,展现宁海古戏台藻井(鸡笼顶)工艺的绝技;《乐清首饰龙》(灯彩)以毛竹、木料、纸、油漆、麻绳、细纹刻纸和木质齿轮等材料,制作成高3.5米、宽2.2米、四层楼的首饰龙,反映70多个形态各异、行业不同的古今人物,有三十六行、生活习俗、古代戏曲和传说神仙人物等,动辄全身驱动,生龙活虎;《黄宾虹纪念砚》(砚雕)追求歙砚材、艺、技相融合,以崇山峻岭为背景,浮雕黄宾虹先生倚石而立半身像,营造一种大师与千岩万壑融为一体、高山仰止的意境,配以金丝楠木砚盒,上有当下大家的题铭,文气盎然;《同心协力》(石雕)以汉白玉材料表现惠安女劳动场面,巨石作为用力目标,撬石木棍和惠安女子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画面简洁明快,主题突出,配以汉白玉的洁白,很好体现出劳动者神圣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暮归映晚霞》(石雕)描绘的是黄昏牧归图景,晚霞映红浸透了山顶古朴的村落、静谧的山林,与寿山石巨大的褐色石体基础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突出了寿山石创作的优良艺术传统;《盛世敦煌》(木雕)由《思维观音》《伎乐图》《反弹琵琶》三个作品组成,源自敦煌三大石窟的绘画和雕塑形象,用香樟木雕刻而成,体现出艺术家一贯的风格特点;《早市地摊》(剪纸)用最传统的脱稿剪纸手法在十米长卷中剪出了80多个摊位、180多个各式人物,将早市的兴旺表现得活灵活现;《拟石涛笔意》(石雕)以临朐老崖崮红丝石为材料,呈红黄色调,砚平面红底黄丝,背景以山石、苍木、沟壑,犹如北方的山脊,护卫着平原,艺术构图方圆结合,阴阳结合,仿佛石涛山水画意;《璃花似锦(一组三件)》(琉璃)是鸡油黄琉璃作品,既雍容又雅致;《黄河情》(剪纸)是一幅剪纸长卷,材料是蓝色宣纸、长卷,用阴阳结合技法剪制描绘出黄河奔腾不息的图景,讲述着两岸千年变迁景象;《钟馗嫁女》(竹根雕)是群雕作品,有68个大小人物,构成一个乐队,抬嫁妆、挑、拿、放炮、举灯、迎旗、打伞、推车、拉车、捉鬼等,共6米、宽60厘米、最高点60厘米,作者利用竹根内外径丰富变形的特点,依形就势,大胆夸张,构成了气势恢宏的灵魂阵势;《群鸡图》(刺绣)表现出群鸡的勇武雄姿和和睦相处的祥和景象,作品构图饱满,布局疏密有致,动静相间,是近年来湘绣创作的精品之一;《万里茶道》(剪纸)是梅山剪纸的新作,作品用传统梅山剪纸锉花技法创作,把万里茶道湖南段用八个地址表现出来;《潮韵载千秋》(剪纸)以潮州民间传统建筑的门楼为载体,由38件剪纸作品组成,展现了潮州传统建筑的风采,表现了当地民俗风情,这次参展的不是全貌,而是其中的六幅作品,汇聚了潮州民间石雕、潮剧、碑刻、木雕、嵌瓷、泥塑等艺术,有管窥全豹之效;《百鸟朝凤图》(木雕)材料是细叶香樟木,作品采用潮州木雕多层次镂通雕的典型手法,居中以凤凰为主形象,向四方扩散,250多只鸟朝向主凤凰,形成百鸟朝凤图景;《阿姆札特》(漆画)色彩鲜艳,作品以母亲少女、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为主题,以彝族传统技法、采用大漆为主色调,细致刻画了母亲沧桑的细部,具有巨大冲击效果;《锦绣前程(一组五件)》(泥兴陶)借用广西绣球为造型元素,壶体则以五蛙图腾为内容,体现出八桂文化特点;《苗族古歌》(银饰)以图腾设计讲述苗族历史故事,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民族文化丰富内涵;《社火》(皮影)采用陕西东路皮影传统的二十四道工序制作,刻工精细,线条刚直,色彩精美;《中国系列:博古青铜器、博古青花瓷(一组十件)》(内画鼻烟壶)以中西合璧的写实技法、独特光影,将青铜器古朴苍劲的造型、纹饰质感和表面肌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画辋川(一组3件)》(玉雕)采用蓝田玉为材料,通过大写意的手法,雕刻出辋川山居图美景;《岭国三十员大将》(藏绣)整幅作品长20米、高2.4米,气势恢宏,是近年来藏绣里少有的巨制。
2021年7月,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舞龙》评选现场。吴京男 摄
纵观这次山花奖终评作品,结合近几年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趋势看,有几个特点:一是整体上思想艺术水准比较高,对时代主题和文化价值观把握和表现都很准确,无论是表现时代主题的创作,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讲述红色革命故事,歌颂新时代新气象,表达对环境、生态、民族等主题的文化关切,均有不错的表达,显示出当前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基本思想和艺术技巧。二是在艺术技法方面,传承与创新并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在几个大的领域,例如剪纸、雕刻、民间绘画、刺绣等领域,创作出近年来非常优秀的作品,有的甚至可以称为经典之作。三是大型创作逐渐增多,这些年,木雕领域里先后出现了施冬妹、任建华、王杨春等集体创作的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郑春辉创作的《清明上河图》,葛招龙创作的藻井《人生戏台》,张硕的砚雕《万佛朝宗》,拉毛叶忠创作的藏绣《岭国三十员大将》、杨新平的烙画《军垦红色记忆历程长卷》等,都是巨型制作,艺术家追求的艺术效果趋向极度震撼。还有作品内部数量元素之多,由多个作品构成一部大型作品,例如张铁山的内画鼻烟壶《中国系列(一组10件)》、常天平和冯元海的泥塑《河州秧歌系列(一组108件人物)》、刘兰芳的香包《百鸟朝凤壁挂系列(一组10件)》、王苓和丁国彬的木刻版画《十师一八四团史画》长35米、高5.9米,王自勇的内画《父亲的历程(一组20件)》、谷中和的剪纸《早市地摊》是十米长卷、徐海清的竹根雕《钟馗嫁妹(一组68件)》、向亮晶和向术的剪纸《万里茶道(一组9件)》等等,都属于大型创作且内部构成数量多,说“在当前民间工艺美术中出现了追求大型巨制的迹象”,应该不为惊人之语。形式服从内容,片面追求大型巨制,是不值得嘉许的倾向;如何处理好大型巨制作品内部各内容元素之间及其与艺术手段之间的关联,又在巨型构思中保证艺术手法精雕细刻,处理好艺术细节与宏大构思之间的关系,是民间工艺艺术家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民间艺术表演成果。民间艺术表演类有13部作品入围终评阶段,其中,民间歌曲有5部、民间舞蹈8部。《牧羊马》是哈萨克民歌,加入了民族乐器和多声部人声,经过重新创编,以自弹自唱的形式,表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将羊马视为最忠实的朋友,同时也歌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求。河曲《打蓝靛》流行于山西河曲,是打蓝劳动时所唱。所谓打蓝就是用木槌将石灰与蓝靓调匀,并击打瓮里的蓝液时所唱的歌。音乐、歌曲和劳动的动作相融合。歌曲地域特色浓郁,高昂欢快。《藏族对歌》是由马头琴伴奏的歌曲;《黄河船夫曲》是劳动号子,语言质朴粗犷,音调高亢;《水打禾头花花开》是客家山歌,曲调优美,悠扬绵长;《盛世雄风》(英歌舞)是普宁泥沟英歌,有悠久历史,表演舞动时,粗犷豪放,气势磅礴,犹如万马奔腾、猛虎下山,充分表现出人民大众不畏强豪、敢于抗争的精神;《最炫中国东北风》以海城高跷秧歌为基础,具有悠久的历史,歌、舞、杂技和小戏相融合,表现出东北人民乐观向上、豪迈不拘的生活态度;《苗族锦鸡舞》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苗族村寨,表现苗族人民的温和娴静性格,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的状态;《安塞腰鼓》是民间广场歌舞的经典形式,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气势磅礴,豪迈粗犷,刚劲奔放,表现出陕北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武、开朗乐观的性格。《凉州攻鼓子》以“攻”为主要动态姿势,表演阵法有两足对垒、展示三军、四门对敌、登高望远、套莲花、挂阵等,给人以威武雄壮、神秘莫测、粗犷豪放的美感,充分体现了古代武士的英勇剽悍、勇往直前的阳刚之美。《铜梁焰火龙》是铜梁地方在春节、端午、中秋、庙会时舞龙庆祝丰收、辟邪除恶、消灾免难、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活动,其中有祭龙、请龙的民俗活动,在吸收了川剧、二龙、火龙、杂耍等元素后,更加丰富多彩。 《奉化布龙》是奉化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有敬神、请神、娱神等仪式,舞蹈套路有40多个,由盘、滚、游、翻、跳、戏等基本套路,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化多端,气势雄伟。《头番红龙》的“头番红”是当地老百姓对中央苏区历史的俗称,作品以传统姓氏灯、板凳龙、板桥灯为道具,用传统手法简单编排,仪式感很强。
(四)民间文学创作成果。《顿造忙(创世经)影印译注》(潘其旭、韦如柱),《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上、下,潘大聪、黄尚军、李国太),故事集《优洋讲故事》(邓解华)三部著作,是本次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创作评审的幸运者。作为进入终评并最终获得评委青睐的作品,《顿造忙(创世经)影印译注》具有特殊地位。研究者认为,《顿造忙(创世经)》是壮族文化遗产,但与一般的壮族经诗和民间长诗不大相同,它虽然也有民间创世史诗和民间长诗的成分,但更侧重于历史、宗教、习俗、文化交流等方面内容:土官丧事的经典仪式,包含有许多仪式格式的阐明,强调仪式的场面;阐明“治国安邦”的必要,阐明土司建制中府、州、县、洞的来龙去脉;追溯该州土官祖先南来的经历,说明壮族土官大部分是壮族贵族——领主,但也有一些从中原来的戍边官员,他们长久在壮族中为宦,久而久之与壮族同化,也可能有的属于假托攀附;反映“郎火”等壮族民间的习俗;吸收了比较多的汉文化。《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上、下)以20世纪80年代搜集的通江县民间歌谣为底本,在数十年田野调查基础上,细审方音、考辨本字、追本溯源、复原民俗,对歌谣中的方言和民俗进行详细校补,辅之以大量珍贵的民俗图片,以图注文,以文释图,力图全方面呈现通江民间歌谣丰富的文化内涵,抢救性地保护大巴山地区的濒危文化遗产。全书近180万字,120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为通江方言、民俗、历史乃至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优洋讲故事》是新创作的故事,是讲述者邓解华近年来发表在各大故事刊物上精选出来的30篇佳作,包括网络故事、生态故事、暖心故事、清风故事、传奇故事五个篇章,既有反腐倡廉的清风力作,更有温暖人心的感人情怀,富有较强的时代感。
山花奖:面向新时代的思考
尘埃落定,掩卷沉思,有几点感受:一是全国各地民间文艺发展态势迅猛,优秀作品一时呈现出井喷的势头。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民间文艺学科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民间文艺学术研究不仅在高等院校、科学研究院展开,而且在基层和田野工作的民间文学家、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家,也纷纷拿出厚重而坚实的研究成果,这是了不起的壮举!1956年8月24日,毛主席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里说:“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是有道理的,问题是讲不大出来,因为没有多研究。”“手工艺品的事情,请美术家请不到。对中国民间艺术看不起,这是个兴趣问题。应该逐步地引起他们的兴趣。可能一时说不通,要长期说服。”今天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学者到基层手工艺者,从事民间文艺的收集、整理、传承、发展和创新的大作者,人才济济,成果迭出,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二是民间文艺传承与创新辩证关系,在实践中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些年出版民间文艺作品,无论是学术研究著述,还是创作出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辩证看待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成为共识。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如苏绣艺术家姚建萍、木雕艺术家郑春晖、景泰蓝艺术家钟连盛等,都创作出推陈出新的佳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学术界好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接连推出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推出“中国好手艺展”、中国美术馆和国家博物馆间或推出专题展,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持续推出著名艺术家进京专题展览……这些举措,为繁荣民间文艺创作提供了很好平台。一味模仿前人的制作已然成为过去,面向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创作新的艺术作品成为时代趋势。民间文艺界对此形成高度共识。三是社会发展新趋势和新技术条件造就了民间文艺新形式、新态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我们提出了调整民间文艺观念的要求。例如融媒体条件下的民间文学形式,就改变了“讲述”环境下民间文学存在形式;青年一代民间工艺家们走进大学,接受现代艺术理念,创作出新的民间工艺作品,木雕、泥人、刺绣、陶瓷、剪纸、香包等领域,民间手艺与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成为新的民间工艺态势;历史上曾经属于皇宫造办处的“燕京八绝”、云锦等手艺,走向民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用品……现代社会对传统手艺提出时代审美趣味的要求,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对民间文艺的传统认识。
(邱运华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