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音乐厅,被灯光聚焦的湘江大厅舞台上,一支交响乐团和几组民族小乐队布满了整个舞台,背景大屏上由中国书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鄢福初题写的“湘遇湘音”显得格外醒目,映衬着这场音乐会的主题——观众瞩目、专家期盼的湘剧声腔交响音乐会,在一曲悠扬雅韵的古琴音乐声中拉开了帷幕。
不久前上演的这一场“湘遇湘音”主题音乐会,是何益民以对湖湘艺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热爱,从她所原创的湘剧音乐中精选出10首风采各异、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唱段,呈现给观众朋友的。这里面既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湘剧《护国》选段《开创新政一马当先》等,也有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参赛获奖湘剧《书香天下》选段《知书达理君子女》,还有刻画新时代美好田园生活、如同诗和远方的《我家住在花中央》,以及描写人间烟火、湖湘韵味的《潇湘美食》《挤女巷》等各具特色的独立戏歌……这场音乐会从乐队伴奏、湘剧唱腔等方方面面显露出独特的美感。
一是中西合璧中的形式美。前期文宣中看到“湘剧·交响”的音乐会标签就体现出这将是一台颇有创意的原创作品音乐会;从音乐会点亮舞台的那一刻,看到台上交响乐团与民族小乐队的组合,观众似乎都在好奇,这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唱腔配器?当乐团正中央一位身着古装的古琴家,以飘逸摇曳、灵动自如的琴艺独自演绎出如同古曲《阳关三叠》主题音调的韵律时,瞬间使观众沉浸到音乐的聆听中。这率先飘出的一段古琴声,正如画龙点睛的起笔,而随着琴声节奏的逐渐加紧、音调的不断叠置,一锤定音的大鼓声音结束了古琴的引子,将音乐带入到了宏大的交响乐主旋律前奏,随着笛子等民族特色乐器的融入,音乐转换更加唯美悠扬,而在一阵紧凑的小鼓打击乐的映衬与衔接中,管弦乐队伴奏下的第一曲大合唱《中华魂》,唱出了“巍巍昆仑五千载,滚滚黄河中华魂”的豪迈气派。一首不到四分钟的引子和开场曲,以这样的独特创意和涵盖古今中外乐器的配器衔接与音乐转换,迅速地捕获了观众的心。而这样一种配器思路,贯穿了音乐会始终,管弦乐队丰满和声效果的声腔伴奏、民族色彩乐器在其中个别片段的点缀伴衬,特别是民族小乐队与打击乐独具戏曲特色的间奏片段与巧妙镶嵌,使得这场湘剧交响音乐会既守候传统又海纳百川、既突出湘剧戏曲特色又融入西洋和声编配,彰显出中西合璧的音乐形式美。
二是湘剧声腔中的韵律美。体验湘剧的韵味,除了戏曲乐队的伴衬、点缀、烘托等,最重要的是感受品味戏曲演员在字里行间、旋律起伏、婉转延长中的声腔韵律美。音乐会的女声独唱《庭院深深》和讲述女书文化的《知书达理君子女》,以原汁原味的民族乐队为主体伴奏和有滋有味的演唱声腔韵律,唱尽了人间女性的柔美和细腻。特别是音乐会结束的压轴之作《我家住在花中央》,以交响乐队恢弘的前奏引出对美好生活的表现,在民乐为主体、交响乐和声铺底的伴奏下,男女声的声腔戏曲韵味浓厚,男声唱出了油菜花、稻穗花和无边的田野无边的花以及花海掩映的崭新村庄,女声唱出了荷花、梅花和美丽的田野美丽的花和花海托起的迷人农庄,男女合唱在大乐队的伴衬烘托下,唱出了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绿水青山绕花海,我家住在花中央”的无比喜悦之情和无比豪迈之感。一首首作品的来源就是一个个生活中的原型提炼,一曲曲唱腔的设计就是一种种艺术的精心表达,其中的韵律之美,唯有现场的沉浸式聆听,才能品味其中的绝妙之所在。
三是历史主题中的镜像美。从《开放新政一马当先》中革命先驱蔡锷将军的威武形象,到《白头到老永不分离》中他与妻子家国情与夫妻恩的伟岸柔情;从《将士军歌》的呐喊强音,到《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美好憧憬,通过湘剧高腔、弹腔等唱腔设计,融入交响乐的和声语汇,将重大历史主题以湘剧的方式镜像到当下的大舞台,以艺术之美勾画出重要历史时刻、塑造出经典人物形象。
此外,音乐会的成功呈现还彰显着团队协作中的和谐美。这样一场貌似个人行为的湘剧作品音乐会,其实更是一次上下联动的文化传承和师生联袂的教学实践。因为,音乐会不仅有业内专家的题词、贺词,也有多位在京湘籍著名歌唱家的短视频祝福,更有湖南艺术职院师生乐队合唱和湖南省湘剧艺术界行家倾情投入的编、导、演,还有台前幕后工作团队,特别是给予项目、经费支持的湖南省文联和长沙市委宣传部以及其它协办单位和友情赞助。所有人的付出,不仅是对湘剧艺术传承的尊重与支持,更激励着湖湘文艺人坚定文化自信、繁荣戏剧戏曲的信心与决心。
以湘遇湘情,唱湘剧湘音,这样的主题正符合和引导着湘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这一场湘剧声腔音乐会,所呈现的就是湖湘文化中的音乐交响,所展示的正是湘剧声腔中的时代强音。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美育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部音乐与舞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