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在漫长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形成的,具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精神载体的总称。而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中,红色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红色舞蹈作品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塑造我们优秀的传统艺术,还有助于传承革命记忆、弘扬红色精神、创新民族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在革命战争时期,红色舞蹈起到重要的宣传动员和思想教育作用。器宇轩昂的红色舞蹈不断鼓舞着革命战士和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将人民战士和广大群众的心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而在现在的和平岁月,红色文化便逐渐成了激发中国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动力,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近几年来,红色舞蹈作品背后所蕴藏的红色文化大量被运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大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拓展了思政教育素材的文化性。
红色舞蹈作品的思政教育价值
一方面,运用红色舞蹈作品进行思政教育,能够促进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艺术密切结合并充分吸收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思政元素。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并在舞蹈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舞蹈中,人们借助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情感,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舞蹈艺术的情感表达比其他艺术更生动更强烈。红色舞蹈反映的红色文化情感内涵来源于红色文化,来源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纵观红色舞蹈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我们党一直以来对其重要性的认知就非常清晰,并非常注重这一艺术形式的应用,舞蹈艺术鼓舞人、振奋人的作用是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北伐时期,就产生了苏区歌舞,它对鼓舞部队士气、提高战斗力起着重要作用。如革命歌舞《红旗再起》,表现革命者高举红旗奋勇斗争,一人倒下,后人接过红旗继续前进,革命队伍在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长征时期,共产党经常使用红色舞蹈进行宣传动员和思想教育。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的红色舞蹈作品,如《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舞》《农民舞》《海军舞》等等,这些舞蹈作品对于扩大红军、鼓舞士气、教育群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舞蹈界有“南吴(吴晓邦)北戴(戴爱莲)”的说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吴晓邦创作了《大刀进行曲》鼓励抗战,戴爱莲带领学生深入西康采风,1946年创作了“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将少数民族舞蹈搬上舞台,引起巨大轰动并对当时的学生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红色舞蹈重在表达胜利喜悦、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以及新中国成立周年庆典,如《红绸舞》《人民胜利万岁》《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 《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等,其作用在于凝聚人心、激发人民的奋斗激情和爱国热情,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凝聚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思政教育是德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便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深远的文化动力。思政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持续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和学校特色,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展思政教育的元素素材,通过丰富生动的现实案例来进行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开展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规律的把握都至关重要,这就需要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抓住教学对象特点针对性进行思政教育。从这一角度来看,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舞蹈作品能够通过构建情感方面的认同来进行思想价值引领,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红色舞蹈作品进行教育,有助于传承并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其本身具有生命力强、感染力强、内涵丰富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内容,目前,以红色文化为内容和载体所展开的教育活动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而红色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红色文化,因此,在红色舞蹈中也具备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的外在形态和深刻内涵,这一特征也将红色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进一步强化了。比如1949年创作的《人民胜利万岁》、1964年创作的史诗级红色舞蹈作品《东方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凝聚成的革命文化和革命道德,而革命文化和革命道德都是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都具备极强的意识形态功能。1965年,上海市舞蹈学校将著名歌剧《白毛女》进行改编并首演,其中所展示的阶级意识斗争形态具有极强的时代性,这部舞蹈作品借助了西方芭蕾舞剧的表现形式,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舞蹈、武术等动作和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在舞蹈作品展演的时候有助于同时空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引发思政教育层面的精神共鸣,同时宣传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
思政教育中红色舞蹈作品的融入实践
为了更好地将红色舞蹈作品融入思政教育之中,提升红色文化艺术的思政教育功能,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高校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到红色舞蹈作品不是简单的动作欣赏,而应该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形式,其教化意义和思想价值都十分深刻。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限于引导学生关注特定的舞蹈动作,更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其中的精神内核,树立崇高的信仰追求,并将其外化为生活中具体的行动,让思政教育真正能够落到实处。二是不断丰富红色舞蹈作品的思政教育资源。比如在《近代史纲要》课堂中就可以引入红色舞蹈诗《井冈·井冈》来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教师要结合舞蹈诗《井冈·井冈》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容重点讲述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背景,鼓励学生从中感悟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缅怀致敬、对坚守信念的讴歌礼赞,加强党史学习教育。
红色舞蹈作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对红色文化进行了艺术性的书写,艺术化展现伟大的民族精神。运用红色舞蹈作品有助于高校特色化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帮助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目前,高等艺术院校的思政教育已经有了红色舞蹈作品的自觉应用。我们应该不断挖掘艺术作品中的德育资源,借助红色舞蹈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专业能力强、思想意识端正、文化底蕴丰富的优秀人才。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思政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