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占凡 中国视协主席
80年前的今天,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座谈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同志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价值导向,照亮了我国文化前进的方向。时至今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依旧是党的文艺事业不断前行、发展繁荣的指南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艺阔步迈入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实主义创作积极守正创新,现实题材精品力作百花竞放,《人世间》《山海情》《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底蕴深厚、制作精良的作品相继亮相荧屏,弘扬中国精神、展示火热生活,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切实发挥了电视作为党的喉舌的政治属性和重要作用,赢得了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赞誉。
深刻反映伟大时代精神,生动描摹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真善美,弘扬主旋律,是电视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今后,中国视协将继续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强化团结引领职能,引导电视艺术工作者牢牢坚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真正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不断推出反映时代精神风貌、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电视作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陈铎 主持人
我是个83岁的“老学生”,从年轻时到现在,人民群众都是我最好的老师。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年了,我踏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大门也已经有64年了。 《讲话》是灯塔,一直引导着我,鼓励我前进。毛主席说“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实践中去”。60多年来,有条件、有机会时,我会积极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学习、体验,没有机会时,我也会积极主动地用各种方式方法去调查研究、去熟悉了解群众,以人民群众为老师。这就使我能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体验不到的东西,使我能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
人民,在我心里有着重要的、特别的地位;人民,是我情感、思想、言谈、行为和工作的源泉;人民,是我不断奋斗前进的最大动力。
刘劲 演员
我从1995年开始塑造周恩来总理的形象,至今已有27年。所塑形象涵盖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各个时期,几乎囊括了周恩来总理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可以说每一次演出时我都被震撼、净化。人们都说是演员塑造了角色,但对我来讲是周总理塑造了我,他的革命理想信念、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周恩来总理是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文艺工作者就是人民的服务员,心中有人民,肩上才能有担当!
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努力把提高道德水平和艺术水准统一起来,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牢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的教诲,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从人民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充分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掌握时代精神的发展大势,才能创作出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作品。
王丽云 演员
我在军旅戏剧舞台上“摸爬滚打”了五十年,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引下一路走来。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人民在我们心中。我们每排演一部作品,都要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下到连队,和指战员们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训练。体验军营的火热生活,淬炼自己,以适应军旅剧的需要。我先后到过牡丹江军马场、贺兰山里的哨所、新疆的马兰村、老山前线、中蒙边境……是部队沸腾的生活给了我素材,给了我艺术创作的激情和营养。
有一次和网友互动,一个网友的留言让我感动。他说:“30年前我看过你主演的话剧《天边有一簇圣火》,你饰演的军嫂巧巧我至今难忘,尤其忘不了你的谢幕,长时间的90度的鞠躬,是那么的虔诚……”我没想到,一个真诚感谢观众的鞠躬谢幕竟让一位观众记了我30年。
50年的演艺生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我们文艺工作者真心、真意、真诚地为人民创作,只要我们心中装着人民,人民是不会忘记我们的。文艺为人民服务,将贯穿我的整个演艺生涯!
龙平平 编剧
作为一名党史研究者,在与学生交流时我发现,很多人对于陈延年、邓中夏等我党最早的一批觉醒者、党员并不了解。这些人牺牲在他们最好的年岁,正因为有他们的奋斗、牺牲,才有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宣传这些先驱的事迹,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我有了创作《觉醒年代》的想法。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当年毛泽东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明确了文艺工作必须坚守人民立场以及文艺为什么人服务这一最根本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也提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现如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开始注重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了对高尚文艺的需求。所以,文艺工作者要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追求德艺双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侯京健 演员
12年来,我有幸多次饰演毛泽东的角色。回看这期间的作品,有很多遗憾,未来我将更努力地向生活学习、向老艺术家学习,将人物塑造得更好。
和以往相比,在电视剧《觉醒年代》塑造的青年毛泽东形象,需要更注重抓住人物的“精气神”和朝气。这时期的毛泽东更像是在我们身边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年润之”出场的一幕,这个场景在剧本中只有不到一页的篇幅,剧组却花了大力气,整场戏都是在雨中拍摄的,整个片段仅靠镜头语言就展现出强大的视觉冲击。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我们要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用延安文艺精神指引创作更多“接地气” 、从老百姓内心出发的优秀作品,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我们青年演员实现文艺梦的基本遵循,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升自我,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文艺从“高原”走上“高峰”。
蒋欣 演员
我在电视剧《功勋》中饰演了申纪兰这一角色,拍摄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他们夫妻长时间分离后再相见,那个年代朴实的爱情让人感动。他们夫妻二人,一人拼搏在战场上,一人带领西沟村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争取妇女权益,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创造出的“功勋”令人动容。
申纪兰诠释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具有不畏惧、不退缩的精神,她始终扎根农村,为争取男女平等作出巨大贡献。今后,我也会紧随前辈的脚步,做人民的好演员,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贡献。
丁柳元 演员
每一个杰出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感人事迹,作为演员,不是简单地完成故事叙事就算是诠释人物,而是要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闪光点,走进人物内心,还原真实。在电视剧《那些日子》中,我饰演了轮椅上的致富能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李晓梅。车祸是她人生的转折点,虽然经受命运的打击,但她却选择迎难而上,更勇敢地挑战自己,更坚定地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这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一种历经苦难而又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和苦难美学,诠释了当代中国精神和文化基因,感受到了中国人穿越时空、延绵赓续的灵魂血脉。
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思想境界的挖掘,要将自己也置于那个人物所处的历史时刻和时代洪流,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典型性,体现人民性。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我们虽如仰高山,但也觉得如在江海。我们将沿着延安文艺座谈会指引的方向,与时俱进,讲述更多动人故事,推出更多时代形象,为时代奏出新的颂歌。
萨日娜 演员
作为演员,我跟观众一起追了《人世间》这部剧,我经常打开弹幕看大家的评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世间》第10集中过年的场景,观众直呼“场景温馨、有烟火气”,让我十分感动。温暖是我们民族的底色, 《人世间》这部剧想表达的就是来自人间的温暖。
我拍戏30年了,拍的几乎都是现实题材作品,饰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我始终认为,演员是一个光荣又伟大的职业,应当为人民奉献精神食粮,传播正能量。时代不断更迭变迁,始终不变的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真善美。我们要在作品中以人民为根,以真善美为追求,展现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在当今,短视频流行,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扁平化”。不过,我坚持认为,观众需要更深刻的东西,这可以是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从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大家也可以借此思考人生——这即是优秀作品的作用,而创作优秀作品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杨阳 导演
我执导了电视剧《在一起》中“武汉人”单元,聚焦的是为抗疫作出巨大贡献的社区工作者。在接到拍摄任务后,我们走访了很多基层的社区干部。之前大家可能很少关注基层工作者,但是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工作之后,我被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动,他们也有家庭,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也有担心和害怕,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用弱小的身躯肩负起社区的防疫工作,既是小人物也是大英雄。
所谓讲好中国故事,归根结底是落在“人”身上。我们要了解人民、与人民共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体悟人民所思所想所求,挖掘人民内心深处的情感,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真实是最有力量的,要展现给观众最真实、细节的东西,摒弃“标语、便签”式表达,才能有信服力。就像我拍摄《功勋》中“黄旭华的深潜”单元,除了展现黄总师对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也展现了他平常人的一面,讲述了他不为人知的苦恼,以小见大,更以情动人,从而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