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天琴艺术活态流变与传承路径研究
作者:王恒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我国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愈发凸显出其卓越而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壮族天琴艺术就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已经于202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壮族天琴艺术的传承发展,文旅部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广西“壮族天琴艺术”保护传承工作的通知》。天琴是一种古老而形制独特的弹拨类弦鸣乐器,该乐器音域宽广,音色圆润纯净,节奏明快,犹如天籁,由此形成的壮族天琴艺术则是中越边境骆越先民所创造并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集弹唱、舞蹈、表演为一体的壮族传统民族音乐形态,具有祈福消灾、喻天娱人的社会民俗内涵。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壮族天琴艺术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流变发展历程,其传承和保护工作任务艰巨,当前虽然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更好地传承壮族天琴艺术,我们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相关非遗保护政策,放眼全局深入实践进行路径探索。

  壮族天琴艺术的活态流变

  壮族天琴艺术产生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自然发展演变深受时代文化思想和审美观念、生活生产方式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天琴艺术也进行了历史流变、地域流变、场域流变和表现形式流变这4个方面的活态流变,天琴由法器逐渐演变为乐器,其宗教功能逐步弱化,娱乐功能、音乐功能和文化功能日益凸显。

  起初,壮族天琴艺术起源于壮族先民求神问天、祈福祷告的精神需要,这与古骆越族的宗教传统习俗和信仰息息相关,具有强烈的宗教神秘色彩。在天琴艺术演奏的形式上则表现为“演天、唱天、跳天”三种主要形式,将乐器弹奏、舞蹈和歌曲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即是说,早期的壮族天琴艺术实质上是一种通过天琴这种音色空灵如同天籁的独特乐器来向上天传达祈愿的宗教仪式,这是受早期壮族先民宗教思想观念和社会生产生活水平方式所影响的。接着,壮族天琴艺术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壮族人民思想文化水平的更新提升,天琴艺术逐渐由一种祈福仪式演变为一种传情达意、放松精神、抚慰心灵的群体性娱乐活动,从原本浓郁的宗教信仰色彩转变为具有浓厚地域风土人情气息的歌舞娱乐活动。天琴独有的空灵音色曲调,加上富有壮族文化特点的歌曲舞蹈,真正凸显了壮族天琴艺术作为音乐艺术特有的艺术属性和艺术美感。到了20世纪末,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思想以迅猛的势头涌入国内音乐艺术市场,极大地冲击和影响了当代大众包括壮族人民的音乐审美思维观念,壮族天琴艺术这一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新事物的冲击下曾一度趋于消亡,直到2003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天琴的再现才让这一濒危的古老民族艺术起死回生,重新迸发出鲜活生命力。且以此为新的起点,经过相关专家的深度挖掘和针对性的创新改良,如今的壮族天琴艺术结合了时代审美观念和先进音乐艺术文化,在保留天琴艺术民族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

  壮族天琴艺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不断发生着演变,这种演变转化形式是自然自发的,是鲜活灵动的。这一活态流变的过程正是这一古老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发展表现,也是其不断延续和繁荣下去的力量维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为力量适时适度的参与和干预将会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延续发展提供力量资源支撑和思想方向指引。

  当下壮族天琴艺术的传承发展

  壮族天琴艺术作为我国珍贵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经开始走进大众视野、走出国门,成为壮族文化的典型标志和中华传统音乐艺术的突出代表,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使得社会各界对于壮族天琴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愈发重视。与此同时,壮族天琴艺术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一,传承人稀缺和专业人才培养缺口是导致壮族天琴艺术出现传承断层的主要原因。首先,当下壮族天琴艺术传统师徒传承制和家族传承制的传承形式已无法满足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延续的需求;其次,具有天琴乐器制作技艺和天琴弹奏技巧,精通天琴艺术唱跳文化的专业继承人数量稀少,年龄偏大,且缺乏有效的技艺教授途径和足够的继承人学习者;最后,天琴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民族音乐形式还没有在全国音乐类专业艺术院校普及开来,增加了其传承难度。其二,传承形式单一,传承效率低。传统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方式具有地域局限性,其发展空间大大受限。同时壮族天琴艺术相关书籍资料记载极少,目前只有龙州县的《古壮天琴文化考》。其三,对壮族天琴艺术的文化挖掘力度不足。《塘佛》和《求务经》这类关于天琴文化的经书至今没有翻译,同时大众对壮族传统地域民族文化习俗缺乏深入探索了解,导致了当下的天琴艺术作品难以突破瓶颈。

  以上三方面就是当下壮族天琴艺术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实际状况,结合国家关于非遗的保护政策和相关专家关于壮族天琴艺术传承的建议,目前壮族天琴艺术的传承保护应当做到立足实践、突出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壮族天琴艺术的当代传承,第一,要解决传承人问题。一方面要重点保护现下优秀的壮族天琴艺术传承人,并为其教授专业理论和技艺提供便捷的平台和良好的条件,帮助传统天琴艺术传承人撰写出版壮族天琴艺术专著。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将壮族天琴艺术作为一门专业特色课程纳入专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并聘请相关专业和传承人进入高校开设讲座和进行授课。第二,解决传承形式单一、传播效率低问题,为此要丰富和创新壮族天琴艺术传承传播形式。一方面,借助多媒体数字技术,将壮族天琴艺术以视频、文字、音频等形式纳入少数民族非遗电子数据库保存,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在高校教育体系普及。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壮族天琴艺术主题节日庆典活动和地方旅游业,通过独具地域民族风俗特色的节日和旅游项目提高壮族天琴艺术影响力。第三,加大壮族天琴艺术文化挖掘力度。建立专门的专家研究团队,尽快完善和充实相关书籍著作,并深入壮族当地学习了解地域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和特征,深入挖掘壮族天琴艺术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魅力,以此指导当下天琴艺术作品的创作创新。第四,继续推进传统壮族天琴艺术的完善优化,在坚持其本身民族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对其乐器材质功能、音色音域优化、弹奏表演形式风格进行改良创新,使其更符合当代大众文化艺术审美和精神娱乐需求。第五,为壮族天琴艺术传承提供更坚实完备的保障体系。一方面为壮族天琴艺术的保护传承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近日壮族天琴艺术保护立法起草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此作出了重大努力。另一方面,加大对壮族天琴艺术保护的经费政策扶持力度,用以发展当地旅游业和支持相关研究工作。

  至此我们能够看到,壮族天琴艺术在自然活态流变的基础上想要获得更持久的发展和突破性飞跃,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立足实践,结合当代先进思想文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和专业人士的努力推动下,在当代大众的积极接纳下不断突破自我,与时俱进。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国家级非遗项目壮族天琴艺术活态流变与传承路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