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边盛开的“象山花”
——浙江象山农民画发展纪实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complete="complete"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6/202201/W020220112260493984961.jpg" OLDSRC="W020220112260493984961.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多养家畜,发展家庭副业(1980) 高妙兰</font></p>
<p> 农民画是以地域民俗文化遗产为养分,以农(渔)民自身生活实际为创作源泉,运用民间绘画手法演绎出来的绘画艺术。目前在中国上千个区市县中,数以万计的乡村中,广大农民绘画艺术工作者不断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中华大地上的“绿水青山”“碧海银滩”,日新月异的农村农民农业生产生活面貌。在这其中,象山农民画又是一枝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p>
<p> 说起象山农民画,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提起一个人,她叫高妙兰——新中国第一代农民画家,中国农民画奠基人之一。高妙兰,浙江省象山县东陈乡王家兰村人, 1901年3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她自幼心灵手巧,学得一手剪纸、绣花的手艺。新中国成立后,她的创作热情迸发,常常深入田头工地,在火热的生活中摄取创作素材。1958年至1964年,高妙兰先后创作农民画和剪纸作品2000多幅,当时《美术》《人民中国》《人民画报》等40多家报刊发表了她创作的200多幅作品。其一生创作剪纸作品和农民画3000多幅,是农民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1964年、 1988年高妙兰两次在杭州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接见和赞扬,“你的作品这样多,我也画不起来”,称她的画“清气如兰,开一代画风”。</p>
<p> 高妙兰的农民画作品汲取了传统民间剪纸、刺绣、虎头鞋、布贴画等众多元素,构图饱满,布局灵动;通过选取农(渔)村建设中各类正能量题材,运用变形、夸张的民间绘画手法,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倾注着劳动人民浓烈的情感。《浙江日报》曾这样评价:“一个原来靠剪纸卖花度日的孤身老太婆,成了农民女画家。她的作品开了展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重视。……高妙兰可贵之处,就是把这样的爱和恨化成了力量,自觉地拿起自己的战斗武器——剪纸和绘画,以满腔的政治热情去声讨旧社会、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事物,歌颂精神焕发、热情饱满地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人,鼓舞人民去革命、去建设。”浙江省文联原副主席陈继武说:“高妙兰的农民画作品深深扎根于江南农村的沃土之中,浸润于象山半岛独特的民俗醇酿。她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既有美丽的田园风光,也有鲜活的农家生活,更多的是多姿多彩的劳动场面,而反映象山渔村的风土人物则构成了她画作中鲜明的地域特征。……高妙兰的画品犹如她的人品,在她身上有着中国农村妇女善良、真诚、厚道的品质。”</p>
<p> 在高妙兰带动下,象山农民画创作大兴,几代民间艺人薪火相传,东海边这朵“象山花”熠熠生辉。上世纪60至70年代,蒋燕芬、郑家仁、陈兆祖、白宏伟等人崭露头角, 80至90年代,顾圣亚、胡箭等作者的作品多次入选入展农民画展览。为继承和发扬高妙兰为代表的象山农民画艺术,进入新世纪以来,象山相关部门多次举办了农民画培训班,又先后走出了张燕芬、张富祥、周秉益、应其钢、顾圣亚、孙美珠、王亚红、傅平等一大批农民画家,茅洋乡女子农民画创作团队现已成为浙江省级创作团队。2006年,象山农民画被列入第一批宁波市非遗名录。</p>
<p> 进入新时代,象山县文联把农民画作为海洋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助推农民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有序传承,农民画逐渐从一般宣传品向文化创意消费品转型,逐渐成为象山各地展现风土人情的重要途径,在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中成为不可多得的文艺资源。目前,茅洋学校成为宁波市农民画创作培训基地,在此影响推动下,高塘岛乡、鹤浦、石浦镇等地多个学校相继开展了农民画教学和创作活动。2012年,王亚红的农民画《渔娃》被扩展成青花瓷巨画,绘在了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馆外墙上。2018年,“山海匠意——象山古今工艺精萃”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象山农民画代表作品得到展示。通过进入城市文化消费空间举办大型展览,农民画文创产品悄然进入了城市生活,完成从产业化、产研学互动到文创产品开发、 “文艺+”等新技术手段发展路径的蜕变。</p>
<p> 在象山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下,象山文化部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广象山农民画品牌。通过改造高妙兰故居,成立高妙兰画院,开辟建设农民画陈列室、展览厅,让象山农民画有了坚实的传播平台;通过加强象山农民画传承人培育和创作团队建设,让象山农民画形成稳健的传承梯队。2021年,象山县人民政府、县文联还与中国民协、浙江省文联联合组织了“百年荣光·红心向党”全国农民画展,生动展示象山人民坚决做强海洋经济示范区、建好“海上两山”实践地、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县的昂扬斗志。现在,象山农民画家正在用手中的画笔,不断创作出更多农民画精品,展现“重要窗口”的中国特色、浙江气派、宁波精神、象山故事,象山农民画正成为“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p>
<p><strong> (郑辉系浙江省象山县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姜剑系象山县文联党组成员)</strong></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