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芬(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创新型国际标准舞的人才培养应架构能力先行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目标是“高定位,准目标”,培养的是融竞赛、表演、教学、训练、创编与传播能力于一体的国际标准舞与运动文化传播的卓越人才。
●龚为民(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
国标舞的艺术创作要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之路,必须努力提高舞者的文化知识水平与艺术鉴赏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国标舞的创作中,编创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国标舞艺术作品。
●齐志峰(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国标舞是一门极具包容性、观赏性与参与性的世界语言;创作者要坚守创作本心的感召,在创作、教学与比赛中坚守纯粹与真诚;舞蹈创作应培根铸魂,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并注重编导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个性;国标舞是世界的民族民间舞,每一位国标舞人应怀揣“为人民而舞”的初心,在全球化语境下以国际化语言彰显中国风范、传递中国文化。
●陈淑民(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洋为中用”是用西方的舞蹈元素,讲述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是中国国标舞竞技性与艺术性的平衡点。国标舞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通过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创出属于中国的国标舞发展之路,强调“多元化、融合性、特色型”的教育理念。
●张平(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国标舞最有价值的,是人与人之间、男人和女人、熟悉人和陌生人以及不同族群之间的“黏合剂”,是一种人类交往的关系学,融合人与人关系的文化产物。未来,让囯标舞“规限下”“自由”地“教育身体,关爱生命” ,舞出中国气派的国标舞,赋予国标舞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新的美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