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林林(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清明奇妙游》《重阳奇妙游》总导演)
河南卫视从“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出发,立足中华传统文化,挖掘传统节日潜在内涵,用科技赋能传统古典舞,打破年龄、区域的隔阂,在经典与流行、传统与现代中找到平衡点、契合点,让不同观众能从中赏析中国舞蹈,读懂中国故事,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李永明(河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2021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舞蹈总监)
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我们在编创过程中,认真做到了对观众群体及其观赏习惯和观赏方式、电视文艺类舞蹈作品表现方式、现代影视拍摄技术和先进拍摄仪器、审美趋向和审美诉求、传统文化和古典舞蹈风味这五个方面的准确把握。
●林继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舞蹈与节日均是系统性的文化符号。电视创作要特别注重身体文化与传统文化节日的结合,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在节日基调的基础上建构舞蹈符号进行文化表达。技术因素永远不能消解其背后的艺术情感与文化内核。舞蹈只有呈现出对情感、生活、社会的理解,才是这个时代的好舞蹈。
●张建珍(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具有超强的叙事功力。节目几乎打破了传统电视叙事的约束,超越了传统舞台表演、电视晚会表演的时空限制,在某种程度实现了“电视语言的革命”。
●刘辉(故宫文化创意研究所副所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
近年来舞蹈“出圈”的深层根源与“文博热”相似,均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挖掘,引发大众的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面对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形成的冲击,河南卫视的舞蹈节目成为知名文化IP后应积极赋能各个行业与产业,通过不断地“破圈”与融合形成更大的势能,推动国潮文化发展,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马明(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表演艺术的传播媒介已从传统剧场媒介进入数字领域,新型的数字媒介为舞蹈艺术的创新与活化开辟了新的路径。智能化、数字化及信息化的媒介时代,舞蹈艺术文本已不是简单的“电视+舞蹈”“网络+舞蹈”形态,跨界和融合势必是一种无法低估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