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刻刀为红旗渠精神树立丰碑
——谈张伟元《红旗渠100大工匠》人物肖像版画创作
栏目:推介
作者:董大可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红旗渠100大工匠》人物肖像版画
杨贵 中共党员,红旗渠建设带头人,出生于1928年

  人间天河红旗渠,巍峨太行金腰带。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一个“引漳入林”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横空而出。

  红旗渠工程,从1960年2月动工,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修建各类设施12408座,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完成了这一引蓄提灌排电相结合的大型水利工程。曾经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2米×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被誉为“红旗渠精神”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也融入到华夏文明的优异遗传基因序列之中。

  张伟元,中国共产党的普通一员,从事新闻工作,让他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机会幸运地一次又一次成为红旗渠一系列重大事件核心区“零距离的历史见证者”。版画,是他多才多艺的一个方面。他一直顽强地坚守自己心中认定的、最正宗的黑白木刻,放刀直干。2006年,河南省美协版画艺委会组织16人深入林州市红旗渠一带采风。张伟元在参加了“致敬太行”版画作品展之后,便萌发了用版画形式为“百名红旗渠功臣”树碑立传、昭告后人的心愿。这个魂牵梦绕、琢磨酝酿了十多年,又深思熟虑、艰难前行了整整5年的“版画艺术工程”,终于梦想成真、硕果累累。张伟元作为一个时代的同行者和历史的见证者,为红旗渠留下了带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历史烙印的群英谱。

  5年时间里,他像抗战时期新兴木刻运动中那些满腔热情、充满正义感、勇敢顽强的木刻青年一样,带着敬仰为这一特殊群体造像,在注重个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共性,在艺术上着力彰显其“朴实自然、真诚刚毅”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当代愚公、太行之魂”。一个又一个建设者,满脸沧桑、眼中透着坚韧不拔,感天动地、扑面而来。没有花哨的色彩,只有那最能揭示本质、斧砍一般的黑白印痕,为我们敞开了这些勇敢的建设者的心扉。

  张伟元希望通过《红旗渠100大工匠》人物肖像版画创作,在铭刻历史、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同时,更多地唤醒人们对“红旗渠人”的关注、更加切实地关心“红旗渠文明新生态”的建设和发展,构建红旗渠文明生态圈与外部世界之间更多合作通道的建设和发展,把红旗渠这篇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造福子孙的文章做新、做大、做强。他说,要做“美太行、富太行、智太行”的志愿者。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