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 情味 韵味
——从喻国玮美术作品看当代艺术的突破
栏目:画者
作者:李犁  来源:中国艺术报

喻国玮作品

  我曾给喻国玮的艺术作品写过评论,有朋友觉得还不错,现在回头看觉得有点华丽,华丽的东西容易遮掩本真和本心。这次喻国玮的画展我又匆忙写了一篇,至于技法和笔墨的优与不足,还要请专业的画家、评论家来评判。在技术上,喻国玮的作品肯定会有向各位大家学习的地方,但他的作品中没有丝毫无病呻吟,没有晦暗和阴暗,更没有为了创新而剑走偏锋的哗众取宠。他的作品中是有光的,有向上向远方追求和开拓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喻国玮的作品中有大志,陆机以“心凛凛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提出艺术家的心要纯洁,志向要高远,在喻国玮的作品里我们就能看到这种情怀。喻国玮作品中的这种理想情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把纯美和纯净作为艺术的境界;一种是把给人勇气、信念和希望作为艺术的追求。记得喻国玮说:“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希望。”那么艺术能给人希望和追求希望的勇气就是一种对人的“拯救”,艺术作品能有这样的作用,那就是化虚为实,就是启蒙和拯救灵魂于迷茫的明灯。

  从审美上说,喻国玮又是怎样把情怀这种看不见的“虚”,转化成艺术这种看得见的“实”?这就不能不提艺术的驱动力——激情。只有激情才能让理想腾起熊熊大火,催逼着艺术家去创造。但没有理想,激情也容易跑偏。激情加上情怀让喻国玮的作品速度加快,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看他的作品,真的就像有一条激流向我们流来,有的壮阔,有的汹涌澎湃。这激情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气脉,它鼓荡着、奔涌着,使水和墨都如沸腾起来,滚滚向前。

  如果找个关键词来概括喻国玮作品的审美品格,那就是雄健。这是他作品的气质,是虚与实、精神与外形的合一。在外显示成气势,在内凝聚成一种气度,这样一来,他的作品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启示和意味。它闪耀着清醒的英雄主义和夯实的理想主义的光芒。踏实的理想主义是心怀理想,但不忘把每一步夯实。需要指出的是所有作品都是艺术家人格的凸显,艺术家心有高山大海,作品才能辽阔坦荡。心打开了,格局就大了。我把以上这些理解成喻国玮作品的意味。

  喻国玮作品也流露出了温暖和深沉的情感。情与义是所有作品的肝胆,是正义感和同情心。喻国玮的很多作品有人间冷暖的气息,但同样契合中国画的意境,他的作品中有“炉火”也有“烈火”,是性情和人格的自然流露,有情有义,有热爱,有生活的气息。比如《鸟鸣驱雾看日出》《长白春色》《走巫峡》等作品虽然大气磅礴,但其中的热爱之情还是渗了出来,与所有山水画相同,透出的是一种欢腾、热烈和喜悦。这些作品是有温度的,能看出画家对生活、自然、故乡以及一草一木倾注的真情深情以及抑制不住的喜爱。尤其他擅在一片草木中或大海上空画上一抹红色,如《鹤鸣九皋》《红日普照沧海静》《日映红海滩》,给人欢喜奔腾升腾之势。这红色就是点睛之笔,传递给观众的就是一种激动兴奋之感继而对生活有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我把作品中的烈火看做他对生活的态度。在他的《归来》《回归》等画中,暮色中颜色暗了下来,意境上有了凝滞的感觉,画面温馨,但也稍许凝重了,这就是画家的另一种心情。还有争春,几个石缝中长出的花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当然也有先天的不足,我们被它的精神和斗志焕发的同时,也感叹:石板上的大树怎么长也长不过肥沃的山巅的小草。于是,思想就出来了。

  喻国玮的艺术探索首先追求的是整体的诗意感,其次是构图上的力求新意,比如旷野中突然耸起的一道峭壁、山林中一股闪烁的清泉、茫茫苇海中几处如星星般闪耀的白色翅膀,秋色中点点如萤火的红色的浆果,都能立刻让画面生动起来。而这些画面既熟悉又陌生,是真实又似梦境,但画家要画的就是心里常有但生活中又不常遇到的风景。好的作品让人感动、心灵震撼,但又欲辨忘言,这便是喻国玮有意无意间达到的艺术境地。这虽算不上大创造,但绝对是小发现,更是智商和情商的结合。它让静的景物瞬间动起来、活起来。这就是久久回味的诗意。这种诗意像空谷的回音往复回旋,越久越有滋味。

  在他激情如骤雨、沉思似大海的抒情中,喻国玮的内心不慌不忙,思维却异常活跃,他一边追求艺术形式的空灵,一边又力求思想的沉实。在艺术上,喻国玮努力向上飞扬,直到凌云中,进入虚静的境界。而思考上却使劲向下,直到沉到人间的涌泉穴处,他挤出所有的杂质和虚妄,让思想和自己的人格都纯粹到如敲击青铜和青铜那悠远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