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田蓉为金钟奖声乐(美声)比赛获奖选手颁奖
作为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比赛最年轻的评委,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的年龄和不少参赛选手相近,他坦言,从复赛到半决赛再到决赛,从85人到最终评出前五名,看着全国各地来到成都逐鹿金钟奖的选手们8天来一步步晋级,一首首作品唱过来,感同身受,真心觉得太不容易,无论获奖与否,这个过程弥足珍贵,对于选手来说收获满满,对于评委来说也是一种很棒的享受。在决赛阶段从之前的钢琴伴奏改为启用现场交响乐团伴奏的方式,是本届金钟奖声乐比赛的最大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考量选手的综合能力、个人素养以及现场应变能力,更使得比赛本身更加精彩、更具观赏性,也使得决赛现场精彩纷呈,堪比一场高质量的音乐会。
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此次带领贵阳交响乐团在决赛阶段为声乐(美声、民族)晋级的24位选手做乐队伴奏,这让他也深有感触。张国勇认为,“金钟奖的设立和举办不仅有助于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最关键的是提升整个国家的音乐欣赏水平和文明程度。如果仅是钢琴伴奏的话相对来说容易一些,但如果和乐队合作的话,那就必须要有很好的音乐功底,而且要会听乐队。作为一名真正的歌唱家或者走职业道路的歌唱家,总归是要和乐队在一起,在舞台上演绎歌剧是最高的境界,所以和乐队合作是必须的,也是考验一个艺术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此举对于现在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来讲也是一个标尺,这是一个多赢的举措。”“合乐队其实对于声乐演员来说是很高的要求。起初我还非常担心,因为选手中很多都是学生,没有太多和乐团合作的经验,但是真正看下来,觉得非常过瘾。其中有好几首作品听得我热泪盈眶。”石倚洁希望用乐队伴奏的方式可以坚持下去,“它的好处是能够让我们看到西方的歌曲,咏叹调也好,艺术歌曲也好,他们的乐队配器非常巧妙,永远是把人声放在前面,乐队是在烘托着人声。”通过这次大乐队伴奏的尝试,石倚洁认为能获得很多启发。
作为本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评委会主任,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对于本届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准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她看来“年轻选手们实力都非常强,素质也比较全面,有的可以说先天的声音条件和唱歌技巧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比赛也有残酷性,还是要根据现场的表现,从复赛到半决赛再到决赛,能明显看出来最终获奖的选手的状态和发挥都很稳定,舞台上的松弛感传递出一种自信的状态,让评委们和观众看得都很舒服,也相信他们可以走得更远”。
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张千一已经是第二次担任金钟奖声乐(美声)比赛的专业监审,对于此次选手的总体表现,他认为尤其是晋级决赛的选手实力非常接近,最终是决赛曲目的选择、现场发挥以及与交响乐团的合作经验和感觉等因素,让五位选手脱颖而出。这次美声比赛获得金钟奖的选手都有比较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学习经验非常丰富,有不少选手都有国外留学的经验,这也能够看出中国音乐的人才培养已经趋向于全球化,完全可以和国际接轨。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获得美声比赛第一和第四名的选手均来自于浙江音乐学院,第三名来自武汉音乐学院,上一届美声比赛第一名则来自山东艺术学院,除传统音乐三大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之外的其他地方音乐院校能够在这两届金钟奖声乐比赛中获得这么骄人的成绩,拥有这么多高水平的人才,着实令人惊喜。
殷秀梅坦言,总体感觉选手们演唱外国作品的表现似乎比演唱中国作品还要出彩,金钟奖是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既然是这样,大家首先要演唱好中国歌曲,尤其是在基本功打好之后,也要“两条腿走路”,这样才能拥有更大的舞台。而石倚洁则强调,“谁能把歌唱到你心里,谁就能赢得大家的心”,他希望通过金钟奖比赛,能够探索声乐教学遇到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嗓音条件本身很好的学生,唱中国歌也好,唱外国歌也好,可以齐头并进,一起往前走。
作为作曲家,张千一和本届金钟奖声乐(美声)比赛评委孟卫东都创作过不少优秀的民族歌剧和经典歌曲,他们均表示,希望能够在未来的舞台上,用“作品”和金钟奖的获奖选手们相遇。希望金钟奖的声乐决赛也可以集合创作力量创作委约作品,请选手们在赛场上唱响,这不论对于演唱事业还是音乐创作,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