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能化 艺舟双楫
——赵永金其人其书
栏目:书者
作者:祁小春  来源:中国艺术报

  70后这一代书法家群体,在当今中国书坛已具有相当的实力水平,各种书法展览给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加上社会网络媒体的宣传,使得许多优秀书法人才脱颖而出,迅速被书坛普遍认可。到现今70后书法家群体逐渐壮大,已经在书坛上显现出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当中许多人已经硕果累累,进入大收获的季节,赵永金便是其中之一。尽管如此,赵永金在书法方面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他身居深圳这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从事文化事业工作,并且积极提携后进,由于他的努力,推动了深圳与其他地区的书法文化交流,得到书法界的普遍认可。

  赵永金接受过系统的书学训练,并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具有使命感的书法家。他善于把握当今书法文化的发展走向,并据以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他具有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自我的审美趣味,面对传统经典,无论是帖学还是碑学,皆能阐释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与实践,由此形成了鲜明的书法风貌。其次,他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其研究论文入选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这在当代重视实践创作的书法家中是不多见的,正是这种学术与艺术并重的理念支撑,才使得他能在技法创作之外积累了较为深厚的学养。

杨万里《夏夜追凉》 赵永金

  赵永金早年受业于陈墨,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他的书法篆刻专业知识得以拓展,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后入读南京艺术学院,师从书法家黄惇,在名师的指引下,经过几年的努力,书法水平更上一层楼,其作品多次在国展和省展中获奖,一跃成为书坛高手,在当今青年书法家中享有盛誉。赵永金虽然学艺双馨,但他秉持雅德,谦慎如故,并不断思索如何进一步提升自我。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成就面前赵永金并不满足,他选择继续深造学习以拓宽自我的路径,而后他前往中央美院进修,并考取了书法家王镛的书法硕士研究生。学业乃苦修之役,读研究生更非易事,赵永金虽已过而立之年,还能如此求学若渴,北上求学,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说完赵永金其人,再说其书。

  他基本功扎实,对古代的经典法帖广收博取,既继承传统,又自出机杼,观之如见其人,可谓学古能化。清王澍云:“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然非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可见敏于学者,皆有融化古人的本领。在信息化时代,虽然各种艺术信息资料唾手可得,但能真正体会古人至理名言之深意者,实属凤毛麟角。赵永金深谙古法,发诸毫末,其悟性之高在其作品中不难看出。

  在审美趣味方面,赵永金尤其倾心于明清散淡雅致的文人书风,取法董其昌但不囿于形似,而能博采各家之所长,为我所用。宋人蔡襄说:“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这说明字之气格虽形潜莫睹,但须妙通其理者得之。

  此外赵永金五体兼能,以帖学为创作的根基而对碑学也下过苦功,故其书法往往能从大处着眼,吸收传统中诸多养分,小楷的精致、大篆的意趣,皆能信手拈来,说明其学书得法且能融会贯通。宋苏轼论及书体间关系时尝有如下议论:“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当前有的书法家关注面较窄,甚至有专书一体者,这在学书过程中容易养成习气。赵永金既追求帖学的书写性,又在碑学中开拓视野大胆探索,他有一种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

  赵永金好学善进,于字外工夫着力尤深。古人所谓“书为心画”,说的就是书法要能传达人的性情,如果对各种技法的学习和积累,没有文化修养作为支撑,是难以达到抒发性情这一目标的。清包世臣云:“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得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相对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而言,以人文历史为根基的书法自有其特殊的一面,它不仅呈现了艺术之美,还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从古至今,大凡优秀的书法大家,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知识积累,如不然者,书学则徒成末技矣。

  赵永金为人朴实无华,书品亦如人品,故其于艺术探索孜孜不倦,乐在其中。

雅琴逸翰联 赵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