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哈尔滨芭蕾舞团于2021年“哈尔滨之夏”推出的舞剧新作《假如阳光不曾照耀我》,讲述一个“中国故事”——这里面有夸父、有女娲、有共工,仅从这些角色的设置上,便不难看出这部芭蕾舞剧的“中国”意味及其旨归和表达欲念。
著名芭蕾舞者张丹丹于2019年创建哈尔滨芭蕾舞团,该团建团之后便迅速成长。随着这个舞团不断地在圈内外高频亮相,哈尔滨芭蕾舞团的发展意图及其审美追求亦越来越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路线及其价值取向,并在当地引发了芭蕾舞迷们持续的芭蕾热潮。对于中国的芭蕾舞而言,许多人未必知道,哈尔滨可谓是一座具有纪念性质的城市,因为百余年来的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步伐,正是起步于兹:上世纪初,随着俄罗斯人的抵达,也带来了在俄罗斯已达发展顶峰的芭蕾舞艺术。因此,对于哈尔滨而言,哈尔滨芭蕾舞团的不断成长和成熟,显然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这张北方的文化名片虽然面世时间不久,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这个团体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朝气及其光采,实在让人无法相信它的团龄只有两年。成熟的气质,讲究的质地,精益求精的呈现,视觉上的精致感和审美把握上的整体感,都给人带来令人满意的审美享受。这里没有粗糙、没有疏漏、没有短视、更没有捉襟见肘和漫不经心,而是以一种青春的气息和成熟的芭蕾舞艺术所固有的“经典范儿”,为中国的芭蕾舞百花园又增添了一朵盛开的花朵。
这份雅致和生动,同样来自哈尔滨芭蕾舞团的新作《假如阳光不曾照耀我》。这部由哈尔滨芭蕾舞团驻团编导彼得·匡兹操刀创作的芭蕾舞剧,让哈尔滨芭蕾舞团拥有了艺术呈现上的新景观。虽然曾在哈尔滨芭蕾舞团以往的作品中见识过他的编舞能耐,但毕竟这次要表达的主题如此传统、如此“中国”,这位加拿大编导会为观众呈现出一部怎样的芭蕾图景呢?
《假如阳光不曾照耀我》编得很特别。随着著名作曲家杜鸣心的音乐旋律在舞台上响起,一幅幅洗练而精致的芭蕾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该剧的内容我们并不陌生,创作者们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故事略加整理和发展,形成了一条自洽的情节发展线索及其逻辑,让神话传说中的华夏始祖们,彼此间有了更紧密的关联及其戏剧矛盾,从而把那些遥远的神话变成了一个具体可感的故事,为编导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发挥的艺术时空,也透过作品再次触摸和凸出了中国精神的主旨及其意味。当然,这部新作的价值虽然有内容上的可取之处,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在形式上的奇妙与不凡。由于该剧的编导是西方人,他常年在西方芭蕾舞艺术中所接受的熏陶和不期而然的观念与创作手法,显然是这部舞剧的一大看点。而他的这一创作初衷,又与张丹丹对该团在艺术上的定位和追求不谋而合。因此,《假如阳光不曾照耀我》在艺术上呈现出来的特质,既有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同时也在中国十数个芭蕾舞团乃至其他舞团的创作框架中,具有比较意义及其价值。
舞剧艺术是一个用舞蹈来讲故事的形式。当然,“讲故事”并不是舞剧的目的,而是透过讲故事,来展现舞蹈所特有的艺术内涵及其美感。然而,就是这个“用舞蹈来讲故事”,让中国的诸多舞剧编导大伤脑筋,也成了中国舞剧发展的一大瓶颈。哈尔滨芭蕾舞团的这部舞剧也是用一个中国的题材讲述了一个中国所特有的故事,然而在“讲”的方法上,却能看出编导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编导并没有十分用力在“讲”上,却能把故事“讲”得十分明了、十分完善、十分动人,而完全没有笨拙粗陋之感。在我们看过许多部“讲故事”十分费劲且费力不讨好的舞剧作品之后,《假如阳光不曾照耀我》的举重若轻给我们增添了在观赏舞剧作品时那种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每一个舞段、每一个情节,编导都是以“舞”的视角予以展开和解决的,顺畅、练达、毫不费力和做作。当然,他并不是避重就轻地不叙事,而是在叙事手法上力避繁琐啰嗦。如此的叙事处理理念,首先是破除了在“讲故事”上的冗杂费劲,用最为简洁直接的手法,立即点题,立即完成叙事目的,然后留出大量的表达时空用舞蹈进行尽兴的抒发,从而让观者纵情地徜徉于舞蹈的审美愉悦之中。按说,这不就是舞剧艺术的真谛么?在看了这部舞剧之后,让我们寻回了舞剧艺术所应该拥有的根本旨趣。
浪漫的情怀、精致的舞姿,《假如阳光不曾照耀我》用典型的芭蕾舞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中国故事的特有时空,这里面当然也不乏音乐、服装、舞美上的功劳。该剧在音乐上采用的杜鸣心于不同时期创作的几部作品,显然都是他的心血之作,不然很难解释已年届93岁的老人专程前往哈尔滨现场观看演出。虽然并不是为此剧专门创作的音乐,但哈尔滨芭蕾舞团在哈尔滨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下,将这部舞剧的听觉空间处理得非常有层次、有效果。大气的交响乐风格与唯美的舞动和空灵的视觉画面交相辉映,整体感很强,完全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化境。服装的设计兼具真与美的追求,既是“中国”意象的再现,更是具有“芭蕾”服装所特有的那种品位,点题而写意,精美而耐品,完成了对于剧中人物在塑造与刻画上的烘托与增效。
当然,最让人赏心悦目的还是舞者这支表演队伍。哈尔滨芭蕾舞团这支芭蕾队伍虽然年轻,但并不给人以青涩感、浅陋感,娴熟的流线型动律和标准的姿容,都完好地诠释了芭蕾舞艺术所特有的严谨与规整。也正是这样一份“标准”的气质和基础,为《假如阳光不曾照耀我》的成功上演提供了根本的保障,也标志着中国芭蕾舞教育的日趋成熟和完备。相信拥有这么一群充满朝气之舞者的哈尔滨芭蕾舞团,一定会顺利而有效地继续成长,而这批充满梦想的舞者也一定会伴随着同样年轻的哈尔滨芭蕾舞团一并走向诗和远方,去成就心中的蓝图。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