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从哪来的?我们怎么来的,我们曾经怎么生活过的?”
“我们已经多久没有一家人凑在一起吃饭了?我们需要一次特殊的饭桌上的‘团圆’,让我们能够追忆家族的往事,一起创造一段美好的回忆。”
7月21日,原创话剧《开饭!》新闻发布会在首都剧场举行。 《开饭!》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由黄盈工作室、仙童戏剧、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并入选大戏东望·2021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将于8月5日至8日在首都剧场上演。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怎么过好的这件事
《开饭! 》整部戏一共包含7幕,从第一幕的1959年,到第七幕的2021年,时间横贯了近70年。在其间,故事的脉络随着北京城内一户普通人家的经历,将3代人走过的历程重新回望一番。在他们的家族史里,我们看到这个城市的飞速变化,还有城中人的生息、繁衍、发展。
随着物质的富足,人们逐渐从过去的单纯为了生存,逐渐发展到对生活品质与意义的追寻。在生存与生活课题的转向中,单纯“快活”的感觉在消逝,但又会有新的便捷和快感补位上来。只是在一切都越变越好、越变越快的过程中,也是时候自问一句:如何抵抗越发来势汹汹的内心的虚无?——这是制作人李东最初在读过剧本之后的感悟和思考。
李东10余年前即看过黄盈编剧、导演的话剧《枣树》,那时候“新京味儿话剧”的概念尚未完全定型,后来到了《卤煮》,他确信了黄盈对北京历史、北京人和北京语言的掌握。
在李东看来,黄盈关于“北京”的创作从未局限在“怀旧”和“情结”上,他在10余年间借“北京”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那时那刻他对人世的思考,也体现着他不断的自我反问和确认。
在《开饭!》的故事当中,何家一共3个孩子,大哥、二哥和三妹。他们分别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最为困难的一段时期,经历了变革和动荡,在时代的大浪翻卷间,他们渐渐老去。“但我们没有理由忘却他们的存在,因为正是他们,撑起了我们当下美好和富足的全部可能。”李东说。
“既然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吃饱饭了,为什么还要记起过去艰难的岁月?”黄盈以一句简朴的话回应:“做人不能忘本,你现在过好了,但是你怎么过好的这件事不应该被忘记。”
>>不仅是个人史、家族史,也是家国史
1959年、1968年、1975年、1988年、1995年、2008年、2021年。这是黄盈和编剧张婷一起在创作之初为《开饭!》在70年间甄选出来的7个时间节点。这个选择背后所体现的是他们对时代的观察与总结。
“一家人在这7个时间点上吃了7顿寻常又不寻常的饭,当中所见的,不仅是餐桌上吃食的变化,更是时代的风貌变迁。”黄盈说,他坚持在文本创作阶段就保留了剧中大量的“群戏”,为的便是尽最大可能还原每个时代的底色。
“我跟张婷在做剧本的时候,觉得吃力不讨好,就感觉有几场戏是很难借力去往下发展的,因为这部戏不是随着一个人的人生史去做,它其实是在一个大时代下看一个人的生存,它既是这一个人的生存,也是这个时代的发展。”黄盈说。李东将黄盈的这种抱负与观念理解为“乡愁”,“每一个想要了解北京这个城市和北京人的观众,都能在《开饭!》中找到答案。”
从事话剧10余年来,黄盈搭建了一套自己的“新京味儿表演”班底,当中的演员多为非职业演员,各自在生活中有自己的职业身份。排演《开饭!》,可称得上是黄盈工作室史上最强阵容的一次“乱打”。剧中大哥一角,由同为导演的邵泽辉出演,邵泽辉坦言,此前自己大概已经有超过10年没有上舞台演出了,而这一次他要饰演的人物,其实就是他的父辈。“我的父亲就是钢铁工人,他的性格、行事习惯,跟剧中我饰演的角色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应该是我和这个角色最大的关联。”
剧中饰演大哥媳妇的演员冯景怡本是摄影专业出身,饰演这个角色对她来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治愈”过程,“从一开始的不自信、自我否定,到现在的心里越来越踏实,对角色也敢想敢做了。”
职业模特王储在剧中饰演多个角色,初次接触话剧排练的他表示,此番演出大家非常慷慨真诚地贡献想法和经验。“很‘刺激’,当然,困难也存在,要做到人物传神,是不小的挑战。”王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