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中,网生新派纪录片《小小少年》斩获最佳系列纪录片奖,这也是国内网络平台出品的纪录片首次摘得白玉兰奖。截至记者发稿,其豆瓣评分高达9.2分,颇受瞩目。“上海电视节把新媒体纪录片评为最佳系列纪录片,这是第一次。”近日,国内知名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在谈到这部由哔哩哔哩(B站)出品的纪录片《小小少年》时坦言,“这是个国际奖项,纪录片的终评评委中除一位是中国人外,其他都是外国人。能得到中外评委的肯定,对哔哩哔哩(B站)的纪录片创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不仅如此, 2020年的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将“最佳电视纪录片”授予《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但是还有书籍》两部纪录片。其中,《但是还有书籍》的出品方也是哔哩哔哩(B站)。“在此之前,中国电视金鹰奖没有颁给过网络纪录片,也是第一次。”朱贤亮认为,“这两个‘第一次’的意义,倒不在于哔哩哔哩(B站)如何,而是对于整个新媒体纪录片而言,我觉得是一种趋势。”
作出如此判断的朱贤亮,有其在纪录片领域从业多年所积累的底气。他曾任中国第一个专业纪录片频道——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主编,退休之后担任过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的艺术总监,创作的纪录片获得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举办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等重量级奖项。今年5月,在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纪录中国理事会联合组织的“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系列推优活动”中,朱贤亮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纪录片制作人”。“2017年,哔哩哔哩(B站)要发展纪录片,邀我加盟,我就去了。因为我爱纪录片,不管是在电视台还是在新兴媒体,能一直从事这项工作我感到很荣幸、很开心,也愿意尽力把它做好。”朱贤亮说起来似乎云淡风轻,但实际上他走出的每一步都在纪录片业内激起千层浪。
2016年1月,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传统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特别关注。不曾想一个月后在哔哩哔哩(B站)上线,却在这个新媒体平台走红、“出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今,其在豆瓣评分仍然高达9.4分。纪录片在哔哩哔哩(B站)的地位由此日益上升——2017年12月,哔哩哔哩(B站)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首度宣布推出纪录片“寻找计划”,在资金扶持、平台运营、商业开发3方面助力纪录片发展。2019年初,哔哩哔哩(B站)正式成立纪录片出品部。据统计,仅2019年,哔哩哔哩(B站)主导出品了16部优质纪录片,涵盖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科技、军事、社会、美食、旅行等多种题材。“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寻找手艺》,再到《人生一串》,还有《历史那些事》等,它们在网络纪录片里都有一定的行业地位。”朱贤亮表示,在近年来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团队编辑的年度《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团队编辑的年度《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对这些纪录片都有专门的研究和论述,具有一席之地。
“哔哩哔哩(B站)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一定要做好的内容。哔哩哔哩(B站)副董事长李旎曾讲道,对哔哩哔哩(B站)来说,商业价值和流量价值都不能用来评判内容价值。唯一能评判内容价值的是社区生态。哔哩哔哩(B站)一直是把社区属性放在第一位的,年轻人到B站,觉得是回到自己家的感觉。”朱贤亮分析说,“2017年我刚去的时候,哔哩哔哩(B站)的月活量是7000万,现在月活量已经到2.2亿。我们特别强调社区属性,社区决定内容,要让用户在这里感到有收获。所以,两年前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在B站,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纪录片。”
“我们把自己出品的纪录片定义为‘网生新派纪录片’ ,一是要有网感,有年轻气质;二是要创新,不断地求新、求变、求跨圈。比如《历史那些事》中用的很多手法可能是一些老纪录片人接受不了的,但是这个手法我们坚持要做。内容上绝对要非虚构、有据可查,形式上我们可以做活一点。 ”在朱贤亮看来,哔哩哔哩(B站)的纪录片受众年龄层集中在18岁到35岁,大多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愿意付费观看优质内容。
从数据来看,美食类纪录片《人生一串》第一季(2018年)豆瓣评分9.0分,《人生一串》第二季(2019年)豆瓣评分8.6分;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第一季(2018年)豆瓣评分7.9分,《历史那些事》第二季(2019年)豆瓣评分8.3分;人文类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2019年)豆瓣评分9.1分……这样骄人的口碑,“内容之优”无需多言。而朱贤亮正是《人生一串》的总编审、《但是还有书籍》《历史那些事》的总策划、《小小少年》的监制……作为哔哩哔哩(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可谓名副其实。
“熟悉的开头,宝藏纪录片我来了!”“已经三刷了,太爱了”“呜呜呜不舍”……初到哔哩哔哩(B站)时,看着满屏飞着的弹幕,对于在传统媒体里耕耘数十年的朱贤亮来说,着实有点不适应。“大概有三四个月的过渡期,以后慢慢适应了。我举个例子,刚开始看哔哩哔哩(B站)的节目,对于弹幕我是反感的,觉得画面都看不清了,而现在是没有弹幕我反倒受不了了。对于创作者来说,弹幕是一定要看的,这相当于一个即时反馈,是观众最真实的想法。而且弹幕不仅是一个抒发感情的地方,还能够补充知识。如《但是还有书籍》中,编辑朱岳出版了一部中国台湾作家袁哲生的小说,并说‘袁哲生是撑起21世纪中国台湾小说江山的二位作家之一’。这时弹幕上就有人问另一位是谁?马上就有弹幕回答,是骆以军,并且弹幕还给出了骆以军的代表作品。这时的弹幕不仅是情绪的交流,也是对纪录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坐在记者面前的朱贤亮侃侃而谈,儒雅温润、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已经退休多年。
“别看我来到了哔哩哔哩(B站)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但我还是向年轻人学习,尽量做到跟他们没有代沟。年轻同事们现在对我给予了比较大的肯定,这让我挺开心的。”朱贤亮觉得,靠着自己30多年的传统纪录片从业经验,再加上不断学习,应该说在最近几年与“小伙伴们”一起把哔哩哔哩(B站)的纪录片打开了一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