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走出有地标性的胥口文化发展之路
此次展览显示出了几个匹配关系:艺术和经济的匹配,良好的文化传统在胥口得以保持、延续,同时被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较大的创作群体,维持了很高的水准,在当地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影响;艺术和文化地标的匹配,通过艺术发展形成鲜明的文化地标,文化要有特殊性、影响力、知名度,一个地方不仅经济要高度发展,更要有特殊的文化支撑;绘画和书法的匹配,胥口营造出了书画共通氛围,在美术作品上可以看到深厚的书法功底,很难得。在继承传统时,还要体现乡土特色,本次展览的《太湖春秋》长卷做了很好的实践,可以进行更多有益尝试,把传统、乡土、现代几个因素融合,走出有地标性的胥口文化发展之路。
◆徐粤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吴门画派在当代的有序传承
胥口镇党委政府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有传统的,苏州对文化的重视由来已久。原来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现在胥口除了举办展览,还进行了形象展示,这是“文化冲锋、经济紧跟”的新风貌。通过此次展览可以看出,吴门画派在当代的延续有现实的反映。吴门画派有600多年历史了,历史上众多大家传承有序,深远地影响着当地的文风文脉、人文景观。通过此次展览还能够看出新吴门画派的精神。比如从《太湖春秋》长卷中,我们能够看到当代苏州繁荣、现代、生态、宜居,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观,反映了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傅亦轩(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
及时总结有效推广胥口经验
此次展览是乡镇级的党委政府第一次组织书画家到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主题展,我认为有几方面意义:乡村振兴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美术元素、艺术元素的作用。在这方面,胥口有基础、有亮点、有成功经验,需要及时总结、有效推广;新时期要把振兴基层文联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过去,文艺人才、文艺活动、文艺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基层偏少,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艺术工作。只有农村的文化建设加强了,基层的文艺工作活跃了,乡村振兴和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董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吴中文联要继续做好表率
中国文联一直强调加强基层文联建设,但是目前县级文联只成立了70%,而苏州已经做到了镇级文联全覆盖,特别是胥口文艺、文联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吴中区文联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表率:做基层文联组织建设的表率,吴中区特别是胥口镇文联是基层文联建设的标杆,可以进一步宣传经验;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表率,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但是现在基层、乡镇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弱项、短板,如何提升基层人民文化生活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做指导推动基层群众文艺活动的表率,此次展览里大多数作者是科班出身,专业画家要起到引导、引领作用,做到村村有文化能人,家家有文化爱好者,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作用。
◆余宁(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充分释放文化的蓬勃活力
胥口得太湖山水之秀丽,享厚重吴文化之涵养,在新时代更是守正创新、开拓创造,在推进文艺发展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此次展览是从全国视域对胥口一镇文艺发展的一次集中检阅,是对胥口书画艺术人才创作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从这样一个专家和观众们都给予高度评价的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胥口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的“塑魂”作用,推进乡镇全面振兴的发展思路。建议胥口进一步健全完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尤其是充分发挥文联组织在凝聚文艺人才、推动文艺创作、活跃群众文化、促进产业繁荣等方面的作用,充分释放文化的蓬勃活力,为胥口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徐惠泉(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
乡镇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素有“太湖明珠”美誉。古镇因伍子胥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近年来,胥口镇在主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艺术事业也在蓬勃推进,出现了许多新亮点、新成果、新经验。此次展览正是胥口镇以乡镇文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点和缩影。展览展出书画作品100余幅,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国画作品以“吴门画派”传统笔墨与别具特色的图式,诠释太湖地区自然景观和胥口镇风土人情;书法作品充分展现了胥口镇基层书画艺术事业的发展潜力。我从小生长在胥口镇边上的另外一个镇子,母亲跟她的姐妹们年轻时都会刺绣,小孩子开始学走路就是在绣架旁边,看着上面的图案一点一点长大。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慢慢地藏在了心底,逐渐发芽、生长、开花。
◆陈琦(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美的氛围孕育出文化繁荣
苏州文化繁荣是有传统的,得益于这里的经济繁荣和对文化的崇尚,以及政府大力支持。上世纪80年代,苏州版画创作群体在苏州园林里做的苏州版画画廊在全国影响很大。苏州市政府连续举办了多届“姑苏之秋”展览,中国美协、中国版协将“姑苏之秋”版画展作为学术考察的窗口和学术研讨的对象。苏州的美从侧面反映苏州美育的深厚历史传统。没有全民的美育教育,是不可能创作出美好事物的,正如徐惠泉所说,他从小就在母亲的绣架上看到图案,那是美的启蒙、是美的种子。这里有美的氛围,才能孕育出这么好的文化繁荣现象。
◆杨维民(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评论家)
胥口现象是新时代的印证
胥口现象在新时代是一个印证,参展作品有三方面的特色:时代精神、人文历史、江南绿色生态,反映了如今胥口百姓的精神面貌,展览特别接地气。胥口在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了书画出口,一直注重传统的书画样式,形成了当地特色,如今在传统基础上开始“百花齐放”,传统的书画样式以及装裱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此次展览上,我看到既有传统展览的陈设、装裱,也有新中式书画、西式装裱。中国工艺看苏州、看吴中,今后书画创作者可以更多地把多种书画样式演化为经典样式,以便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也可以在时代特色、时代精神上更加丰富多彩。
◆张瑞田(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书法评论家)
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现代的探索
胥口当地书画家无论在传统技术修炼上还是在观念上走的都是“康庄大道”,而不是仅仅限于地域的求“怪”求“特”。此次展览上的书法作品既有对传统书法的坚守也有对现代意识的探索。胥口书法家在文辞的选择上也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书法家所书为自作诗,体现出一定水平。还有一些书法家选择了明清以来吴门写太湖、苏州的文人诗词,这种书法作品不仅有韵味、有深度,同时也体现了地域特征。
◆冯令刚(中国美协理事、会员工作处处长)
《太湖春秋》是一次成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太湖之滨的胥口镇是原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之乡”,目前胥口镇拥有中国美协和中国书协会员6人,江苏省美协和江苏省书协会员20人,一个小镇拥有如此扎实的书画创作队伍在全国并不多见。30米长卷《太湖春秋》由多位胥口籍书画家历时半年绘就,可谓是一次成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它不仅描绘了太湖的锦绣风光,展现了新时代胥口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面貌,更抒发了广大书画家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怀。
◆赵洪波(《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副主任)
掀起新吴门画派的高潮
苏州的工匠精神、文明程度、文化修养,无形地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历史上吴门画派有非常辉煌的时刻,也有走向低谷的时候,此次展览可以说又掀起了新吴门画派的一个高潮。当代美术理论家可以从新吴门画派师承现象入手,对吴门画派核心的笔墨精神的传承做一些研究。在此次展览里我看到有“四个有”:画里有江南的自然、有江南的文化、有吴派的笔墨精神、有新时代的探索,这也正是新吴门画派所遵循的“四个有”,未来一定会再攀高峰。
◆杨明刚(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用江南水墨传承历史文脉
传统书画形成流派需要深厚的历史积淀,还需要有恰如其分的时代机遇。从此次展览可以看出胥口找到了机遇,在这个前提下集中了力量,有全产业链的投入,继续深挖下去,肯定会出现吴门画派的新气象。书画艺术要想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作用,最终还是要直击人心。这就需要胥口能形成崇文尚雅、遵从传统、崇尚自然、礼敬人文的风气,再转化到艺术上,期盼胥口的书画家们把握住这一点,将江南笔墨的优势传承到千家万户,甚至是海外。
◆续鸿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杂志编委会主任、《艺术市场》主编)
吴门书画的当代传承
这次展览主题鲜明、作品丰富。展览展示了吴门书画的当代传承,可以看到当代胥口文化的一种状态,以及吴门画派深厚的积淀以及文脉的源远流长。胥口当地从事书画产业的人口达2000多人,胥口传统书画群众的基础以及反映出高水平的传承值得关注。此次展览还可以继续做更多尝试,比如增加小手卷、小品,在作品类别上也可以增加一些当代艺术的方式、艺术的作品。
◆李文慧(美术评论家)
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颗火种
胥口本次参展的书画家有些是农民身份,这说明书画艺术在民间有特别好的师承,是出自内心的情愫。展览到中国文艺家之家展出非常有意义,把一个基层的、原生的而且是健康有活力的“艺术细胞”拿到最高的艺术殿堂展出,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保护,是对于这个“细胞”的培育。在当下越来越程式化导致的文化模仿、借鉴趋同严重的情况下,这种质朴的、自由生长的、原生的文化生态特别需要被关注,这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颗火种。
◆马唯杰(苏州市吴中区文联主席)
胥口文艺起步早名气大
胥口是吴中区一个重要的乡镇板块,胥口镇既是经济强镇,也是文艺名镇。胥口文艺事业起步早,名气大,甚至起步比吴中早,名气比吴中大,1991年就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之乡。目前胥口有中国美协、书协会员6位,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0多位,组成了一大批后备人才,包括市一级、区一级的。胥口全镇有近60家书画名家工作室,形成了绘画、制轴、装裱、销售一条龙产业格局,每年有10万多幅书画作品走出胥口,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产业做得好,有很多名家工作室。如果说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为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那么胥口无疑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蒯惠中(苏州市吴中区文联副主席、吴中区美协主席)
推动招商引资的“文化结果”
作为胥口画家代表,我十分感动。胥口镇政府很关心书画之乡的建设,对于画家培养也花了心血,比如因为画家收入不高,政府对很多画廊都不收税,我们称之为“放水养鱼”。从本次展览的作品可以看出,有些当地的画家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基础培训,缺少现代体系、现代派的作品,这是事实,后续我们会通过交流、学习,通过看外面高质量的展览进一步提高。胥口有一家公司,老总是日本人,喜欢写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崇拜。我问他,苏州乡镇多的是,为什么到胥口来?他说,胥口镇到日本招商引资时放的宣传片,介绍了胥口是中国书画之乡,他认为胥口文化底蕴深厚,百姓素质高,所以来中国做生意首选这里。由此看来,书画之乡对于胥口镇的经济发展、推动招商引资实现了文化结果。
◆高建华(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党委委员、镇文联主席)
打造“书香门笛”文化强镇
胥口现在目标定位为“党建名镇、宜居新镇、文化强镇、工业重镇”。工业重镇,胥口有近3000家企业,有世界500强企业4家,去年工业产值305。宜居新镇,在太湖之滨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非常宜居。胥口接下来还规划了地标性的胥口镇美术馆。我们想通过此次展览进一步打造文化强镇。胥口文化品牌叫做“书香门笛”,“书”是中国书画之乡,“香”是一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香山帮,“门”是书香文化,也是太湖的门户,“笛”是胥口笛子。下一步胥口会坚持守正创新,多出精品力作,用画笔来讲好胥口故事,推动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