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答评论家:自由地表达诚恳的内容
  来源:中国艺术报

  问题一:“老树”“小林”两位的漫画大都采用传统水墨形式加有趣的文字来呈现,创作前如何处理作品中的图文关系?网络漫画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考虑、不同元素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 “老树画画”答:两组问题有相似性,我一并说下自己的尝试和想法吧!

  我们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阅读,因为在我们的少年甚至青年时代,能看到的图像非常有限。那个时候展览很少,画册很少,也没有电视可看,更不可能像今天的网络时代一样,充斥着无处不在的海量的图像。所以,我们普遍缺乏“观看”的视觉化经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主要还是通过阅读书籍建立起来的。

  阅读的语言介质是文字。文字的主要功用是叙事说明和抒情。长时间地沉浸于这种知识经验方式之中,一方面会导致我们的“视觉思维”(阿恩海姆语)不发达,缺乏对各种视觉语言系统的了解,很难以纯粹视觉的角度去理解图像。另一方面,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绘画、电影、摄影等视觉艺术作品时,基本上是把它们当作文学作品来理解的。比如,当我们在美术馆中看到一件抽象绘画作品时,我们下意识地会问:“它画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这种疑问其实就是一种文学化的视角。

  与网络共生共存的一代人可能会说我们看电视长大的一代、岁数大一些的人普遍缺乏视觉修养,这是不是一个事实可以再讨论。更重要的是,面对这样一个状态,一个画画的人,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语言,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并获得广泛的认同感。这是每个从事视觉艺术创作的人都会面临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我个人的理解是,既然很多人并不能轻易地进入一个纯粹绘画的世界,比如很难理解国画当中的笔墨趣味和复杂的程式系统,那么,一方面可以强化绘画内容的叙事性:有故事、有意境、有趣味——我们在过去流行的连环画、漫画、宣传画当中,经常看到这种处理方式。绘画作品这种文学化的表达,很容易获得那些由阅读建立起来认知习惯的观众们的理解。另一方面,保持中国传统绘画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格局,借助文字的叙事和抒情功能,将观众带入绘画的情境当中,图文相互映照,便可消除所谓纯粹绘画那套视觉语言的专业障碍,进而理解你的绘画表达。

  问题二:作为漫画家,如何考虑个人情感抒发与公众接受之间的关系?

  ● “老树画画”答:我不太喜欢将自己定位于一个画家,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个职业画画的人。我画得比较多的是水墨画,而且尺寸有时会很大,跟漫画还是不同。同时我也做了大量木刻、水彩、油画、陶瓷作品。对于我个人来说,画成什么画不重要,只是在写作之外多了一些表达媒介和手段而已。

  这种身份和理解其实有个好处,就是比较自由,没有界限感。所以我可以在画中融入很多文学化的表达,也可以从我的摄影研究当中吸取更为丰富多样的视角和画面处理方式,还可以借助漫画那样戏谑的态度,来表达对现实事件和人物的判断及立场。可能是最后这一点,让人觉得我的画有点儿漫画的感觉。

  有关个人表达与公众认同的关系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一些。我个人的体会是:第一,画画首先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私事,是为自己画的,与他人关系不大。第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你是很难理解别人的,就像你总是觉得别人很难理解你一样。第三,你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是尽可能深入地体察和理解自己,然后真诚地表达自己。第四,在人性深处的层面上,人与人其实没有什么不同。第五,你对自己生命经验与内心觉受的诚恳表达,其实也就是对所有人生命经验与内心觉受的表达,别人就会对你的表达有认同感。第六,别人的认同,并不是对你的理解和认同,所以不必自我感觉良好。大而言之,别人是对人性本身的理解和感知。小而言之,他从你的作品表达里见到了自己。

  问题三:您在摄影、书法、漫画、插图、文学多种媒介之间有着不同的尝试和跨越,并取得了良好的创作效果,您是如何做到“破壁出圈”,投身到文化传播的行列?

  ● “老树画画”答:我不大有“界”和“圈”的概念,这些都是人给自己设定的限制而已。各种媒介之于我来说,无非就是一种可以为我所用的表达方式。当你使用某一种媒介方式时间很长了,有时会感觉无趣,不再有创作的欲望,甚至会让你陷入一种特别厌倦和停滞的状态。这个时候,恰好有一个机会可以尝试另外某种方式,那就别管什么界不界的,不妨顺其自然地去做一做,有可能就会让你重新获得一种创作的冲动和自由。当然,不同的媒介会有很多专业性、技术性问题需要解决,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只要你想做,一往无前地做,这些困难都会被慢慢克服。

  我说过,我不大有计划性,做各种事,涉及不同领域,其实事先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只是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求之未必得,不求自然成,我喜欢这种无可无不可的状态。

  问题四:您认为自己因何而火?未来又将如何坚守?下一步有何打算?

  ● “老树画画”答:小画画了这么多年,只是有一些观众朋友喜欢而已,跟娱乐圈、话题大咖相比,仍然是小众范围的分享,谈不上火不火。

  我学中文出身,不是专业画家。对于我来说,画画跟写作一样,只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我个人对于表达的理解和体会就是两个:内容的诚恳,表达的自由。

  诚恳,就是贴着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来画,想想自己每天日子是怎么过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荣辱得失,有所遇,有所观,有所感,有所思,进而有所表达。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其实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别人也会从你的绘画表达里看到他自己活着的样子和切身感受。这可能是有朋友喜欢我小画的主要原因。

  自由,主要是在形式语言的层面,尽量做到没有专业化的障碍。要用大家看得懂、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你真实的生命经验。我说过,人间的事情,都能用人话说清楚。所以不要不说人话,不要装、故弄玄虚、搞得神乎其技。画国画的人见面喜欢谈笔墨。同行之间交流还可以,互相参学,解决一些语言层面技术层面的问题,让自己的表达更充分一些更自由一些。但是,这套话不能总挂在嘴边上,更不能炫示于众人面前,因为这会形成观看者到达你所表达的内容之间的一重障碍。观看是瞬间之事,在网络上对图像的观看尤其如此。观众几秒时间内看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便转头看别的去了。

  至于未来如何,我不大想这样的问题。一个原因是,我做事不大有计划性,不喜欢自我强制,包括画画。当初觉得没兴趣了也就不画了。过了20年又想画了,于是又画起来,只是顺其自然而已。这个自然,首先就是自己的内心。另一原因是,一切都在变化当中,没有人知道明天、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想长远了也没有什么用,这是另一个自然。面对这样的一个自然,只有老老实实地把今天的事情做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