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网红提升理性利用媒介的表达能力
——浅谈我国当前网红发展现状及问题
栏目:两新观察
作者:景俊美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不断涌现,赋予用户更多的表演舞台和更强的传播能力,由此催生了一大批网红。新的技术催生新的权力。从凭借拍摄短视频迅速蹿红的“papi酱” ,再到依靠直播而红极一时的李子柒、李佳琦、薇娅等,网红现象发展迅速。加之MCN(多渠道网络)以及大量社会资本的介入,网红与商品营销、文化评论、日常生活等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为经济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日益增强。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已占网民总体的75.8%,网络直播用户占网民总体的50.7%,深入研究网红问题特别是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已迫在眉睫。

  正确认识网红现象

  一个人的认知范围是根据所在环境、接触事物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并被形塑。网红作为意见领袖深受广大网民的关注。随着网民的年轻化甚至低龄化,网红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突出。健康向上的网红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突出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开阔眼界,提升审美,加速科技进步。在社交媒体空间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红,他们往往展示出一个领域中更多的经验与知识。网民通过接触不同类别的网红及其网络空间可以获得各种关于社会、职业、生产的经验和知识。李子柒以视频方式记录古法制作笔墨纸砚、胭脂和蜀绣绣制过程;林芳伊通过实地演奏琵琶古乐和对汉服的展示让网友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足不出户的状态下网红带货、直播销货等营销类网红的兴起,让人看到自主创业的希望,并加速网络技术提升和网络服务细分。

  (二)传达社会正能量,树立榜样示范作用。网络平台尤其是直播平台为各色人等“赋艺”“赋能” ,成为他们的展演空间。其中有不少正面的网红人物向网民展示自己的才艺,讲述感人故事,传达社会正能量。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网红的影响力就更加凸显。就这一层面讲,网红有一种榜样的力量。

  网红现象的负面影响

  网红的正面效应巨大,但由于目前处于网红的野蛮生长阶段,良莠不齐不可避免。有人曾用“赶时髦、求大利、图享受”概括网红现象,十分形象地描绘出网红群体的复杂性。出于各种目的,一些网红不顾个人形象,或展示奢侈消费品以自炫,或装穷露丑以博同情,或展示身体以求点击量等,更有甚者,在相关机构的运作下,一些网红干出违法乱纪之事。其负面影响巨大,比如,有的网红在直播过程中诱导青少年网络打赏。有些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与优越感,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金钱,只为了满足打赏的虚荣心。

  对于评论类的网红来说,话题出格、言语极端成为其传播的技巧。他们往往抓住一些社会关注的道德伦理问题,在平台上设置敏感话题,发表不当言论,煽动网民情绪,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易产生不利。

  在传统社会中,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大量知识的学习、实战以及长时间艰辛的付出才可能实现。而在网红时代,只要能出彩、能博人眼球,就能够吸引大量的用户从而建立起对粉丝用户的影响力,然后通过流量变现获取经济利益。在网红群体不遗余力地鼓噪下,青少年网民将“走红”与“成功”等同,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一些网红的所谓“成功”“成名”让青少年看到了成功的捷径、不劳而获的“梦想” 。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才观。

  网红的功利化目的推动了网红文化的低俗化,迎合大众形而下的需求成为其法宝。有的网红甚至将在平台上“卖丑”“卖穷”“卖怪”作为一种风潮,为引流量无所不用其极,忽视对美的思考,使其审美观日益肤浅。一些网红直播虽然满足了一些人猎奇心理、窥视心理,但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流行也易使青少年的审美被蚕食、扭曲甚至逆转。

  “网红”文化的引导策略

  广大网民很多处于青春期,他们好奇心重,乐于接触潮流与新生事物,关注网红、了解网红、走进网红世界成为其娱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健康与健全的网络空间,有利于青少年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堵不如疏,要强化正确的网红认知。既要看到网红对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在网红的野蛮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合理、不合规的现象。对网红现象不宜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而应该树立正确的疏导观念,强化网红治理细则。

  技术上的低门槛特性使大量低素质人员涌入平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现象严重,因而有必要对网红的资格进行认证,提高进入门槛。要有意培养正能量网红,有效抵制负面舆论。有关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可以有意培养一些网红,或是资助一些传播正能量的网红,让他们着力挖掘社会上的先进事迹、人类生活中的美好情绪,展现人性的真善美,引导网民正确上网,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而对那些负面内容产生积极的对抗能力,转变舆论风向。

  目前,国内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不论从课程体系还是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处于较低层面,可以尝试采用“课程融合+专项活动”的方式推行教育内容。动漫素养可以与语文、美术、科学、历史、社会、政治等课程融合,将网红作为个案,探讨网红的文本特征、艺术表达、网红的经济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等,全方位解读这些新媒体中诞生的新现象,让青少年能够全面把握对这一现象的认知。同时,打造有效网络平台,甚至是设置媒介素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学生的媒介素养知识学习、技巧培养与实践活动提供空间。此外,实施环境替代,引导青少年参与网红实践。学校可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社区、街道合作举办各种志愿活动、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离开手机、电脑、网络,走向更为空阔的社会。

  此外,还可以广泛发动社会教育,鼓励各种社会机构、公益组织、科研院所参与到对全社会公民的媒介素养普及之中,引导他们认识新媒体产业中的新变化,了解其经济政治与文化功能以及技术特性,对负面现象进行有效批判,降低对网红的盲从,提升理性利用媒介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