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王憨山艺术展”在湖南美术馆隆重开幕。随后召开了王憨山艺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书法导报》副总编姜寿田主持。出席研讨会的专家有:湖南省文联主席、省书协主席鄢福初,湖南省文联二级巡视员、湖南美术馆馆长魏怀亮,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朱训德,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刘云,湖南省美协秘书长石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陈瑞林,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著名美术史论家林木,深圳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聂雄前,中国书协理事、湖南省书协理事王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教师金仁贵,广东省青年美协副主席姚涯屏,著名画家周宗岱、康移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莫高翔、姜松荣、李蒲星,长沙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罗湘科,湘潭市美协主席王志坚,湖南美术馆副馆长田绍登、谭长德,以及一批省内王憨山艺术研究学者,如李智勇、蒋国良、甘泉、李金彩、李湘平、张忠、康仲槐等。
与会专家围绕王憨山艺术创作与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发展、王憨山艺术主张与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审美以及“王憨山现象”的当代意义与启示3个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与见解。
围绕第一个议题“王憨山艺术创作与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发展”,姜寿田认为,今天我们再谈王憨山,就是谈20世纪写意绘画的传统。王憨山作为湖南美术界的代表性人物,已经超越了个体的意义,必须把他放到20世纪文化传统的语境中去讨论。王憨山的绘画严格来说是从齐(白石)派内化出来的,面对这样一座高山,他也面临着一种艺术创新的艰难。但是通过作品不难看出他是在中西笔墨的融合当中完成了自身的一种进化。他在齐白石文人画的传统上强化了民间化、构成化、线条化的因素,在齐派的传承当中开创了自己的一条道路,具有很强的生命意识和现代性,同时他的画里寄予着深厚的湖湘文化的传统,是蔚然成大家的价值所在。陈瑞林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画的画风由工到写,风气转变之间憨山先生是有功劳和贡献的。鄢福初认为,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探索王憨山作为一位基层画家,怎样坚守传统,怎样去反传统,他一直在这两者之间探索和追求,在这两者之间把握方向、分寸和力量。一方面,他的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乡土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特别感动人,且富有哲理;另一方面,他又用文学的手段去夸张,手法大胆、反叛、粗犷,这又与他的生活状态和气息相符。刘云认为,王憨山的艺术图式极具代表性,其作品本身传递的内涵和所投射出的力量感,让人惊艳。朱训德表示,王憨山的作品直来直去,直指灵魂,从画面中所透露出的一份刚毅,是他特有的艺术形式,犹如“一阵大风吹来” 。莫高翔认为,王憨山是学齐白石学得最好的一个。他的绘画来自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他是在生活里泡出来的,在创作题材上比齐白石广泛,在创作图式上既传统又现代。王志坚认为,王憨山的艺术人生是后辈艺术家的榜样,他主张“六分读书,两分画画,两分写字” ,他喜欢读书,也读了很多书,他的很多绘画题款来源于他读的诗词。他创作前先立意,而后惨淡经营,反复构图,在草图上打补丁,很多画的构图是经过几次甚至十多次打磨,王志坚表示,我们应该承接王憨山先生艺术的开放性、创造性,有责任继续推广传播。王集认为,王憨山是新时期以后湖南省美术的重要收获,在全国很多省份没有这样重量级的画家,他给湖南人争了光。王憨山的审美追求上是“重、拙、大” 。在表现手法上,他线条浑厚圆融,构图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而且从他的构图来看他极具自信,用一种特写镜头来表现主要的形象,同时又对主体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呈现出不同于他人的风格。
围绕第二个议题“王憨山艺术主张与中国写意花鸟艺术审美”,林木认为,王憨山的艺术强调一种强悍、干净、力量,他用大量的墨块,黑的墨块形成大面积的块面。例如麻雀,他用几十个麻雀构成一个块面。还有他的字也形成块面,用块面结构来形成他的画面,这个在全国独此一位。他的画造型奇特,高度抽象、高度概括、高度夸张。另外,他的天趣是最值得肯定的。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王憨山把每一个动物都当成小朋友看待,他充满着一种人性的、对于万物生灵真诚的、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爱,不是居高临下的,他是把动物当成人一样去关爱,令人感动。这种对天趣的推崇与林风眠有相似之处,林风眠把他那些动物都当成孩子,王憨山也把这些动物当成孩子,当成可以平等相视的对象。王憨山的趣味审美可以说是上品之上。魏怀亮认为,王憨山的艺术传承,既有中国东方艺术及审美的特质,更受到湖南地域文化和湖湘名人在艺术上的影响,他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成就与“拙、重、大、厚”的创作理念对当今中国写意花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王憨山常用一方叫“田园宰相”的印章,他的艺术创作的生活源泉都是由“田间拾得” ,这恰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深厚学养和艺术胆识有机融合在一起,成就了独具东方大美审美意蕴的“憨山样式” 。聂雄前认为,如果不是王憨山出现,中国画中最富有分量和中国艺术精神的花鸟虫鱼一脉就不可避免地在齐白石身上打上了终结号。王憨山出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未受任何污染,只有对传统的执着,只有对土地的执着,因而成就了他艺术创造的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李蒲星围绕王憨山其人其艺与湖湘文化精神的关系、王憨山艺术传播与艺术市场的关系进行探讨。他把湖湘文化精神概括为“失而不败愤而不怒”的精神。仔细研究王憨山的人生艺术经历,与前贤形神兼备,虽然自比为麻雀却要上青天,相信虾入河海亦可为龙。
围绕第三个议题“ ‘王憨山现象’的当代意义与启示” ,林木认为,王憨山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现象。从上世纪80年代初整个中国掀起一股西画潮,而1986年开始出现了陈子庄,出现了黄秋园,而王憨山也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影响比较大的时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的展览及各界的评价,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周宗岱认为,受时代影响,王憨山直到退休之后才开始真正发声,因为坚守传统,很快得到了美术界和老百姓的关注和喜爱。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姜松荣强调,王憨山独具特色的个人图式启示着艺术家们,产生富有震撼力、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个性化符号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与会专家还谈及了对“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的支持和期望。魏怀亮、石纲等表示,“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很有意义,今后各方会通力配合,有信心把这项工程做得更完善,一定要把美术湘军推介出去,为推动湖南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文章由黄嘉、陈元幸子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