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画家李世刚、李世东兄弟毕业于中央美院,作为农民的孩子,老共产党员的后代,他们的人生,都体现了一种朴实无华、真诚善良的为人之道和艺术理想。在中央美院壁画系,他们受到老一辈著名美术家周令钊、侯一民、李化吉诸先生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的绘画具有了纯正的品位、扎实的基础,在选题上专注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英雄人物,具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充分的正能量,特别是2014年以来,有关周恩来总理的主题性创作,使他们成为青年一代画家进行主题性创作的优秀代表。
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伟大的一生,高尚的革命情操和传奇的英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他的去世,曾经使举国悲恸、日月动容。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新世纪的青少年有不少人对周恩来总理的印象和人生渐渐淡薄。有感于此,李世刚、李世东兄弟和外甥刘海龙广泛收集资料,精心选取周总理一生中的“难酬蹈海、八一军魂、万水千山、千古奇冤、延河深情、国家初定、万隆风范、东方史诗、鞠躬尽瘁”九个主题,以《丹心谱》为展览总主题,概括地展现了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一生,表达了青年一代对于这位20世纪伟人的崇高敬意,同时也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通过周恩来的革命事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共和国的发展道路。
中央美术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美术学院,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18年国立北平美术学校和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1950年由毛泽东题写“国立美术学院”的校名。在新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上,中央美院的前辈画家创作了大量革命领袖革命历史的主题性创作,这些作品大部分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李世刚、李世东兄弟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创作,接续了中央美院的革命题材创作传统,是新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不仅表明了中央美院主题性艺术创作后继有人,也表明了中央美院培养青年一代画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理想。
李世刚、李世东的创作,采取了大型的素描组画的形式,以肖像画的体裁进入历史画的创作,这是具有新意的主题性创作方式,既不同于独幅画的创作,也不是连环画的创作,而是既有内在理想,又能独立展出的系列画。2017年李世刚、李世东、刘海龙为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编辑的《周恩来寄语》 (青少年版)所绘制的几十幅素描插图,也是采用了素描的方式进行创作。这加深了我们对素描这一西方传入中国的独特的艺术语言的理解和认识。在西方艺术史上,素描通常作为美术家的学习研究方法,以及创作前期的研究与收集资料的方式,与油画、版画等成熟的创作语言相比,素描更具有单纯性、直接性,能够鲜明地表现人物场景的结构和精神状态。在新中国美术的历史上,王式廓的《血衣》 (国家博物馆藏)是最重要的代表作,而许多画家为创作主题性绘画所做的素描研究,也已经成为美术史上重要的经典。但是近30年来,素描在全国性的美术展览中,已经极为少见。李世刚、李世东兄弟的素描创作,突出了这一特殊艺术语言的的表现力和丰富的可能性,再一次将素描这一艺术语言的可能性,推进到中国美术界的发展前沿,值得我们欣赏、研究和反思。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美术逐渐疏离了有关人民和集体的宏大叙事,转向更加日常化、生活化的图像表达。这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物质生活的改变成为民众关注的重心,个人的利益诉求和表达,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也带来了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即许多青年画家对党和国家的历史革命领袖和人民英雄缺少创作热情,创作满足于个人的生活和狭窄的情感世界。
当一个国家越是处于经济发展的和平繁荣时期,我们的政府越是要注意关注人民的精神状态,以各种方式提醒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牢记国家与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与独特的民族精神,不断提升民族的文化尊严与人文价值。通过艺术中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再现与阐释,使作为个体的人民能够挺身而出、团结一心、战胜困难,延续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李世刚、李世东兄弟正是以他们的青春热情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体现了青年一代美术家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担当意识。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表现那些创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领袖与劳动人民,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代表,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对那些为国奉献的英雄人物的诚挚敬仰,这种对于民族、国家、正义等永恒价值的信仰,在这个日趋追逐功利的时代显得更为珍贵。这正如梁启超所言,“信仰即神圣。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 ”
1976年清明节,数百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周围,用无数的花朵,纪念共和国的创始人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人之一的周恩来总理。它表明周总理和近现代中国发展史上的人民英雄的永存。总理和人民英雄已经完全融化到我们民族的精神意识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价值与理想的不朽象征。而李世刚、李世东兄弟的主题性创作,表明了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们的作品得到了老一辈美术家的赞赏,也会在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史上,获得其应有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