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长征志 感受红军魂
作者:本报记者 邱振刚 文/摄  来源:中国艺术报

传承长征志 感受红军魂

——“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展览”侧记

  “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开幕后,众多北京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被吸引到军博参观展览。展览开展以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33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始终人头攒动。人们不仅在用双眼观看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一处处复原景观,更是在用心灵重温那一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

  丰富展品讲述长征历史

  站在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面前,观众有的拍照留念,有的认真记录着文字介绍。其中,一件不久前发现的文物——红军过于都河的渡船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这艘船是今年6月在江西于都县城东门渡口上游约两公里的河床里刚刚发现的。这是条看上去极其普通而实际上又极不平凡的木船,当年,红军战士就是乘坐着它渡过于都河,拉开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当时,知道红军架桥和渡河要用船后,沿河800多条民船全部自发停运,船工们自愿驾着船赶赴指定地点,听从红军工兵部队的安排。“多么感人的军民鱼水情啊!”人们一边和这位“功臣”合影,一边赞叹着。出现在此次展览上的文物还有很多,通过浓缩于其中的历史信息,使一段震撼人心的长征岁月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说文物在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历史,那么,众多艺术作品就用形象的语言表现着历史。军博编研处处长蒋庭玉介绍说,这次展览不但展出了馆藏艺术品,还组织了众多艺术家创作新的艺术精品,这些雕塑、油画、国画等艺术品可以起到烘托主题、见证历史、激发情感等作用。在众多的艺术品中,一座名为《雪山忠魂》的雕塑所描述的真实故事可谓感人肺腑。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的战士翻越党岭山时,发现有许多冻僵战友的遗体被埋在雪里,还有一只胳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他们掰开手一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原来,这是一位至死都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战士!在这座雕塑前,众多观众久久伫立着,被它所表现的这名党员对党无限的忠诚所感动着。据介绍,参与很多新作品创作的很多艺术家都比较年轻,为了更好地了解长征,他们多次去湘江、遵义、雪山、草地等地实地考察、采风,逐渐深入地了解了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真正的融入那一段艰苦岁月,最后才创作出了具有如此强烈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在参展文物中,有3块银元和1枚铜币,它们背后的故事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原来,这就是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当年在红军队伍中分到的“伙食尾子”。当年,实行供给制的红军官兵每人每日只有5分钱的伙食费,从最高首长到普通士兵都是如此。即使钱这样少,参与伙食管理的人还要精打细算,想方设法节俭,从而每次结算时,都有一些节余的伙食费,经过士兵委员会讨论,就把这些钱平均分给大家零用。红军官兵把这种发给自己的伙食结余叫“伙食尾子”。红军总司令朱德是红军队伍中官兵平等的模范,他的“伙食尾子”自然也是和士兵分到的一样多。为纪念红军时期的艰苦斗争岁月,弘扬红军的光荣传统,朱德叮嘱康克清把这些“伙食尾子”好好保存。从那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多么困难,他们夫妇两人也没舍得把这3元多钱花掉,一直珍藏在身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建时,朱德、康克清便把这些“伙食尾子”捐赠给军博。

  高科技手段展示艰苦征程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大量经过精心复原的旧址、景观。例如,展厅里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和会议旧址,再加上翔实全面的文字介绍,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次会议在长征中乃至我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作用;在“泸定桥”景观前,观众为这里险峻的地势而惊叹,红军在长征中不顾个人安危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随之真实地呈现了出来。

  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的历史早已定格在亿万国人的记忆中,为了让观众更真切直观地感受到红军将士所遭遇的种种磨难,这次展览对这些历史采取了高科技的复原手段。除了逼真的雪山、草地模拟布景外,展厅里还运用了互动式多媒体地面投影技术,观众只要进入“草地”的布景,脚下就会泛出涟漪,仿佛真的踩在一片泥泞之中,随时都还有可能感受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而走在雪山脚下,每一步也会留下清晰的脚印,眼前也随时都有狂风席卷雪花扑面而来,令人真切感受到红军所遭遇的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整个展厅当中,这样的高科技“亮点”还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全过程,反映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等。

  老红军担任义务讲解员

  展览期间,一群女讲解员堪称展厅里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她们身穿蓝色海军制服,和蔼认真地给观众讲解长征中的一个个故事。来自北京军区的朱玉环告诉记者,在开幕前她先是接受了一个多月革命史、讲解礼仪方面的培训,自己还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她说,这次讲解任务,不仅仅是为观众服务,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学习革命先烈奉献精神的宝贵机遇,每一次为观众讲解后,看到观众满意地离开,她总是感到很欣慰,而自己的收获也不小,相当于“重新上了一次革命史课”。

  在展厅里,一位老人身边总是围着不少观众。在很多文物、图片前,他都会细细讲解一番。原来,他就是曾亲历长征的原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刘月生将军。退休后,刘老将军一直致力于宣传红军精神,被称为长征的义务讲解员。这次,他本来是被主办单位请来参观的。走进展厅后,看到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熟悉的照片,他感到格外亲切,就在展厅里结合自己的革命经历,向观众介绍起来。他说,宣传长征精神,让今天的人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长征,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

  各地群众踊跃观展

  此次展览于10月16日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以来,每天都吸引了上万名群众前来参观,记者在展厅看到,等待进场的观众队伍已经排了近百米。记者在展厅中看到,很多观众是专程从外地赶来观看此次展览的,一位家长就是带着自己的女儿从内蒙古来到北京。这位观众名叫颜林桦,女儿颜清捷今年6岁。他告诉记者,早就想带女儿来北京,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北京要举办这样一次意义重大的展览,他就带女儿来了。他说,北京有很多名胜古迹,但来到军博看展览是他们的第一站。

  在观看完展览后,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红军伟大,长征伟大,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纷纷表示,这次展览主题突出,内容生动深刻,大气磅礴,还吸收了新的设计理念,利用了新手段、新材料、新技术,不但从中可以了解到大量的历史信息,还让自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长征精神。观众纷纷提笔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以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党工作,长征精神永驻”,这是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城管大队党支部的韩力在参观了展览后,在观众留言簿上所写下的心声。“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它的精神永存,将永远激励我们在新的时代,为完成更伟大的事业而努力奋斗”,来自吉林省吉林市的李建民的留言同样情真意切。